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南苏北同起步江苏发展新局面

2009-04-29

市场周刊 2009年3期
关键词:苏北产学研长三角

夏 明

“由于苏北地区历史上基础差、底子薄,相对于苏南地区较为落后。在新的发展机遇下如何使苏南苏北同起步发展,开创新局面。”

近年来,江苏经济呈现出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一方面,不少企业纷纷关门打烊,另一方面,财政收入却步步攀升,居民的“幸福指数”也随之高涨。这个现象引起人们的好奇:按理说大量企业关门是经济萧条的表现,江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怪”现象?

江苏省省长罗志军的解释是,产学研的完美结合,企业科技含金量的提高。是产业结构调高、调优、调强的关键。

研、企、官三分家,“两张皮”显问题

谈起产学研结合,美国的“硅谷模式”应该算是“鼻祖”了。在这块高校云集的土地上,斯坦福大学、加大伯克利分校和加州理工大学与学校周围的“邻居”——思科、英特尔、苹果等大公司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不但是地理上的“好邻居”,更是真正的“好朋友”、“好伙伴”。美国硅谷已经被经济学家公认为“产学研结合的成功范例”。

但以前在我国,由于地方企业对科技带动效益的“科技引擎”利用不够。高校很少主动和政府部门、企业密切合作,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重视度不够,缺少政策法规的“利好”等因素,导致知识产权产业化不够,企业发展与知识发展好像“两张皮”,即一方面是企业埋头苦干却仍旧停留在粗放型增长的“皮”,另一方面则是高校和科研机构纸上谈兵,缺少把理论和科技成果转化成实实在在的企业生产力的“皮”。高校和企业各打各的牌,“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当年,高校里存在着一批偷偷摸摸的“地下工程师”和“星期六工程师”——知名的教授、专家学者以及带领的科研团队,空有技术水平,获得各项专利奖无数,却不能名正言顺地把成果转化、利用到相关企业的生产,往往在工作日之余,才能偷偷指导需要帮助的企业,还万般提心吊胆、羞于启齿:而另一方面,常常能听到来自企业的抱怨,因为缺少科研力量支撑,没有高层次、高水平的技术专家,企业不但没有发展的后劲,甚至还在做低环保、高污染,高成本、低效率的工作。

扶上马送一程,产学研“一股绳”

江苏的科研实力在全国是佼佼者:全省拥有40万科技大军、13万研发人员、近4000个研发机构和上百所大学,如何把这样的科教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的优势,让“两张皮”拧成“一股绳”?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全兴,长期从事树脂合成和离子交换与吸附技术的研究,并将其成功地用于工业水处理、有机催化、药物提取、血液灌流和环境保护等领域。2002年,张全兴和南京大学师生一起,筹建了江苏南大戈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随后又以公司为依托,组建了江苏省有机毒物控制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张全兴和他领衔的企业近年来已经成功地为长江、淮河以及海河流域11个省、30多家企业,建立起40多项废水处理工程。

短短几年时间,通过政策引导、机制创新,江苏已经形成了多领域、全方位的“产学研”合作局面,加快创新型江苏建设的“能量转换器”已经初具规模。近五年来,江苏省约30所高校与企事业单位签订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合同共计35360项,合同成交额87.9亿元,年均增长幅度20%以上,预计新增产值342.87亿元。

江苏产学研合作能够达到如此大的规模,要归功于江苏省委省政府对形势的清醒认识。“扶上马送一程”,江苏早就设立了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并由最初的3亿元逐年增加到了lO亿元,共组织实施了300个项目,其中属于产学研合作的达238项,不少经过国家长期科研攻关、代表我国科技水平的重大科研成果,正是在成果转化资金的引导下向江苏集聚,并向产业化“转身”。

产、学、研好处多,结构优多方赢

产学研结合,高校里的科研人员心里高兴。他们对记者说,江苏高校鼓励“人才带着成果转化”,出台政策鼓励教师带着科技成果加盟科技企业,允许教师在职、兼职甚至离岗创业,让大家放下包袱。当年偷偷摸摸的“地下工程师”、“星期六工程师”,如今成了名正言顺的企业董事长、首席科学家、科技特派员。

产学研结合,高校和研发机构的领导,负责人心里高兴。由于看中南京工业大学的科教资源优势,30多家企业将研发中心建到了学校。几年来,这些研发中心已陆续研发出近百个项目,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南京工业大学因企业研发中心的进驻而受益良多。“十五”期间学校科研经费达到7亿元,其中60%左右的科研经费来自合作企业。科技资源和产业发展在这里形成了良性互动。

产学研结合,企业经理人、主管心里高兴。记者了解到,几年前,南京林业大学的杨树新品种南方型杨树(俗称意杨)在江苏省北部地区试验推广,建立了大量的工业原料林。如今,杨树及其加工业已成为苏北地区的一项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这些杨树也被群众誉为“扶贫树”。产学研合作已成为苏北农业特色产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手段和渠道。

从高校、企业“两张皮”,到产学研结合“一股绳”,理念的转变不但给高校和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更加快了江苏整个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十六届五中全会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成为关键词,在长三角地区这一观念很快成为共识。江苏已从过度依赖资金、自然资源和环境投入,以量的扩张实现增长,逐步转向更多依靠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进步,以提高效率获取经济增长,依托产学研的充分结合,给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追入大量好“肥”。

不久前,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在江苏各地调研考察时再次强调,“推进产学研合作,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江苏建设创新型省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一直以来,江苏就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战略的核心,并立足江苏,面向海内外,引导和支持各类科技资源进一步向江苏集聚。如今,江苏已逐渐成为全国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和科技创新创业的热土。

与此同时,作为江苏地区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苏北地区,近日也展开了推动“南北挂钩”以产业转移振兴长三角“北翼”的路途。记者在江苏省第四届苏北地区投资贸易洽谈会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江苏省将促进苏南和苏北地区的联动发展,推动苏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以振兴长三角“北翼”,推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

江苏省分为苏南、苏中、苏北三大经济板块,苏北地区包括徐州、连云港、淮安、

盐城、宿迁5个省辖市,共40个县(市、区),总面积5.4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298.49万人,分别占全省的53%和43.3%。由于苏北地区历史上基础差、底子薄,相对于苏南地区较为落后。

近年来,苏北地区通过吸引投资、承接产业转移,综合经济实力全面增强,产业规模初具。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樊海宏介绍,今年上半年,苏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500万元以上项目1152个,项目总投资765.1亿元,增长17.8%:实际引资额295.8亿元,增长33.4%。

从2001开始,苏北地区产业转移步伐明显加快。2001年至2007年,苏北五市累计吸纳国内外产业转移500万元以上项目10919个,总投资3862亿元,实际到账资金1703.6亿元。同时,苏北地区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一、二、三产业比例由2002年的24:43:33调整到2007年的16.2:48.9:34.9,二、三产业比重提升7.8个百分点。这得益于苏北地区兴建、扩建的一批工矿企业,工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初步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较强生产能力和一定技术水平的工业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苏北龙头企业的支撑带动作用日益增强,比如,江苏悦达集团、徐工集团、徐矿集团、维维集团等6家企业销售收入已超过百亿元。

江苏省副省长徐鸣表示,苏北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前不久,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将长三角的区域范围由“16城市”扩容至“上海、江苏和浙江两省一市”,苏北五市已由辐射带动区正式划入长三角地区。

苏北地区将通过“南北挂钩”、产业转移振兴长三角“北翼”,抓住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南方发达地区受土地、资源、劳动力成本、环境等因素影响,正在加速进行产业扩张和梯次转移,这为苏北地区更大规模地承接资本和产业转移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据了解,江苏省积极支持苏北地区在省级以上开发区中,划出一定面积的土地作为区中园,由苏南地区的开发区负责规划、投资开发、招商引资和经营管理。到2008年9月底,江苏省有15家共建园区完成了申报、审核并获省政府批准,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大项目落户共建园区,有力地提升了苏北开发区的建设水平。

如今,苏北地区的投资环境日益改善。苏北地区已拥有陇海铁路、京沪铁路、京杭大运河、数条高速公路和徐州观音机场、连云港机场、盐城机场等骨干通道和基础设施。

政策支持和日益完善的硬件设施为苏北承接产业转移、吸引投资创造了条件,这将有助于苏北地区发挥后发优势,同时,为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同时作为江苏省会城市的南京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征途中也显示出了非凡的竞争力。

“这一轮发展该轮到南京了。”近日,在宁举行的“长三角中的南京”论坛现场,南京市委书记朱善璐热情洋溢的讲演振奋了在场所有人的心。

作为第四届世界城市论坛一处重要的分会场,这次学术活动由中国(南京)城市发展战略研究院、南京市社会科学院主办,但真正的策划者就是如今的“南京当家人”朱善璐本人。朱善璐透露,新一轮的南京规划方案启动在即,“这个规划可以管20年。”目前南京执行的规划是上世纪90年代制定的,完成时间是2010年。他在策划成立中国(南京)城市发展战略研究院后,利用第四届世界城市论坛在宁举行的契机,邀请国内顶级区域经济研究专家,就长三角发展和南京的新定位进行深入的探讨,希望能为南京的新一轮大发展提供重要的战略导向。

他指出,改革开放30年,南京城市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外向型经济已经占了很大比重;南京的服务对象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外资企业和外籍人士占了很大比重。“南京的发展已经不能仅仅限于自身的行政区划来考虑。”朱善璐表示,这就要求南京面对新一轮发展,必须重新进行战略定位,将南京的城市发展放到整个长三角和泛长三角的空间范围,从而奋力进入世界城市体系、全球生产网络和全球价值链中,寻求更大更强的突破。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王国刚副所长认为,城市化发展到如今,重心已经发生转换,由原来的工业化发展带动城市化,到现在城市化带动工业化。正是因为此,我们国家才新推出2万亿的铁路建设“大盘子”。他强调,在城市发展中要加强金融生态建设,把现有的金融政策用足。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宁越敏认为,南京应该发挥区位、省会、人才等优势,强化突出五方面的功能:集散功能、生产功能、管理功能、服务功能、创新功能。在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志彪看来,南京目前的经济地位相对滑坡,表现出城市发展“总量较小、整体发展水平较低、经济开放程度较弱”。南京应该做长三角辐射西北部和长江中游的区域经济中心,这是新时期对南京比较合理的提法和城市功能定位。南京在长三角中的产业定位是:以高技术制造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现代产业结构和产业体系。要以为企业服务作为中心,让南京成为整个区域的服务中心,降低整个区域企业的交易成本,提升区域内居民的生活质量。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张鸿雁则认为,南京应以巴黎和京都为标靶,成为文化中心,南京应定位为“世界东方文化古都”,做“天下文枢、智慧之都”。下一步南京的发展重中之重是县域经济,要让这个短腿变成长腿,让南京长高长大。

朱善璐听了专家们的建言后表示,面对国家确定的长三角发展新目标、面对泛长三角时代的到来,将全力构建“全球化的南京”,探索具有南京特色的“智慧产业”与“创新城市”之路。

猜你喜欢

苏北产学研长三角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CSAMT在苏北月亮湾地热勘查中的应用
喊一声苏北大平原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长三角瞭望
长三角瞭望
八路军新四军的苏北整编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