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若干思考
2009-04-29赵辉
赵 辉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建立健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制度、体制和机制。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制度;体制;机制
[作者简介]赵辉,东北大学文法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干部,研究方向:科学技术哲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辽宁沈阳,110004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23(2009)05-0017-0003
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要着力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增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定不移地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1]。这是党中央按照十七大的部署,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出的总要求,也是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项重大紧迫任务。
一、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
认识是实践的基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要在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历史地位的基础上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实现党的思想理论的与时俱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成功经验。改革开放之初,我们破除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重大转折。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创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启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近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解决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必须在指导发展的思想上与时俱进。
科学发展观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彻底摒弃不合时宜的发展观念和发展模式,树立“依靠人、提高人、尊重人、为了人”的科学理念,进一步回答了新形势下“什么是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是用新的思想和观点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实现了我国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一次飞跃。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在目前发展较快的基础上解决发展更好的问题,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可以说,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我们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认识和把握科学发展观,才能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科学发展观是认真总结世界各国特别是我国长期的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不仅是对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更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在深层次上领会和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一是在对发展意义的认识上一脉相承又更加深刻。我们党一贯重视发展问题,认为发展是社会主义的第一要义。毛泽东同志曾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法则是发展生产,保障需要,这是主要的、基本的,是起领导作用的经济法则[2]。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强调离开发展就谈不上社会主义,发展慢了不是社会主义,发展不好也不是社会主义,这是社会主义的“硬道理”。实现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更快更好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安身立命之本,是社会主义的第一要义。发展,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音。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坚持了我们党以往这些关于发展的思想,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只有发展好了才能解决中国前进中的问题,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就是要追求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全面的发展,惠及全体人民和子孙后代的、又快又好的发展。
二是在对发展目的的把握上一脉相承又更加清醒。我们党除了人民的利益就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领导建设和改革执政的一贯目的是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邓小平同志强调:“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3]明确提出要用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我们的一切决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努力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4]。
三是在对发展内涵的理解上一脉相承又更加全面。新中国成立后,党历次代表大会都对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发展的目标要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对发展内涵的理解更加深化。邓小平理论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了,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要加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5]。科学发展观正是在继承我们党以往认识的基础上,提出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要求。
四是在对发展规律的揭示上一脉相承又更加科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在毛泽东同志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基础上,从“摸着石头过河”,到“三步走”,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逐渐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提出了一整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科学发展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我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以及永续发展面临的课题,指出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要相互协调,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也要协调。要求我们尊重自然界、人类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走文明发展之路,实现自然、环境、人及社会发展全面协调。
五是在对发展路径的梳理上一脉相承又更加
明确。我们党一贯重视统筹发展,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了“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基本方针。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强调发展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等各种关系,强调走全面发展和重点发展相结合的道路。正是在继承这些重要思想的基础上,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坚持了统筹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在“五个统筹”的基础上,又强调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进一步推动全党同志和广大人民对发展路径认识得更加全面和具体。
科学发展观还汲取了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借鉴了国外发展理论的有益成果,顺应了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反映了当代世界最新发展理念[6]。总之,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党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凝结着我们几代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心血,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规律,也反映了多年来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是在继承中丰富、创新和升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三、必须建立健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制度、体制和机制
确保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取得持久成效,关键在于建立健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制度、体制和机制。我国发展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大都可以从体制上找到原因。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制度、体制和机制建设和创新,着力从根本上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深层次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推动各项工作步入科学发展的良性轨道。
要建立健全保障科学发展的法律法规。观念是“软”引导,法律是“硬”约束。只有以健全的法律来规范和约束,科学发展观才能贯彻落实得更深入。为此,要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体现到各项法律法规的规定中来,修正那些与科学发展观相抵触的法律法规,抓紧出台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关系的法律法规。要把各地区各部门干部群众推动科学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作为现实基础,加以总结和提炼,变成法律的重要内容,推动科学发展的实践。当然,更重要的是认真执行这些法律法规,对于实践中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行为要依法纠正,对于触犯法律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严惩不怠。运用法律的武器解决好权力的“越位”、“错位”和“缺位”的问题。
要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决策机制。现实生活中,常常见到有些领导干部“长官意识”十足,想问题作决策根本没有把别人放在眼里,这极大地影响了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必须及时加以纠正。要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执行科学决策程序,发扬民主作风,多听听同事和下属的意见,多听听“智囊团”、“思想库”和有关专家的建议后再作决策。要建立听政会制度,建立“一票否决”制度,对于计划出台的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广泛听取老百姓的意见,避免让权力部门和公共服务部门自己定政策自己执行。作规划、批项目时,要多听听各部门特别是环境、资源等部门的意见,多核对相关的法律法规,绝对不能作出与长远利益目标、与科学发展相矛盾的决策来。
要建立维护科学发展的制约监督机制。缺乏有效的制约监督机制,不仅无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还会形成滋生腐败的温床。因此,必须建立保障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的制约监督机制。要建立权力监督机制,从制度上保障领导干部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建立群众监督机制,让群众通过合法的途径直接表达自己的心声和愿望,说出自己的诉求和意见,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各种新闻媒体要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有效反映和监督各个公共服务部门的职责的履行情况和服务的质量和效果,推动这些部门真正把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把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落到实处。
要建立衡量科学发展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机制。当前,有些领导干部想问题、干工作,只看上级领导的“眼色”,不看群众的“脸色”;有些“地方官儿”还在以GDP论英雄、争短长。重要的原因还是没有建立起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能够科学合理地对干部政绩综合考核的评价机制。建立好的干部政绩考核机制,对一位领导干部的评价,要看胸襟是否宽、眼界是否宽、思路是否宽。要看决策的“准确度”,经济社会的“发展度”,人民群众的“满意度”,社会的“稳定度”,行为的“合法度”。建立好的干部政绩考核机制,把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环境的保护和改善、群众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和对政府的满意度、住房教育医疗就业、民生科技发展等情况都纳入地方评价指标之中严格考核。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改变少数地区和领导干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状况,确保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努力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到新水平[J].求是,2009,(1).
[2]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A].毛泽东文集:第6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67.
[3]邓小平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A].邓小平文选: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A].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5]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A].江泽民文选: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徐崇温.科学发展观反映了当代世界最新发展理念[N].北京日报,2008-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