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泛长三角的新贵

2009-04-29

市场周刊 2009年6期
关键词:合肥长三角安徽

莫 栎

这两年到安徽省会城市合肥采访,总是感叹变化太快。一进入合肥,就能感受到热火朝天的氛围,公路两旁似乎总有无数的工地在施工。眨眼之间,一个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的框架已经拉开。

来自统计部门的数据印证了这种感性的认识。2008年,合肥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项指标增速名列省会城市前茅。

2008年,安徽经济总量从2004年的4759亿元上升到887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从2004年的1914亿元上升到6789亿元,在中部六省由第4位上升到第2位,地方财政收入居中部第3位。

安徽整体经济正在进入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新阶段。

这个“新”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东向发展”战略进入了“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主动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不断加强同兄弟省份的横向经济联合和协作”的新阶段;二是自主创新从一些企业的“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成为安徽加速崛起的新动力;三是省会经济圈、皖江城市带和沿淮城市群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中心城市带动的发展新格局。

东向发展,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

从“融入长三角”到“主动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安徽在东向发展中积极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不仅自身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也有利于东部地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安徽居中靠东,沿江通海,在中部六省中最接近长三角地区,这一独特的区位优势,使其有条件与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长三角实现“无缝对接”。

2005年,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融入长三角,主动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东向发展战略。2006年,东向发展战略正式纳入安徽省“十一五”规划。在东向发展战略的明确指导下,重要的通道向东修建,重要的产业向东衔接,招商引资的目标瞄准东边,服务提升的标准参照东边……安徽和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往来越来越密切。2008年,安徽55%的省外投资来自长三角,60%的劳务输出集中在长三角,70%以上的省际物流和通讯面向长三角。

采访中记者看到,安徽正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加强同兄弟省份的横向经济联合和协作。泛长三角三省一市合作机制在多个层面展开,安徽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几年前,以马鞍山为代表的安徽多个城市就积极参与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太大,合作更多的是“一厢情愿”。现在,仅一家奇瑞公司,周边就聚集了300多家汽车配套企业,在芜湖机械工业开发区,100多家被奇瑞吸引的配套企业来自浙江。海螺集团在长三角投资建立了17家子公司,占集团总产能的36.2%……安徽已经改变了单纯为长三角地区“配套”的局面,区域合作的层次更加深入和广泛。

安徽省省长王三运说,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主动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是安徽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有利于东部地区渡过难关。应该看到,东部地区的资源能源约束度、劳动力紧张度、产业布局饱和度都越来越高,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相互依存度也越来越高。东部地区进一步发展就要开拓腹地,产业转移中部地区是首选目的地,安徽为此做好了各项准备。

其中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就是成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作为安徽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合作、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平台。安徽省发展改革委综合处处长郭浩介绍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包括合肥、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巢湖、池州、宣城、滁州等9个城市,依托长江,京沪、沿江、宣杭等多条铁路,沪蓉、蚌宁、芜宣、沿江、318国道等多条高速公路,与长三角紧密相连。

“承接产业转移,不是沿海发达地区转出什么产业,我们就承接什么产业。”安徽省经委副主任常启斌说,主动参与区域分工,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要按照错位发展的原则,注意调整和优化自身的产业结构。比如上海化工产业发展缺少空间,安徽吸引上海华谊集团到无为建设煤化工基地,投资300亿元,但协议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要求华谊集团采用新技术,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消除对环境的压力,建设高效清洁的煤化工基地。

自主创新,打造加速崛起的新动力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的关键时刻,安徽全面启动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标志着自主创新已经成为安徽加快发展的战略焦点,将有力推动安徽加速崛起。

说到安徽的自主创新,人们马上就会想到奇瑞。其实,安徽自主创新有很多亮点。

在2009年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安徽捧走了12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的2项。其中,奇瑞节能环保汽车技术平台建设获得“企业技术创新工程”类惟一的一等奖。

安徽省科技厅提供的一组数据,更让人对安徽的自主创新刮目相看:2008年,安徽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3212亿元,增加值905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25.9%;通过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A682家,列全国第7位、中部第1位;专利申请量增幅位居全国第2位、中部第1位。

一个传统的农业大省,悄然间已在自主创新的路上前行了一大程。“自主创新大大加快了安徽从农业大省到工业大省的转变过程。”郭浩说,安徽省的工业化率从2004年的31.3%提升到2008年的38.6%,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2004年,作为传统农业大省的安徽全面实施“861”行动计划,即投资上万亿元,重点建设加工制造、原材料、化工、能源、高新技术、优质农产品及深加工、旅游、文化等8大产业基地,构筑防洪保安、交通、信息、生态、信用和人才6大基地,确保到2007年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以上。2005年,安徽提前两年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的目标,随后,“861”计划的“1”调整为到201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

“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高新技术产业化,是这些年安徽加快工业化进程的重要特点。”安徽省经委综合处处长石象斌说,大量的新增投资,加快了企业引进先进装备技术和技改的力度。

2008年10月中旬,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的关键时刻,安徽省委、省政府果断决策:全面启动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把自主创新作为安徽加快发展的战略焦点。合肥、芜湖、蚌埠三市集中了安徽大部分的创新资源,共有130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6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科技资源较为密集的地区之一。同时,这三个城市分别是皖中、皖南、皖北的龙头城市,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从这三个城市试点突破,有利于促进全省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政策的含金量非常高。从2008年起,省里每年安排5亿元专项资金,用于自主创新和试验区内各类科技项目资金、资助、奖励等支出,并连续5年每年安排1亿元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引导资金。同时,实施创新型产业升级、创新型企业培育、创新人才集聚、创新载体建设、创新平台建设、创新环境优化等六大创新工程,并深化投融资体制、科技教育体制、人事分配制度、土地管理制度等方面改革。合芜蚌三市也分别出台了配套政策。

“今年的重点是产业创新。”任鸣说,围绕新兴产业,安徽今年确立了15个重大科技攻关调度项目,20个重大产业调度项目,还要重点培育一批促进成果转化的公共服务平台。从瞄准技术到瞄准产业,自主创新将成为安徽加速崛起的新动力。

龙头带动,城市群引领作用渐凸显

近年来,合肥市加强辐射带动,形成省会经济圈。安徽开始形成以省会经济圈居中,皖江城市带、沿淮城市群为两翼的城市群发展新格局。

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一直是制约安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

合肥市发展改革委主任王厚亮说,大量物流都是从周边城市来到合肥,而从合肥出去的比较少。

这个细节说明,合肥前些年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还比较弱。合肥市市长吴存荣说,安徽目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城市,亟须建设一个辐射带动作用强的中心城市,合肥要引领发展,就必须主动适应这个需要,服务全省带动全省,不仅要做大经济规模,更要在提升城市功能上下功夫。

近年来,合肥市确定了“141”空间布局,即一主城、四组团、一个滨湖新区,发展空间大大拓展。同时,区域综合交通枢纽正加快形成,现在的合肥,东有合宁线连接南京、上海,西有合武线通往武汉、成都,未来向北经合蚌专线接京沪高铁,南向通过京福客运专线连通江西、福建。合宁高铁、合武高铁E,t式运营,合肥到南京的车程从4个多小时缩短为45分钟,到上海和武汉都只需要2个多小时。

此外,从合肥有6个方向的高速公路连接安徽各市,通达时间不超过4小时,正在建设的合肥港综合码头和通江航道疏浚工程将打造一条黄金水道,4E级新机场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也已经开工建设。

区域交通综合枢纽的形成,使合肥具备了服务全省带动全省的基础条件。而经济规模的快速扩张,则使合肥具备了服务全省带动全省的实力。2008年,合肥GDP占全省的比重已从2003年的13%左右上升到18.8%。

“更为重要的是合肥的城市服务功能大大提升了。”吴存荣说,2008年合肥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加速聚集,教育、医疗等行业的服务能力大大加强,这些都客观上为合肥服务全省、带动全省创造了条件,一个以合肥为中心,六安、巢湖为两翼,包括淮南、桐城等城市的省会经济圈正在形成。

从安徽全省来看,以省会经济圈居中,皖江城市带、沿淮城市群为两翼的城市群发展新格局已经初步形成。“三大板块各有特色,省里针对各自特色进行分类指导,促进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郭浩说,在皖北由淮南、淮北和蚌埠组成的沿淮城市群矿产资源丰富,发展思路主要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资源优势有效转化利用;中部的省会经济圈要充分发挥合肥的辐射带动作用:皖江城市带虽然单个城市规模普遍不大,但发展基础较好,而且具备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便利条件,应该成为安徽东向发展的桥头堡。

从南到北三个城市群,就如同三台动力充沛的发动机,将有力地促进安徽加速崛起。

猜你喜欢

合肥长三角安徽
合肥的春节
合肥的春节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
合肥:打造『中国IC之都』
长三角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