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对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本理念
2009-04-29张大伟
张大伟
【关键词】校对 人力资源 留人机制 人本理念
传统的出版社校对管理工作以事务为中心,校对队伍往往处于不被重视的状态。当出版高峰到来的时候,出版社争抢外校,以致好的校对比编辑还吃香,显示出校对作为一种人力资源,具有经济学意义上的资源稀缺性的特征。在这种状况下,出版社要在市场竞争中保持经常的校对优势,吸引并留住需要的校对人才,校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是第一位的。
现代管理理论,特别是“以人为中心”的文化管理理论,要求从校对人员的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出以人为本的多元化的留人方式,这应该从思想观念上引起出版社管理者的重视。
一、改善工作条件留人
工作条件,或称之为工作环境,有软硬之分。硬环境主要是指地理条件、办公条件等物质性条件;软环境则是指企业的文化氛围、企业内人际关系和员工个人的发展机会、发展前景。硬环境固然吸引人,但在知识经济时代,软环境更具魅力。
企业的文化氛围、企业内的人际关系要靠企业的文化管理来实现。企业文化是企业创造的独具特色的精神财富,包括思想道德、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精神面貌、传统风格、行为准则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载体的总和。企业文化管理不只是对物质或生产过程的管理,更是对人的管理,是对人的知识及其创新能力的调控、引导、激发,其管理的效力和效益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对人性的尊重,对人的多层次需求的满足,对人的自身价值实现的关注。其核心是建立共同的价值观,以营造一种融洽、温暖、进取、创新的气氛,为员工搭建一个能发挥潜能、施展才华的平台,让员工在为企业作贡献的同时,自身也得到成长。出版社若能坚持尊重人、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的核心价值观,并使员工的个人价值观融为共同价值观,营造出健康、宽松、和谐的校对工作氛围,就会使得校对人员体会到他们是受尊重的,是被组织关心的,是有价值的,从而把组织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目标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外化为个人的自觉行动。从而大大提高校对人员的工作热情,增强他们对组织的向心力和忠诚度。“改善工作条件”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是“文化留人”。
员工个人的发展机会、发展前景是知识经济条件下员工择业考虑的因素之一。以人为本的留人机制从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出发,要求十分重视校对培训开发,如:(1)加强学习支持,开展继续教育,培养校对人员的学习能力,满足其知识更新的要求;(2)通过培训,培养校对人员合作互补(知识互补、能力互补等)的团队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3)面向未来,通过对校对潜能的发掘,建立单位内部人才流动机制,在培养有用之才的同时,也满足校对个人职业生涯、事业发展规划的需要,最终实现出版社与校对人员的“共赢”。“改善工作条件”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发展留人”、“事业留人”。
二、合理激励留人
以人为本地实施合理的激励,有利于留住校对人才,实现校对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该机制要求掌握如下激励原则:
1、根据激励对象的需要层次进行激励。对生存需要为主的,要采用物质激励方式;对尊重需要为主的,要多用表彰等激励方式;对自我实现需要为主的,则可通过让校对人员参与制度和职业发展计划的实施来达到激励的目的。
2、奖罚要适度。奖励过重,会使人失去进取的欲望;奖励过轻,会使人产生不被重视的感觉。惩罚过重,会使人感到不公,产生消极怠工的情绪甚至产生去意;惩罚过轻,会使人轻视错误的严重性,以致重蹈覆辙。
3、注意公平心理的疏导。校对人员不仅关注奖励的绝对值,也关注奖励的相对值。因此,管理者要注意对校对人员的心理疏导,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公平观。
至于校对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构成及其具体形式,除了要关注传统的物质奖励(奖金、实物)和精神奖励(荣誉证书、荣誉称号等)之外,管理者不能不关注以下多样化、人性化的激励方式:
1、待遇激励。除了常见的提高薪酬水平外,目前待遇激励方式正呈多样化发展,如:(1)企业年金、持股激励等;(2)免费赠阅报刊、工具书,发放本版样书,组织旅游、聚会等集体活动等。
2、目标激励。当受到一个富有挑战性的目标刺激的时候,人们便会迸发极大的工作热情和竞争欲望。目标激励对于实现自我价值需要强烈的校对人员,尤为有效。
3、角色激励。即任务激励、责任激励。当一个校对员从“校异同”为主转为“校是非”为主,从一般校对转为责任校对,从普通校对转为校对负责人,由于改变了角色,角色活动的满足将使之得到激励而振奋精神。
4、时空激励。给予校对人员较大的时间支配权和工作地点选择权,增加其自由度,减少其无效的精力支出,如实行错时工作制、弹性工作制等。
5、奖惩激励。奖励(正激励)和扣罚(负激励)相结合,奖罚分明,以奖励为主(要特别重视对校对员发现重大差错时的奖励力度)。
三、完善制度留人
规章制度要科学、公平、健全,内部管理要规范化。
出版社一般都根据《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编校质量认定细则》《图书校对工作基本规程》等确定量化指标(如“完成校对字数”、“灭错率”、“留错率”等),再结合本单位的规章制度,确定校对绩效考核标准。以人为本的校对制度管理,要求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基础上,重视人性化管理方法的运用,不是让人去适应制度,以致压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是要让制度去适应人,根据人的个性特征和组织需求对制度作出调整乃至创新,将员工在实践中共同认同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行为准则,通过条例、准则制订出来,表达员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因此,留人机制要求管理者不断强化以人为本的制度管理意识,并将人本理念渗透到相关各方面,如:
1、优化流程管理。在校对日常工作流程中,我们既要坚持“三校一读”进行相对静态的周期控制,又要根据当下多种书稿同时交叉校对而进行动态性、多线性控制;既要根据规章和指标进行预先控制,又要通过检查进行事后控制;既要按照本单位计划进行数量控制,又要根据行业规范进行质量控制……这些流程控制是组织调度控制、前后校次互相监督补充的群体控制的结果,更是校对人员角色行为相互影响、紧密合作的结果。因此,以人为中心,进行协调、优化,使流程和谐运行、人性化运行,使校对人员在流程中合理定位,安心工作,是校对制度管理的基本任务。
2、强化知识管理。单位应推行内部知识管理,构建单位专业知识资讯库(网),并使这项工作制度化、经常化,把个人散乱的隐性知识通过整理转化为大家共用的显性知识,这也有利于完善校对人员的知识结构,统一校对人员的行为规范,普遍提高校对人员的信息处理能力,从而增加其对组织管理的满意度,产生对组织的归属感。
3、重视柔性管理。制度是刚性的,但制度管理和实施却可以是柔性的、人性化的、富有爱心的,表现为尊重员工、信任员工、关心员工,这些都是加强组织管理者与员工之间情感关系的重要因素,有利于校对人员对组织产生归属感,甚至形成心灵契约。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是“满足情感留人”。
4、做好用人管理。传统的校对制度管理立足于“管住”人,而非“用好”人,致使“大材小用”、“小材大用”、“鞭打快牛”、“乱点鸳鸯谱”等不正常现象屡见不鲜。以人为本的校对人力资源的制度管理用人基本原则是,“用人所长,用人所能”,“遵人所愿、人适其事、事得其人”,实现人与事的优化配置。因此,坚持如下人本理念是必要的:
(1)校对岗位或校次、校样的调度分配,要从实际出发,尊重校对人员的选择,尽量满足其兴趣、爱好,尽量符合其专业特长、个性特点,使其在工作中能够扬长避短,享受快乐,受益提高。如果任务与人力发生矛盾,难以做到人岗适配,则应耐心进行解释与沟通工作。
(2)工作量的调配要适当,多一点人文关怀。管理者要多体谅校对人员的个人弱项和难处(包括能力、心理、体力、家庭方面的问题),尊重他们对工作量的选择。有时候,从实际出发下调绩效考核指标,反而有利于激发校对人员的工作热情,从而实现更高的绩效目标。
四、忠诚管理留人
忠诚管理主要是指企业组织在管理活动中忠于职守,对员工高度负责,始终把“员工即企业的内在顾客”奉为管理信条,充分考虑员工利益和需要,使员工心情愉快甚至感动,从而对企业前景和个人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一个出版单位若能这样做,各类有用之才,包括优秀的校对人才的忠诚度就会提高,留住人才的目的就会达到。为此,有必要强化以下人本管理理念:
1、领导示范。领导、管理者要起示范作用,自身要有过硬的技能、丰富的知识,以及严谨的工作作风。这种榜样力量是对员工的一贴效应广泛的激励良药。
2、参与管理。参与管理是一种让员工提意见和建议的民主制度。其隐含的逻辑是,通过校对人员参与制定与之利益相关的制度决策过程,增强组织内部的沟通、协调,满足校对人员的知情需要,使他们感受到组织的信任,体验到自己的利益与组织发展的关联性。
3、自我管理。自我管理表现为每个校对人员都能从管理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自觉地按照校对工作规范控制自己的行为,并对自己行为的结果负责。自我管理源于校对个人愿景和组织共同愿景的充分融合,形成共同的价值观。然而,这个共同价值观的形成,离不开组织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对校对人员进行贴心的引导和培育,并在企业内部营造出一种宽松、互动的人文环境。
4、公平待人。校对岗位配置要把握公平、公正的原则。校对人员一般并不害怕辛苦,就怕自身价值被漠视。管理者用人要重才干而不重态度、重业绩而不重印象、重结果而不重过程。■
参考文献
①周奇编著《现代校对学概论》,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②赵继新著《人本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年版
③姜杰等编著《西方管理思想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④董福勇等编著《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作者单位:上海三联书店编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