南京都市圈大有作为
2009-04-29莫栎
莫 栎
“南京应以巴黎和京都为标靶,成为文化中心,南京应定位为“世界东方文化古都”,做“天下文枢、智慧之都”。”
日前,由南京市人民政府等单位举办的“都市经济圈发展论坛”在芜湖隆重举行,数十位理论界的著名学者和南京、芜湖等12座城市的主要官员一致认为,以一小时车程为基本半径,以南京为核心,以放射状通道为依托的覆盖苏皖两省八市的区域,包括南京、镇江、扬州的全部、淮安市的南部和安徽省马鞍山、芜湖、滁州的全部及巢湖市的一部分。在长三角,一个可以和“上海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相抗衡的“南京都市圈”正呼之欲出。
南京新街口商圈的购物人群中,外地顾客占到60%,南京作为核心城市的地位日益清晰。“价格盆地”成为“致命吸引力”。
省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张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南京已经成为价廉物美的“价格盆地”,对周边地区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一组数据印证了这位学者的话。统计显示,南京实现的社会消费额超过8市中的2/5。南京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8市平均额一倍以上。南京的外地顾客达到40%以上,最高时达到60%。并且,南京商业网点布局较为合理,层次分明,南京新街口、湖南路、中央门等地区,已成为都市圈中最具有吸引能力的商贸中心。尤其是新街口中心区,更是以集众多全国一流商贸企业而被称为中华第一商圈,集中度高于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和重庆解放碑。由于在开放和竞争中,不断创新营销理念,调整经营结构,提高服务水平、引进新的业态,增添服务功能,做大做强企业,凝聚成新街口商业在全国领先的集聚规模和竞争力,其设施优势、商品优势、价格优势、服务优势在“都市圈”市场中已形成较强的集聚辐射功能。
在长三角,南京市受到圈内经济圈,尤其是长三角龙头城市——上海市主导的“上海都市圈”与江苏省“苏锡常都市圈”建设的双重挤压,城市的综合竞争力相对较弱。然而,从2000年商圈概念的提出,到2003年出台的《南京都市圈规划》,再到6月12日的发展论坛加速南京都市经济圈的建设,南京商贸业与南京都市圈的相互依存性不断增强,客观上已形成了可叫作“南京商圈”的利益共同体,正呈现出商贸业在区域经济中的突出地位,南京作为区域中心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优势商贸企业向外扩张加快,中等城市对中心城市商业吸纳增强,中等城市商业具有跨越式发展后发优势等明显趋势和良好发展前景。便捷的交通成为贲张的血脉。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唐启国告诉记者,南京都市经济圈的发展,加快了圈内的交通规划和便捷了交通信息的传导。铁路方面,沪宁、津浦、宁芜铁路贯穿南京都市圈大部分城市,正在建设的宁西、宁启铁路和即将建设的京沪、宁沪高速铁路贯穿于南京都市经济圈中;公路运输方面,沪宁、沪连、宁通、宁合、宁马、宁高公路成放射状分布,南京至杭州、南京至蚌埠、南京至句容、滁州至南京至海安快速通道的加快建设,宁高高速公路延伸至宣州、宁马高速公路至芜湖以及南京绕城公路东南段、扬州西北绕城高速公路和镇江至禄口机场一级公路、南京至扬州沿江高等级公路、南京至镇江沿江高等级公路、南京至巢湖等级公路正在加快建设,南京都市内的公路网基本形成;水运方面,南京都市经济圈大多数城市在长江沿岸,南京港作为我国内河第一大港,联合镇江港、扬州港和芜湖港,将成为全国最大的航运中心:空运方面,禄口机场是区域性干线机场,国内航线已覆盖全国各地,并已开辟多条国际航线,随着机场扩建和建设镇江、马鞍山、芜湖等地区至机场的快速通道,机场辐射半径会不断扩大,客、货源也会不断增长;管道运输有鲁宁、宁波大榭岛一南京石油管道运输西输管道,对于南京都市圈的生产发挥着重大作用。产业集群铸就坚实的产业基础
有关专家指出,南京都市经济圈带来货真价实的“礼物”包括:石化产业群、钢铁、建材产业群和机电产业群。
在石化产业群的合作上,南京市的金陵石化、扬子石化、巴斯夫石化、南化,估计到2010年乙烯产量将达到200万吨,炼油2500万吨。在石化产业方面,南京石化产业今后三年将投入450亿巨资以期形成世界一流的石化产业基地,联合圈内马鞍山红太阳生化公司,马钢、芜湖招商石化,形成石化产业群: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可以以南京电子信息企业为基础,联合芜湖日立空调、美的空调、滁州和其他圈内企业,形成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在车辆制造方面,可以以南京依维柯、扬州亚星、芜湖奇瑞、滁州的扬子皮卡车辆制造企业为基础,联合都市经济圈内其他企业,打造车辆制造产业群;在冶金方面,可以以南京、马鞍山两个钢铁企业集团为基础,依托马鞍山的矿产资源优势,南京的港口优势,联合圈内其他企业,打造冶金产业群;在建材方面,可以以芜湖、南京、镇江建材企业为基础,联合其他企业。形成建材企业群;在船舶方面,可以以南京、扬州、仪征、芜湖等现有企业为基础,联合圈内其他船舶制造企业,形成船舶产业群。
与此同时南京市市长蒋宏坤也表示,“南京都市圈前途无量。”
“有都市圈的发展,才会有南京的发展”
全国“两会”期间,专家关于建设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建议,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面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建设和南京都市圈建设这样两个课题,南京又如何协调和处理好其中的关系呢。
其实这是一个目前大家都在关注的问题。1996年我们曾用三句话描述南京的城市功能定位:功能齐全、服务一流的省会城市;长江三角洲地区和长江下游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经济发达、环境优美、融古都风貌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的现代化江滨城市。最近,我们进行沿江开发战略调研,进一步明确南京的定位:“以江为轴,跨江发展,呼应上海,辐射周边。”
这两个定位,其实已经清晰地讲出了我们在都市圈和长江三角洲中所处的地位——一方面承接上海的辐射,另一方面,又对周边苏皖城市,尤其是南京都市圈城市形成新的辐射。南京眼下面对的这两个课题并不矛盾,相反,两者之间有非常重要的承接和呼应作用。试想,如果我们不是长江三角洲的重要一“极”,我们也不可能成为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反之,今后我们不做大南京都市圈,不加快都市圈的现代化进程,我们在长三角中也不可能有自己的地位。
在这一轮战略机遇期,大家已经能深刻体会到:只有有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只有有了都市圈的发展,才会有南京的发展;同时,也只
有有了南京的发展,才会有南京都市圈和长江三角洲的整体协调发展。
“做大做强都市圈,南京当务之急是加快自身发展”
现在,周边城市都对南京都市圈的发展寄予厚望,对南京这一核心城市的带动寄予厚望。南京究竟应该怎样才能发挥自己的核心和带动作用。
建设都市圈不仅仅是南京周边城市的愿望,也是南京市委、市政府的愿望。在上海、杭州、南京构成的这个“三角”中,作为代表江苏的重要一“极”,南京怎样才能在发展中不落后,保持自己仅次于上海的副中心地位?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抓住目前的机遇,巩固和扩大自身的腹地,联合镇江、扬州、马鞍山、芜湖、滁州、巢湖、淮安,共同发展、共进共荣,做大做强都市圈,形成更强的区域综合竞争力。只有这样,南京才能在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中体现自己的价值。
这几年,南京的发展得到外界的普遍肯定,可人们讲到南京的变化,往往指的是南京城,不是整个“都市圈”。这说明,我们提“都市圈”提得还不够多,我们与周边城市各方面的协作还不够多,工作的进展和影响力也不够大。
通过历届南京市委、市政府这么多年的工作,南京已经到了发展的转折点——到了更好地在长江流域、在长江三角洲、在南京都市圈体现自己价值的时候。作为都市圈核心城市,拥有教育、科研、商贸、信息、通信、金融及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种种优势,南京一方面要为周边兄弟城市提供更多服务,另一方面,要研究如何与兄弟城市互惠互利、错位发展。
不过,要在都市圈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当务之急,南京要做好自己的事。什么事?就是尽快发展壮大自己的经济总量,尽快实现“富民强市、加快发展”的目标,尽快在“两个率先”中成为排头兵。最近我们已经作了一系列的安排和部署,全力推进这件事。
“携手推进八件事,重在优化环境”
推进都市圈建设,过去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但是和周边兄弟城市的期望相比,和我们自己“接受上海辐射、形成新的辐射”的定位相比,要做的还有很多。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我们将着力与兄弟城市携手推进:
首先是联合建设基础设施,优化投资环境。重点连通8市之间的机场、码头、车站、市场道路,规划建设快速轨道交通网和高速公路网。我们将支持周边城市建设通往禄口机场的更便捷通道,通过空港来辐射周边,共建“空港经济区”;我们还将促进轨道交通在都市圈城市间的城际对接。在这一轮发展中,南京还要把基础雄厚的化工基地,向周边延伸辐射。
其次是加快建立相互融通的都市圈金融网。依托南京作为各商业银行、央行大区分行所在地的优势,建立统一、顺畅的都市圈清算和结算体系,实现资金在都市圈范围内更有效的配置。
第三是加快发展都市圈商贸流通业。目前都市圈里,南京新百和中央商场的顾客购物车,开到了马鞍山、滁州,南京医药也到周边不少城市并购了企业。今后,我们要进一步构筑区域统一大市场,鼓励不同特色的大型商业零售企业在都市圈内互开超市、连锁店、便利店,逐步形成都市圈大市场共享格局。
第四是加快都市圈内旅游业的整合。整体规划,制定共同的促销计划,实现区域内旅游业的整体互动发展。这一点目前已有进展,像我们南京的阳山碑材,经过重新开发包装,刚刚一个月,周边城市就来了3万多人,超过了过去一年游客的总量。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都市圈内的科技合作,南京要进一步完善科技产业化体系,并与周边城市的企业进行合作;构筑都市圈资源共享信息网,一个承载各类资源信息的都市圈信息网正在策划中,这个网络开通后,将推进我们与周边城市各类资源的共享;同时,加快城市文化设施的建设,南京在这一轮城市建设中,将建成奥体中心、南京图书馆等一批标志性的公共设施,这些设施,肯定将成为都市圈兄弟城市共享的资源;此外,建立都市圈内一体化的环境治理体系,形成联动治理的格局,在都市圈范围内,南京将牵头做这件事。
蒋宏坤市长表示,都市圈的共建发展,不在于政府开多少会议,归根结底,是要优化环境,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推进更大范围内资源的合理配置,让企业在其中能够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其中。政府最根本的任务是要创造环境。
“都市圈建设,服务型政府大有可为”
南京建设服务型政府,首先是服务于南京市民,服务于南京的投资者,也理所当然要服务于都市圈各个城市。在目前转轨时期,政府的服务水平如何,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体现。服务型政府在都市圈内的“扩散”,可以使都市圈的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整体竞争力得以提升。只有更好地为兄弟城市做好服务,与兄弟城市共同发展,在都市圈发展中做出应有的贡献,我们才能赢得自己的发展先机,赢得在都市圈、在长江三角洲中别人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价值。
抓住这一轮发展机遇,特别是沿江开发的重大机遇,南京都市圈将前途无量!建设南京都市圈,我们南京的同志责任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