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月份信贷增长的特征、效果及未来趋势

2009-04-29易宪容

市场周刊 2009年3期
关键词:快速增长银行信贷票据

易宪容

2月12日,央行公布了2009年1月份的金融数据。该数据一公布,立即引起市场的密切关注。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政府监管部门还是市场分析员,尽管大家都知道1月份的信贷会出现快速增长态势,但谁也没有预测到银行的信贷增长会如此之快,银行信贷市场变化会如此之大。

从央行公布的数据来看,2009年1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8.79%,这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数据。但是,狭义货币供应量(M1)增速回落至1997年有统计数据以来的最低水平,当月同比增长6.68%,增幅比上年末低2.38个百分点。1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同比增长21.33%,仅低于1993—1996年的水平。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62万亿元,同比多增加8141亿元。分部门情况看:居民户贷款增加121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62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93亿元;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1.5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404亿元,票据融资增加623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229亿元。当月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1.51万亿元,同比多增1.28万亿元。其中:居民户存款增加1.53万亿元,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存款减少919亿元,财政存款增加488亿元。

从这些数据来看,最让市场惊奇的是人民币贷款创历史记录快速增长达1.62万亿元,较上月增7700多亿元。如果以2007年的信贷规模3.63万亿,已经差不多达到当年度规模的一半;如果以2008年的信贷规模4.9万亿来看,也达到了当年的三分之一规模,而这两年都是银行信贷快速增长的年份。这里我们先不谈信贷规模扩张的结构,仅就增长总规模来说是创历史记录的。为什么会这样?

数据中可以透露出以下的信息:首先,尽管中国改革开放已经有30多年了,但是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仍然是计划经济的最后堡垒。由于银行信贷是计划经济的最后堡垒,市场化程度最低,政府对银行信贷的调控更多是采用的数量工具而不是价格。因此,货币政策由从紧缩到放松,正好满足了商业银行这种信贷规则上的数量上的扩张要求,信贷快速增长也就随之而来。其次,目前,商业银行基本上都是采取总行负责制的组织结构。在这种情况下,风险定价权限基本上集中在总行,基层分行的业绩往往在于其信贷规模的程度。当信贷规模的管制一放松,基层分行为了取得较好业绩往往会以最快的速度进行信贷规模扩张。因此,货币政策一放,信贷快速增长也就自然。第三,商业银行信贷过分增长还与目前银行业绩考核与计算方式有关。因此,中国的会计结算以公历年为界限,如果是一年期以内的短期贷款,在年初贷款出去,那么其业绩在当年就会体现。在这样的一种结算时间安排下,一般来说,年初的信贷规模扩张于会快年末,这样商业银行当年放贷当年产生业绩。第四,与国内商业银行仍然是以国有制主导有关。在以国有为主导的商业银行体制下,由于商业银行的信用基本上是国家担保,因此,一般商业银行的从业人员往往会借助这种特殊的商业银行体制让其行为的收益短期化及让其行为的成本长期化。这样,商业银行的从业人员就容易把其收益归自己获得把成本让整个社会来承担。在这种情况下,以最短期的方式获得业绩也是国内银行行为动机。这就是为什么大量银行信贷进入国有及政府垄断或主导的大型项目原因所在?因为,这样做信贷风险可以让整个社会来承担。

不过,在国内银行股份制改造后,其运作机制有所改善,如何规避商业银行的短期风险也是商业银行从业人员关切的大问题。因为,如果在信贷规模快速扩张过程中短期内出现不良贷款的上升,或短期内业绩面临问题,当事人一般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在此,我们从1月份贷款的结构变化特征就能够了解到。

从央行公布的数据来看,其中各个数据所呈现引起市场密切关注的结构性问题。第一,M2快速增长的同时,M1的急速回落并超出市场的预料。从1991年以来的经验数据来看,M2与M1增长基本上平衡,两者增长从来也没有出现过两位的差距,而1月份则相关12个百分点。也就是说,M2同比高速增长,但与股市以及实体经济活跃度关系更为密切的M1同比增速却比上月出现了明显下滑。这说明新增贷款中的很大一部分并未转化为企业活期存款,而是通过票据套利的形式进入了定期存款,或商业银行及企业在用一种新方式来应对最近政府货币政策。如果大量的银行信贷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而留在银行体系内,则意味着银行的流动性并未完全投放到实体经济中去,银行信贷投放的效果将大打折扣。有研究者认为,这种情况出现或是居民存款增长较快或是企业存款增长过快并定期化。从上面公布的数据可能看到,1月份居民及企业的存款都增长不低,而且定期化的程度提高。不过,无论是居民还是企业所表现的存款定期化倾向,它对银行来说都是一把双刃剑,即一方面让银行有了更大的资金运作压力;另一方面让银行的贷存款利差收窄,利润受压。同时,对企业来说,存款的定期化倾向表明了企业在减少支出、缩减投资和压缩生产,企业处于进入观望状态。对居民来说,在金融市场风险较高,投资渠道不畅的情况下,他们让剩余的资金进入银行体系,既没有进入投资市场也没有进入消费。

还有,从商业银行贷款结构来看,1月份银行中长期贷款达到5200多亿。也就是说,银行信贷的快速扩张很大程度与政府财政扩张政策有关,不少贷款流入政府资助的大项目、大工程。同时,在急剧的信贷规模扩张的过程中,信贷资金使用会分布不均,“贷大、贷垄断”现象更加突出。但是,对于居民个人贷款所占有比重则迅速下降,1月份个人贷款所占的比重仅为7.5%。而且居民个人贷款估计有一半作为流动资金流入居民家庭或中小企业,而近一半进入了房地产按揭市场或其他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在全国银行信贷快速扩张中,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不仅没有增加而且快速减少,这可能与目前国内房地产市场销售萎缩有关。当大量银行信贷资金只是流入大中型企业、大型的工程项目时,那么早几年政府一直在关注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并没有随着银行信贷快速扩张而缓解,有可能所面临的融资困难会更大。再加居民个人所获得的信贷资金所占的比重减少,这就使得无法让居民的最终消费释放出来。

再就是,银行信贷快速扩张主要表现在票据融资速增长上。所谓票据融资就是指银行承兑汇票。一家信用好而且有信用额度的企业,到银行出示商业合同并支付一定比例保证金后,可以开出承兑汇票,用于支付供货

商的货款。企业的供货商也可能背书给他的下家,到期后这个供货商或他的下家也可以凭承兑汇票到银行拿到钱。而在汇票到期前,供货商也可能提前到银行贴现。2009年1月票据融资达到6239亿就是指这种银行承兑汇票。它在1月份占人民币贷款比例达38%以上。而票据融资快速增长,一方面,可以配合中央扩大内需、提振经济的目的,实施央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另一方面,在经济下行风险增加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既要保持快速信贷扩张,又要“慎贷、惜贷及惧贷”而降低风险。这就是不少商业银行为什么选择风险相对较低且操作快捷的银行票据的原因所在。但是,这些票据融资流向了哪里?有人认为可能流向股市,有人认为不少融资票据在套利,而没有流向实体经济。而票据融资加上短期贷款约占整个1月份信贷投放的1/3,其显现了在这次银行信贷快速飚升中银行与企业的融资行为取向。

我们知道,自2008年10月底央行宣布取消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管制以来,票据融资之风四起。因为,2007年第四季度中央货币政策紧缩时,受到冲击最大的是票据融资业务。2008年4月份。票据融资总额比一年前的最高点下降36%。但是,10月份货币政策逆转、存款准备金率及利率大幅下调,票据融资比例占整个贷款份额的比例又出现了惊人快速增长。2008年上半年全国票据融资增量仅为50亿元,而三季度则激增至1600亿元,在央行放开信贷规模控制后,10月、11月、12月票据融资规模更分别猛增至608亿元、2105亿元和2147亿元,其中11月、12月票据融资逐渐增长到当月对公信贷投放的资金的46.15%和29.99%。今年1月份,票据融资增加6239亿元,在对公贷款中占比高达41.6%,在全部1.62万亿的人民币贷款增量中,占比达到38.5%。但这个月票据融资快速飚升,证即引起监管高层对防范银行体系风险的意识,也给“政策+流动性资金”推动的牛市带来隐忧,因为银行贷款短期内急速增加,票据贴现融资快速放大,历来与股票市场运行趋向呈正相关系,尤其票据融资的资金部分流入股市,将不断推动股市上涨,如果股市下跌,企业没有足够资金兑付,银行就会产生风险。从而促进管理层立即增加对票据融资检查,看看票据融资为什么会增长这样快?这些资金又流向哪里?可以看到,当1月份的数据出来之后,银监会对票据融资快速飚升问题对商业进行调研。其目的就是,一是对信贷增长的真实数量进行核实,并检查到底有多少已经进入到实体经济的活动中:二是检查贷款是否符合监管规则,是否符合相关政策,严防死守可能出现的风险。

从最近披露出来的信息来看,尽管目前票据融资快速飚升增加商业银行的风险,但票据融资的资金或是进入存款套利,或是企业在调整融资方式,实际上进入股市的资金不会太多。但是,由于商业银行票据融资的项目主要是与政府投资相关的贷款,涉及农中小企业贷款的占比很小,因此,票据贴现未惠及“三农”和中小企业。虽然央行曾经给各地分支行系统下发了对“三农”和中小企业贷款的再贴现额度任务。同时,票据融资快速增长有可能虚增的现象。因为,票据资产很容易产生乘数效应。银行签发汇票的保证金比例在10%~100%之间,如果企业以30%的保证金拿到100%金额的票据,收款企业贴现后再去银行以100%的保证金比例申请更大金额的票据额度,如此循环,票据融资的规模就很容易“虚增”,并不一定能真实反映宏观经济的回暖情况。

还有,商业银行极易发生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首先从签发银行看,如果银行对企业提供的商品交易合同或增值税发票未加以严格审查,就为其签发无贸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或在实际操作中有章不循,随意放大银行信用,超规定限额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甚至擅自放宽保证金的收取比例或放松抵押担保的条件,为一些资信度不符合规定的企业签发汇票,则会造成极大的操作风险。再从企业看,票据融资一般是中短期贷款,很容易发生企业利用虚假合同套取票据额度的情况。而且,在当前股市行情转暖的情况下,巨额的融资性票据在贴现后可能回流向股市或期市。这些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又将会构成信用风险。正因为票据融资容易引起这些问题与风险,从而也引起了监管层密切的关注。

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到,1月份的信贷快速增长完全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与方式。它既是政府货币政策放松的结果,也是商业银行面对政府货币政策改变的一种选择,从而导致与以往完全不同的信贷结构。那么我们要问的是,巨量商业银行信贷增长能否支撑起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及股市的上升?当然,金融市场流动性充足既有利国内股市的上行也有利于企业投资增长。但是,当大量资金通过票据融资又定期化的方式进入银行的定期存款时,情况则不如我们估计的那样乐观了。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大量的资金没有通过银行体系进入实体经济,而且也看到企业与个人对当前经济观望态度而不愿意投资或消费。这些就会使得巨量的信贷资金增长所要达到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对于未来商业银行的信贷增长,只要宽松的货币政策不改变,商业银行信贷快速增长的局面就不会变化,只不过,这些信贷增长会以不同的结构与方式来应对。特别是只要金融危机没有完全平息下来,这种态势就不会改变,大量票据融资的局面也不会改变。在这样的情况下,2009年的商业银行信贷扩张可能会比我们预想要快,可能会出现许多市场料所不及的情况,我们要密切关注。

猜你喜欢

快速增长银行信贷票据
热弹性方程的快速增长或衰减估计
近年百岁老人快速增长及其启示
2016年10月汽车产销比上月略增同比保持快速增长
2016年7月汽车产销比上月均呈下降同比呈快速增长
货币政策、会计稳健性与银行信贷关系探析
银行信贷规模、结构、效率与产业结构互动研究
战略引资和网点规模对银行信贷竞争的影响
当前我国钢铁业的困境与银行信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