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选角度写导语

2009-04-29王本琴

新闻世界 2009年4期
关键词:新意导语角度

王本琴

【关键词】导语 角度

从事新闻工作的同志,对导语在新闻写作中的地位,都有一个基本认识,那就是导语在新闻作品中最重要、最精彩,是文章的精华、路标和“广告”。导语写得精彩,就能紧紧抓住读者,使其穿门入户,通阅全文;导语写“砸”了,整个文章也就没戏了。正因为如此,许多名记大腕对导语的写作极为讲究,常常绞尽脑汁、苦思冥想,有的甚至翻来覆去、几易其稿,唯恐自己写的导语没有个性、落入俗套,“语不惊人死不休”。可是,翻阅手头的报纸,大多是些形式单一、结构老套的模式化导语,读来枯燥乏味,缺少新意,令人生厌。

出现这种现象,有写作技巧的问题,也有对导语写作的认识问题。应该看到,导语作用的多样化,决定了它有时是为了突出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有时却是为了吸引读者通阅全篇。从新闻价值上看,它并不一定是均匀地体现在新闻的诸要素上,也不一定平衡地体现在新闻事实的方方面面。它既可能体现在新闻事实上,也可能体现在主题思想上;既可能体现在新闻的所有要素中,也可能体现在某一个或几个要素中;既可能体现在新闻事实的全过程,也可能体现在新闻事实的某些关键环节。从引导作用看,它吸引读者的地方,可能是新闻的主体,也可能是某些局部情节,甚至可能是某一瞬间。从传播事业的发展前景看,受众对新闻内容和形式的选择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也要求我们的导语写作更富有个性。笔者认为,根据新闻内容的具体情况,用心选择独特的、最能凸显新闻价值的角度,是写出精彩而富有个性化导语的关键。下面就谈一谈我在这方面的肤浅体会。

横看成岭侧成峰。同样一个单位,同样一个人物,同样一个事件,不同记者会有不同的观察分析角度。即使同一个记者,如果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也会产生不同的主观倾向。因此,能不能写出一条个性化导语,很重要的是看能不能选择一个最有新意、最能揭示新闻价值的角度。

一、选择最能反映本质特点的角度

每一个新闻事实,都有许多观察角度,但并非每一个观察角度,都能写出个性化导语。只有选择那些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特点的角度,才能客观揭示新闻事实的内在规律,写出富有新意和吸引力的导语。一些新闻导语之所以出现雷同、一般化,很大原因就是没能发现事物的个性,没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点。

新华社1977年11月23日有篇对外新闻《中国粮食价格稳定》它的导语没有采用“中国粮食价格多年来保持稳定”之类的说法,而是用“中国城镇居民每天到粮站购买粮食时,很少看价目表,因为粮价多年不变。”来作为消息的导语。记者抓住这个常见的但一般人却又容易忽视的形象实例来表达粮价长期稳定的新闻主题,不仅非常传神和有说服力,而且抓住了报道对象的本质特征。这告诉我们,只有抓住事物的本质特点,才可能使导语富有新意。

二、选择最能反映时代特征的角度

任何新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会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产生必然联系,会不可避免地打上深刻的时代烙印。我们要写出富有个性的导语,就要善于捕捉和发现那些最能反映时代特征的新闻事实,选择最能展现时代风貌的角度,以此回答解决社会变革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山西日报》1997年2月11日发表了一篇独具特色的消息《固邑村打出“省际倒蛋”》,消息的导语是这样写的:在晋中平川一带活跃这一支有100多农民组成的“倒蛋部队”……他们每天开着50多辆农用三轮车走村串户收鸡蛋,然后回村打箱包装贩运销售到外地,足迹遍布长城内外、大江南北。1996年这支队伍售蛋100多万公斤,70%销往广州、珠海、江西、包头等外省市场,成为冲出娘子关的“省际倒蛋”。这篇消息的导语之所以很出色,关键在于作者捕捉和发现了最能反映时代特征的新闻事实,选择了最能展现时代风貌的角度。“倒蛋部队”一词生动地展示了晋中农民纷纷投入市场经济大潮的壮观场面,让人读后难以忘怀。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要使新闻导语具有浓厚的时代特点,就要将眼光时刻注视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注意用上级的指示精神去衡量新闻事实,选择报道侧面。其次,要时刻关注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本身就带有浓厚的时代痕迹,很可能就是社会矛盾的综合反映;矛盾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它很可能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最佳切入点,选择这样的角度采写稿件,其针对性就会更强一些。

三、选择最有新意的角度

导语的新意,不仅体现在时间概念上,更多的是体现在新闻内容上,也就是说,你报道的内容,只有在许多读者事先并不知晓甚至连想都想不到的情况下才有新意;有些新闻信息,尽管已被人知晓或很容易被人预料到,但如果能从中选择出不被人知晓或出人意料的信息,同样也具有新意。实践证明,新意是衡量新闻价值大小的一条标准,也是最具诱惑力、最能吸引读者的重要因素。只要能选择出最具新意的角度,写出的导语就容易出新。

许多记者、通讯员感到,会议新闻很难出新。这主要是因为,大多数会议的内容已被人熟知或已预料到,缺少悬念;会议的形式也很单调,大多是固定的程序。但如果我们撇开这些,能用独特的眼光去发现一些不为人所知、所想到的事情,同样可以出新。去年年底,《河南日报》刊登的一条会议消息的导语,就颇具新意:“参加12月27日召开的全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记者发现了一个与往年大不一样的情况:主席台上没有一位省领导。”一个全省性会议,竟没一位省领导出席,体现了会议的一个特点,记者就此角度进行报道,导语自然就写得新鲜有趣。

四、选择受众最关心的角度

前几年,香港发生神秘病毒事件,引起内地媒体的广泛关注。国内有关这起事件的报道中,《京华时报》的新闻导语就显得别具一格:“针对市民普遍关心的香港31名儿童感染神秘病毒事件,昨天,市卫生局表示,目前北京尚未接到类似病例的报告,也未发现任何不明病因的传染病发生,但已作好应急准备。市民只需做好日常的预防保健措施,不必因此产生恐慌。”

这个导语之所以与众多媒体有所区别,很重要的就是选择了最能引起读者兴趣的角度。它不是泛泛地去报道神秘病毒事件,而是站在报纸特定读者群北京普通市民的角度去报道,回答了市民普遍关心的“本市有没有发现类似事件?”“政府为此做了哪些工作?”“市民在预防中应注意些什么?”等问题。每一个新闻媒体都有自己特定的受众群。要写出富有个性的导语,必须坚持“三贴近”原则,努力反映广大新闻受众最为关心的问题,特别是要反映与大家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很好地满足受众的求新心理、求近心理和得益心理。从这个角度出发,就能轻而易举地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五、选择最能切中要害、最能说明问题的角度

选择导语的写作角度,既要善于观察,更要善于思考。观察的环节,在于收集素材;思考的环节,在于整合素材。能否将必要的素材收集到手,反映了一名记者获取新闻信息的能力;能否将素材整合好,更是一名记者业务素质的综合反映。我们经常会看到,许多记者同时去采访同一件新闻,看的是同样的事实,听的是同样的介绍,写出的稿子却截然不同,有的不加选择,只是按照事情的发生过程,将事实被动地叙述一遍;有的却按照主题思想的表达需要,大胆取舍,整合自如,能动地反映新闻事实。这里的区别,主要发生在思考的环节。比如有一篇消息的导语这样写道:“出了事故的没被处理,没出事故的受了处分。这是某防化团防事故工作中出现的两个‘怪现象。”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原来出事故的属于正常驾驶,事故责任完全在对方;没出事故的,属违章驾驶,潜伏着很大的事故隐患。稿件提醒部队不要一出事故就大惊小怪,要将主要精力放在分析事故原因、引以为戒上,引导读者抓住防事故的关键,走出防事故的误区。稿件主题思想较为鲜明,原因就在于作者将两个性质不同的关联事件放在一起去报道,找到了一个最能说明问题的切入点。

由此可见,要选择最能切中要害、最能说明问题的角度,就要善于将具有强烈反差的事实与事实、背景与事实、原因与结果等矛盾的对立面结合在一起去思考、去表达,因为这个角度是矛盾最集中、最突出的地方,也是最能帮助读者认识事物本质的地方。从这个角度报道,会对读者产生强烈的震撼力和冲击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选择读者知识水平最易接受的角度

媒体报道的新闻事实,有些是读者熟悉的,有些是比较陌生的。特别是医疗、科技题材的报道,往往技术性强、专业词汇多,从专业角度报道往往难以被读者接受。因此,要注意选择读者知识水平最易接受的角度。比如,某学院与某医院曾研制出一种有关心功能监测的医疗仪器,对一般群众来说,很难引起兴趣。《解放军报》在报道这一消息时,曾用了这样一条导语:“你想知道你的心脏健康状况吗?一种新仪器1分钟内能告诉你35项参数。这种仪器叫心功能监测微机处理系统,是第二炮兵学院和161医院共同研制的。……”对于类似的事件,读者关心的并不是这一成果的技术含量有多高、内部构造怎么样,而是对普通百姓生活有何意义。导语写作要接近读者,就要多从他们有兴趣的地方去考虑。必须注意使新闻宣传通俗化,让专业人士看得懂,让非专业人士看得明白,以便于他们理解,更便于他们接受。

七、选择最富人情味的角度

要注意发现那些人情味较浓的感人细节,捕捉容易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敏感地带和表达方式,并以此影响读者的思想感情。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死亡人数超过千人,美联社在报道这一事件时,曾用了这样一个导语:

美联社美国芝加哥9月8日电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死亡者今天超过1000人。这些死去的男女将士来自城市和乡村。他们当中既有十几岁的少年,也有50多岁的丈夫和父亲。无论年龄、背景如何,这些人具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再也不能回到自己的家乡了。

这个导语在反映新闻事实的同时,也表达出强烈的思想情感,使作品充满着很浓的人情味。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表达能力,更要怀有一颗同情心,在新闻采写中全身心地投入,带着感情感受新闻事实、采写新闻稿件。要注意抓住那些诸如冒险、冲突、幽默、悲欢离合、两性、反常、个人利益等富有人情味的东西,将感情倾注笔端。此外,还要注意研究读者的阅读心理,尽量使故事情节奇峰突起、波澜起伏。■

(作者单位:安徽日报社)

猜你喜欢

新意导语角度
神奇的角度
导语
阳光
本期专栏导语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导语
角度不同
人啊
经典款也能穿出新意
必具独特新意方为真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