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然回首
2009-04-29叶正虹
叶正虹
张铭,1978年生于河北省迁安市,2001年毕业于廊坊师范学院艺术系。2006年考取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芙术学专业山水方向研究生。
现为中国教育学会会员、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河北省青年书画家创作中心副主任、尚庄艺术部落秘书长。
作品获2002年河北省艺术联展一等奖,入展2006年河北省书画名家邀请展等多次大展,获2006年全国电视书画大赛二等奖,入展中国美协主办的2008全国山水画展。作品多次发表于《美术大观》《中国书画报》《河北画报》等专业报刊及杂志。出版《澄怀味枣——张铬画集》《当代名家国画作品·张铭卷》,策划《当代画家艺术跟踪》丛书。
初识张铭,感觉他不多言,性沉静。相处数日后,见他偶出言,亦多机趣;若谈艺至情动处,则思维明敏,语言滔滔,判若二人。
一日,我们外出写生,路遇一庙,我去拜,张铭亦去拜。拜毕,庙中师父盛赞他跪拜合度,心存至诚,我则多有不合礼法处。闻之,我顿生羞愧心。我原想,佛在心中,何须计较那等繁缛礼节!这次却使我一改往日偏执而有所觉悟:为何信佛者见佛必要行跪拜之礼,实则由朝拜这一形式来规范人之行为。启迪人心向善,起净化灵魂之功呀!小小礼节却蕴含了人生之大智慧!宗教如此,艺术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张铭的虔诚与专注令庙中师父感动,也令我感动。我想,这等人如对某件事产生兴趣,势必会倾情投入,义无反顾,决不会欺骗自己内心之所思所求,有了这种勇往直前的精神,遇事岂有做不好之理!
一个对生活不真诚,对宇宙万物欠敬畏与慈悲之心的人。对艺术之识见亦必将流于浅薄与世俗化。在张铭画前。人们却很难生此想。他的画无论是大幅巨制,还是尺幅小品或写生之作。从中均能感觉到他对艺术规律的理解把握是独到的。其作品在表现手法上常干经意和不经意间透出了画家的“匠心独运”。从他画中,我们不难看出他既吸收了传统山水的一些优点,又吸收了当代画家的表现手法,同时融入了西方构图元素。正是基于这样的学习态度,所以他对绘画语言的探索是建立在全方位、高视点并向艺术规律的纵深拓展的理性思维基础上的。因此张铭绝不像只局限于某家某派、某种风格样式而自我陶醉的人,而是极力糅合吸收并消化著多种养分。他胸襟开阔,眼光敏锐,最终会使“万法归一”“由蛹化蝶”,使目力所及的物质自然向精神自然升华。
中国绘画之精神产生于“封建士大夫”阶层。其审美范畴是建立在修身养性、畅神等“游戏人生”的美学基础上的。怎样能在传承古典绘画精神之同时又能承载当下人文情怀,关注当代人主体精神风貌已成了摆在张铭面前的一个大课题,就此问题我曾和他作过深入交流,他也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并已开始做了些探索尝试。
观张铭近期作品,拜读后亦能感觉他是位内心世界极度敏感而丰富的人,他试图从山川大物中去重构自己的精神家园。在他作品中有意或无意间流露出对生存境遇的失落与无奈:尽管他在作品中似乎在有意消解那些阴影,试图用明丽的色彩,空灵的意境,灵动的笔墨来回避自己内心的苦涩与彷徨。但是细读他的画,我还是能很强烈地感觉到这些。尤其是那批以色彩画出的作品,很清淡、空旷、静谧,空气中似乎流溢着那么一些淡淡的忧伤,混合着山野的青草味自画面缓缓溢出,直流到观者的心灵深层,陡然间让人生出诸般人生慨叹来!更令人想起童年,想起与童年有关的诸多事来……
在他书房里供奉着一尊精美的佛祖金身,香炉里不时飘溢出淡淡的清香弥散于整个书房,显得宁静、安详。我想每当他置身于此种环境,一天的忙碌、应酬、疲倦、烦恼定会荡然无存。佛家所讲的“戒、定、慧”三学。就是教人要能戒除俗念。方可生清静心,有了清静心,才能开启智慧之门。在俗务与艺术之间张铭是个很善于寻找平衡点的人,他曾拜高僧净慧为师,皈依佛门研修佛法,且常与高僧同寺寝食,用心悟对智者的一言一行,让灵魂于俗务中解脱出来,复归于淡泊宁静,以期获得创作的灵思。
张铭不仅注重对内在生命精神的体验,更注重对现实世界的观照与探真。他一有时间便外出写生。让心灵放逐于山川湖泊之间。通过大量的笔墨对景写生训练。使他的笔墨有了生活的依托,赋予山川以鲜活的面貌,从而避免了传统笔墨中脱离现实而僵化的套路程式。与其说他是在那山山水水间寻觅着创作素材,勿宁说他是通过对自然物象的探微求真,在寻找那份失落的家园,寻找着那份生命中永不停息的终极价值……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张铭做到了这些,并做得很好。
他早年投师著名书画家古泥先生门下,打下了扎实的书法笔墨基础;现在又是河北师大著名山水画家白云乡先生的在读研究生,有这样的高起点,必有高收获。我坚信在他漫漫求艺的苦旅中,也许在某一次蓦然回首的瞬间,那风情万种的艺术精灵就会款款玉立在他的面前!
(责编:刘贤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