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报纸对北京奥运报道的内容分析
2009-04-29齐飞
齐 飞
【摘要】本文选取《自由时报》和《中国时报》两家具有代表性的台湾报纸,对其北京奥运报道做内容分析,以期对两家报纸奥运报道的不同点作出简单梳理,并从中一窥台湾报纸对北京奥运报道的着眼点及其报道特点。
【关键词】台湾报纸 北京奥运会报道
一、研究目的
奥运会是世界体育盛会,也是各大媒体聚焦的重点。但是各家媒体由于自身的编辑方针、定位以及社会背景的不同,会体现出事件报道的差异性。台湾报业环境的复杂性,两岸关系的独特性,意识形态的差别等使台湾报业的奥运报道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试图通过台湾两大主流报纸奥运报道内容分析,得出两家报纸的报道异同点以及台湾报纸对北京奥运报道的报道特点。
二、分析研究方法
(一)媒体选择及概况介绍
本研究选取了台湾地区的《自由时报》和《中国时报》两份报纸。是因为,这两份报纸是台湾的四大报纸之二,算是台湾地区报业的主流媒体。而且,两家报纸在风格上各有特色,受众群及其报纸定位等都很不相同,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时间段截取
本研究截取了两家报纸从奥运专栏的开辟到奥运专栏的取消的这个时间段。《自由时报》的奥运专栏是从2008年8月5日至8月25日,《中国时报》的奥运特刊是从2008年8月8日至8月25日。
(三)分析单位
本研究的分析单位包括两份报纸的头版和奥运专版的新闻、图片、表格、评论等。主要的分析变量包括报道数量,图片数量和来源,大陆议题数量及其消息来源,台湾议题的数量及其消息来源等。
三、报道内容分析
(一)量的分析
1、总体分析。通过统计图表可以看出,台湾地区的两家报纸对2008北京奥运会都有足够的重视,在版面分配及报道数量上都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从2008年8月5日至8月25日,两报都开辟了各自的奥运专刊,《自由时报》在奥运开始前就开辟专刊,介绍相关的奥运常识等,为大众普及奥运知识。奥运期间,两报的奥运报道共占据两份报纸共215版。其中文字稿件共1360篇,并采用了683幅图片,或独立成文,或配合文字报道奥运赛事。体育赛事的报道主要是赛事赛况的及时通报和预告,但是除此之外,两报还不失时机地开辟评论版块,占总报道总量的3.82%,针对相关的消息作出评论,以阐明报纸立场。不过能从一场体育赛事中寻求角度进行相关评论并表明立场,也看得出来台湾媒体对北京奥运的“特殊感情”。
就图片来源统计来看,本社图片是采用最多的,占了40.7%,其次是来源于法新社的图片占了大概18.6%。可见,台湾媒体对北京的奥运报道都是有自己的驻京记者队伍,进行相关的赛事报道。而且多数报道的图片都是记者自己采集的,特别是在有台湾自己的运动员的赛事中,图片多是报社自己采集的图片。法新社的图片采用率在两报的报道中均比较高,可以推测,法新社的新闻图片质量在台湾报业的认可度是比较高的。另外,图文的比例大概是50.22%。从数据上看,每篇文字消息都会有半幅图片配合,但是实际情况是,奥运版面的重点新闻都会有配合至少一幅图片,甚至一篇会有三到四幅图或者表格。这种做法一方面是和体育报道本身的特点有关,另一方面是为了适应读图时代读者的阅读需求。
在两报北京奥运报道中,有关大陆的报道占报道总量的9.7%,而有关台湾地区的报道占报道总量的38.68%。在奥运的报道中,各大媒体对金牌的关注度要高于其他消息。而在本届奥运会中,中国大陆处于东道主的地位,大陆在金牌榜上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从一开始就是大媒体所关注的焦点。在新闻报道上也占据了相当多的版面。台湾地区的媒体在关注点上显然有自己既定的报道方针或关注主题,那就是聚焦于本地选手的表现。虽然本次奥运台湾选手的夺金点不多,但是参与的每一个比赛项目几乎都有全程跟踪报道。报道角度也不局限于赛场内和赛事本身,而是充分挖掘赛场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报道。
2、两报的比较分析。就报道总量来说,《自由时报》的报道要比《中国时报》的报道略高,这是因为《自由时报》的奥运专版比《中国时报》早开三天。大体在数量上基本持平。而《中国时报》的图片运用要比《自由时报》要多,两家报纸的图文比分别为:52.92%和47.62%。在少了三天的情况下,《中国时报》的图文比仍比《自由时报》要多,从某个侧面反映了前者更倾向于用图片表达。
在版面分配上,《中国时报》要比《自由时报》更善于利用头版安排精彩的奥运新闻以吸引读者。而且在统计中作者发现,在头版的内容选择上,两家报纸也有自己的标准,关于台湾的赛事不约而同地以高频度出现在两报的头版。
在对大陆新闻的报道上,《中国时报》比较客观地报道大陆在各个项目上取得的各种成绩。而《自由时报》则有意地回避对大陆选手表现的报道,整个奥运会期间没有一篇新闻是从正面报道大陆选手夺金的消息。仅有的对大陆的关注是报道诸如“大陆棒球队频出损招”等负面消息。
在图片的运用上,《自由时报》没有采用新华社的一张图片,而《中国时报》则采用了适合的新闻图片进行报道,并不避讳是否是新华社的。从此次奥运报道我们可以看出,《自由时报》的政党倾向比《中国时报》明显得多。无怪乎台湾有人说,它已经沦落为政党的专职“打手”,并号召民众抵制它。
(二)报道特点分析
1、报道形式多样化。所谓报道形式的多样化是指,两报在奥运报道期间,运用各种手段,采取多种形式对赛事进行挖掘报道。比如,图片、表格、手绘图等的运用;醒目的图片新闻、配图文字报道、专题策划、专版深度报道等。由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两报在报道手法的运用上不相伯仲。
德国著名的报纸版式设计专家诺尔博特·库博使用科学的报纸阅读记录仪实验表明:新闻照片对读者的吸引力通常比同一版上的文字新闻要强,因为照片信息通过视力进入大脑,经过简单的脑力劳动即可吸收理解。两报在北京奥运报道中对奥运特刊都进行了精心的包装,在版面的编排设计上也频亮鲜招,为了加强视觉冲击力,让读者喜闻乐见。在奥运报道中更多地刊发新闻照片,用图片体现体育的竞争性和勇于超越自我的精神,动静结合、对称规整,凸显了力与美的和谐。
但是,《自由时报》的版面较之于《中国时报》来说,有点凌乱。虽然图片的数量、报道数量等差不多,但是在版面的设计上不如《中国时报》的版面便于阅读。
2、报道内容多元化。体育报道的重点在于给观众呈现精彩的比赛场景和瞬间,但是单纯的报道精彩的场景和画面,就会陷入同质化的遭遇,而报业的竞争就要求有差异化的表现。于是,报纸在这种竞争的压力下使出浑身解数发现不同,定位差异,以寻求读者的支持。
总体来看,台湾媒体本次的奥运报道没有表现出大陆媒体常见的“金牌”报道,而是对各项精彩的赛事都给予了充分关注,对熟悉选手的失败、成功都从各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比如对台湾跆拳道选手苏丽文的报道,两报都客观地报道了她失利的原因,并对她带伤坚持比赛的精神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自由时报》还撰文发表评论“拼出了台湾精神”。
3、重点突出。奥运赛事是每四年一届的世界性体育盛事,奥运年也是媒体最忙碌的一年。针对这样的预定选题,各家报纸会根据本报的定位和读者群进行针对性的策划和安排。
作者在统计中发现,两家报纸在北京奥运会的报道过程中,也体现出重点突出、“爱憎分明”的报道特点。从数量上来看,有关大陆的报道占报道总量的9.7%,而有关台湾地区的报道占报道总量的38.68%,其他国家的报道占51.62%。可见其重点关注的还是台湾本土运动队的表现,而由于台湾与大陆目前的“特殊关系”,台湾报纸在对大陆的报道时,有种“异样”的态度,特别表现在《自由时报》的报道中。
在整个赛程报道中,作者发现台湾的报道有其既定的关注重点,各个版面的新闻重点也比较突出。既定的关注重点表现在,有相对固定的版面位置,又能发现重点里固定的报道角度。比如,两报在奥运报道的每期都设置有台湾棒球队的专版。
4、地方色彩,政治色彩明显。奥运会是一场世界性的盛事,各国代表队都会在这个舞台上拿出自己最好的表演。可以说精彩是世界的,也是由世界呈现的。但是,在统计中我们发现,台湾的媒体将注意力集中于本地区,而有意无意地忽略其他的精彩表现,呈现出狭隘的地方色彩,也剥夺了受众了解更多信息的权利。
虽然说体育与政治无关,但是两报在报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提及政治的话题或者掺杂某些政治因素。两报相比,《中国时报》显得客观些,虽然也有披露大陆负面消息的,但总的来说,体育的是体育,政治的归政治。而《自由时报》在报道大陆的新闻时,总是从政治角度出发,明显流露出反共的立场,而且运用评论的方式加以强化这种立场。
四、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台湾媒体北京奥运会报道的分析,对台湾媒体奥运报道及手法有了一定的了解。总结出的几个特点从某个侧面也反映出两岸关系对新闻交流的影响。但是对任何媒体来说,政治性的影响都不应该冲击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的原则。体育报道更不应该和政治联系起来。而台湾媒体在本届奥运报道中的表现则显得不是那么“专业”。而这种差异性则与报纸自身的定位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无关系。
参考文献
①张丽娜:台北报道,(小党参选人批《自由时报》沦为打手),《苹果日报》,2007年12月18日
②罗新星:我国媒体在北京奥运会报道中如何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传播[J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2) :78 - 80.
③钟新:《<纽约时报>与<今日美国>雅典奥运报道分析》,《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9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