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访柏林寺真际禅师塔

2009-04-29

当代人 2009年3期
关键词:赵州禅寺寺院

阿 印

柏林禅寺——眼前这所北方地区最大的寺院,果然恢弘壮观。之前曾听闻某人说寺院修得金碧辉煌、红得闪人,但我跟朋友行走在甬道之上,感觉的却是轻风徐来的悠然。除了旁边不时有三五大婶吆喝着卖香之外,偌大的寺院给人的感觉还是很清幽的,大婶们也只是在香炉四周活动,并且声音不敢放大。所以,那些回廊、鼓楼以及经阁之前,依然有些许的宁静与平和。我很喜欢那种淡淡的感觉,也喜欢寺院整体的氛围、不局促的格局。

柏树依然林立于寺院之内,而绿色的灌木也在鼓楼与塔之前茂盛地生长着,整个寺院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不喧闹也不势利。得知这里曾经是赵州祖庭,又得知这里曾经被夷为平地,还得知老主持净慧禅师沿门托钵,从而平地起楼,不由得对这所寺院又加重了一些亲近与敬佩之感。果然,“平常心是道”。

柏林寺据说创建于东汉末年。它在历史上几经兴衰,名称多次更改,隋唐时期称为观音院,北宋初改称永安院,金元时期更名为柏林禅院,明代始定今名——柏林寺。柏林寺在清代之前,一直是名刹。民间曾有“赵州水、曲阳鬼”的说法——传说柏林寺摩尼殿内的壁画与曲阳北岳庙内的壁画均出自吴道子之手。当然,后来才得到证实,柏林寺内的壁画乃是出于明代的画工何生之手。

柏林寺清代末年衰落,两间大殿毁坏于文革浩劫,仅剩几块残碑和两方唐宋时期的真际禅师线刻像石,以及残缺的元代真际禅师塔与20余株劫后余生的古柏。当年,净慧禅师看到的就是这样一番景象。而今我们说起来,心里还不免难过,何况净慧禅师乃是亲眼目睹呢?

所幸,柏林寺有净慧禅师,才得以重振山门。而今的柏林禅寺占地80亩、建筑面积达15000平方米,虽为仿古建筑,但修得颇为大气,古风依然。细节处可见净慧禅师之用心。柏林寺以生活禅普及赵州禅师的理念,从而影响了很多人。现在寺院对外允许居士挂单,挂单的居士要交上约20元的费用,就可住一晚,但需谨守佛门规矩。

后院正在禅七,不敢在院内多做叨扰,简单浏览了一番寺院结构之后,就赶去拜谒真际禅师塔了。

真际禅师塔位于寺内普光明殿右前方,从寺外便可看到。因寺内有此塔,所以将塔与钟鼓楼合并置于大殿左手边,从而造成一塔一楼的格局。附带说一句,虽然是仿古建筑,但我还是很喜欢钟鼓楼的样式。真际禅师塔乃是唐代赵州高僧从谂禅师的舍利塔,因其在柏林禅寺内,故俗称柏林寺塔。

该塔建于元代天历三年(公元1330年),为砖木结构的密檐式塔,平面呈八角形,7级,举高39.5米,坐落在高达2.5米的方形台基上。台基分上下两层,下层石砌、上层砖砌。塔的下部为砖制须弥座。须弥座上部用砖仿木构,做出斗拱、平座。平座上有浮雕围栏、格子栅栏和花卉装饰图案等,以四层仰莲承托塔身的第一层。塔身第一层的高度约占全塔总高的三分之一。东西南北四面以砖刻壶门,另外四面以砖刻格子棱窗。正面有石匾,上用楷书阴刻“特赐大元赵州古佛真际光祖国师之塔”16个大字,左侧楷书阴刻“天历三年孟春上旬吉建”10个小字。塔一层飞檐用木制,2层至7层改用砖雕,出檐长度逐层收敛,各层檐角均系木制,其脊上立一尊铁质罗汉像,下吊风铎。

真际禅师塔曾毁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文革浩劫,之后又遭遇邢台地震,造成塔刹震落。1997年,新加坡高家仁居士捐资百万元,将塔修整一新。而今之塔,已然是大修之后的样貌。只能说,相对其他地方,这塔修得还算成功吧。

从谂禅师乃唐代高僧,曹州(今山东曹县)郝乡人,俗姓郝。幼年因穷苦出家于本州通院,而后,剃度于嵩山会善寺,受法于南泉山普愿禅师,他是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的第四代传人,证悟渊深,年高德劭,享誉南北禅林。其80岁时行脚赵州,被众僧迎入观音院(即柏林寺)驻锡,住持该寺三四十年,开创赵州禅之风,佛学界多有公案存世。比如:“庭前柏树子”“如何是赵州”“狗子无佛性”“麻三斤”“吃茶去”等。从谂被唐代佛教尊称为“赵州古佛”。唐昭宗乾宁四年(公元897年),从谂禅师圆寂,寿高120岁。唐昭宗谥封他为“真际禅师”。元天历三年(1330年)修建真际禅师塔。

真际禅师塔于1956年被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升为第六批“国保”。其实就塔的建筑而言,升至“国保”有些超标了。但从真际禅师塔对于佛门的意义而言,我想将之置于何等崇高的地位,也不算过分。

柏林禅寺,是一个很幽静的去处。朋友说,倘若再有时间,当去参加禅七,静静体会生活禅的意味。我欣然同意。出得山门,净慧法师所撰写的对联“寺藏真际千秋塔;门对赵州万里桥。”令我回味良久。(责编:孙达)

猜你喜欢

赵州禅寺寺院
吃茶去
Fantasy and reality
雨中游禅寺
德云禅寺(楷书112cm×36cm)
东魏凝禅寺三级浮图碑
敦煌文本P.T.993吐蕃寺院稽考
自己的住处
自然而然
东魏凝禅寺三级浮图碑
黄叶中的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