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以拯救世界吗?
2009-04-29BillPowel
Bill Powel
增长还是增长
上海外滩闷热的周六下午,张怡在通用汽车公司汽车展厅内打量着通用公司的最新款轿车,为他的下一笔投资做基本考察。作为一家国有钢铁厂中层干部,张怡丝毫不为他的工作和中国经济担忧,他一面说“一切都相当顺利”,一面朝旁边一排崭新别克轿车扬起下巴:“我现在完全买得起它们中任意一款。”
除了中国,世界其他地方当下都很难找到说话如此豪气的消费者了。当美国、日本和整个欧洲都依然陷入30年来最严重的全球性衰退的时候,中国却已显示出复苏的实力,而在半年前这样的复苏还曾饱受质疑。去年底出口行业毁灭性的衰退让经济增长大受打击,但在5860亿美元政府刺激计划(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分两年实施)的扶持下,中国迅速恢复元气,第二季度经济增长为7.9%,现在看来今年更有可能达到或超过8%。几乎每天都出现证明增长势头的迹象,工厂开工开始逐步回升,中国消费者的消费继续保持稳定:汽车销售受到政府对购置小型轿车进行补贴的明显推动,在4月份创下有史以来最高销售记录,今年将轻松超过美国的汽车年销量;中国的零售业今年总体增长了16%。
全球经济领头羊美国现在正迷失在经济政策的转型中,远离了实施近30年的自由发展资本主义模式,转向对经济领域实行更公开的政府控制和监管。目前尚不能断言此举是否明智,但这种做法无疑在美国引起了广泛的激辩,但在中国却全然没有这样公然的怀疑,在那里政府对经济危机的反应是如此积极迅速,而经济状况也以同样的方式予以回报。
这就是为什么对像通用汽车这样的跨国公司而言,中国的意义不在将来而在现在。作为全球10个最大经济体之一,中国是唯一一个经济仍保持增长的国家,并很快将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今年上证指数疯涨超过80%,是到目前为止主要证券交易市场中表现最好的。那些依赖于产品制造业的国家,比如澳大利亚和巴西,在过去半年里收益颇丰,原因就在于中国对产品的需求推动了原材料价格上涨;受益于和中国进行的贸易,亚洲的出口驱动型经济体也在快速恢复生机。总体看来,中国现在成为正在找路走出泥潭的世界经济的焦点,正如经济学家谢国忠所指出的,“大家都想知道同一件事:中国能否拯救世界?”
颠倒乾坤
就在几年前,大家还对中国将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论断嗤之以鼻,毕竟中国经济依赖于制造业,而制造业反过来又依赖于美国的消费需求,而美国才是世界上无可争议的经济火车头。但现在经济火车头的引擎让机车偏离了正常轨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今年美国经济将萎缩2.6%,美国部分城市的房价将继续下跌,而失业率将攀升到9.5%,达到1983年以来最高i被美国大肆宣传的经济刺激计划到目前除了在股市重新弄出点儿上扬的火花外几乎没产生任何可考量的经济利益,缺乏真正的复苏迹象使华盛顿开始讨论新一轮刺激消费计划的可行性,全然顾不上膨胀的联邦预算赤字。
迄今为止中国的刺激计划成效可谓相当显著,跟美国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根据世界银行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今年中国的政府支出将产生超过80%的该国总体经济增长效益,部分是因为当经济衰退袭来袭时中国已经在实施一个全国性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紧急支出措施只是把已在进行计划中的项目补充到位。换而言之,项目早已准备就绪,所需资金也正好就此到位。例如,去年新建铁路的花费是410亿美元,今年则会是880亿美元。
中国的经济复苏和与日俱增的经济地位让人感到G8峰会将变得过时,未来唯一真正有意义的对话是“G2”对话:中国和美国。7月底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中美两国间的高级别会谈中阐述说华盛顿和北京的关系将“塑造21世纪”。在最近几个月里,北京已经开始充分运用其影响力了,中国要求——并几乎肯定会很快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得到更大的投票权:今年6月,中国统一购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行的多达500亿美元债券以促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应付全球金融危机的能力;今年早些时候,中国领导人担心美元会贬值,危及他们投资于美国财政部的7635亿美元国债的安全而要求建立一种新的全球储备货币替代美元;最近,北京已经暗示打算逐渐建立自己的货币——人民币,通过向中国公司提供补贴并以人民币为出口产品定价的方式,在国际贸易中取代美元地位。
确实,鉴于其作为美国最大的外国债权人,中国正日益公开表明其报负和对美国经济政策的担忧。北京从没签署过从上世纪90年代末广为人知的有关全球经济政策的华盛顿共识,即要求自由贸易、私有化、宽松监管,审慎的财政政策和资本自由流动。美国财政部在信贷危机发生后马上提出了一项旨在加强其自身资本市场监管的计划,但是这不大可能阻止北京继续推动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对制定全球市场政策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其核心尽管也包容市场经济的方方面面,但中国仍在运作一种自上而下的指挥和控制型经济模式,迄今它相对干净利落地安然度过经济危机,其成功方面将会鼓舞其他发展中国家采纳这种打上北京烙印的发展模式。
不应操之过急
当然,对于中国能否拯救世界这个问题最可能的回答是:时机来到。大量经济学家怀疑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否真像外表那样健康,或者是否真的走在一条持续复苏的道路上。更多的人为中国扮演世界救世主的讨论为时过早。
中国的整体经济活力将继续对世界产生影响,但围绕其经济发展质量的疑问并未间断过。作为中央银行的中国人民银行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向国有银行发放大量货币,以方便它们贷款给国有公司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怀疑人士为如此巨量的现金额投入感到担忧,央行最近宣布6月份新增贷款总计2224亿美元,超过上个月贷款额的两倍,使今年上半年的新增银行贷款达到将近1.1万亿美元,超过2008年全年总和。
在乐观者看来,中国6月份的数据显示出政府对于实施有效的货币政策以对抗经济衰退是很有决心的,正如北京大学金融学教授Michael Petti s所言,中国政府“动用了一切它能动用的手段”来处理这个难题。毫无疑问由于巨额融资,很多中国人有了原本没有的工作机会,但诚正如最近一期华尔街通讯《格兰特利率观察家》所指出的,“大量货币和信贷注入……总是让市场先涨后跌。”通讯提出了充满疑虑的比较:中国目前的信贷繁荣和当年美国贷款潮的关系一正是后者制造了美国房市泡沫,泡沫崩溃导致金融部门损失惨重,并引发全球信贷危机和当前的经济衰退。
的确有迹象表明在某些方面中国的复苏是短暂的,中国股票市场暴涨的一个原因是不少中国公司得到大量低息贷款,在缺乏更好的投资渠道情况下不得不倾其所得投入到股本市场,据估计今年有30%的新增银行贷款直接或间接流到股市。为什么这些钱没有跑到新的投资领域呢?有证据显示一些经济增长的关键领域仍然缺乏足够的造血功
能,特别是重要的出口制造业,一直深受全球订单减少的打击。根据美国的惠誉国际评级的一份报告显示,即使公司利润整体萎缩,中国的银行贷款仍会继续增长——表明中国可能会酝酿自身的金融危机,并有可能会在经济刺激计划的效应衰退时引爆。
中国不可小看
这些告诫无疑是重要的,但中国的统治精英们也非常了解他们正在运作的风险。认识到在相对疲软的经济形势下发放贷款可能会出现大规模坏账,中国在数年前就清理整顿了其金融部门。在2007年,不良贷款总额只占银行资产总额的3%,并且对付中国上一次银行业危机所设立的金融手段依然有效,换句话说,北京认为其金融系统足够强大,足以处理宽松货币政策所带来的风险。
可以确信的一点是,即使中国未来经济依然保持强劲增长,但就其本身规模而言,中国仍然不足以将整个世界拖回到复苏的轨道。经济规模最能说明问题。美国的经济规模是14万亿美元,而中国是4.4万亿美元;去年美国占到全球GDP总量将近21%,而中国仅占到6.4%换言之,中国的消费水平的确在增长,但仍不足以把世界发达经济体从衰退中拽出来。中国消费者支出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不到40%,而在美国,经济危机爆发前,消费者支出是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70%。美国消费者现在保持观望,在过去g个月里,美国的储蓄率从零窜升到近7%,世界迫切需要有人前去填补这一空白。
中国当然会有贡献,但它仍是个相对贫穷的国家,每年人均收入6000美元,而美国年人均收入39000美元,欧洲33400美元,要在中国大城市成为殷实的中产阶级,收入要求约为12000美元。中国的汽车销售固然显得春风得意,但大多数中国人仍负担不起一辆大众或别克的价格,更别提宝马。尽管中国消费者感到比过去更富裕,但他们享受到的经济成果可能并不会发生太大变化,除非中央政府采取相应的措施改革医疗保健和社会保险体系,使人们可以更有信心投资而不是储蓄。北京大学的Pettis说,去年,中国的消费量大约相当于法国,但不同的是,没有人呼吁法国拯救世界。
但中国经济的反弹绝非海市蜃楼。如果北京能安然度过全球危机而自身经济并未垮台,其领导人的声望和信心将极大膨胀,一种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经济危机的崭新经济模式将在华盛顿共识彻底倒下时让广大发展中国家无法抗拒地受到吸引。北京,在这场危机前就已崛起,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都步履蹒跚时,其全球范围的影响力将进一步扩展,这一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得更加真实。中国目前虽不是世界经济的领袖,但未来领袖非它莫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