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就的缘
2009-04-29温海峰
温海峰艺术简历
温海峰,天津市人。1992年至1993年进修于南京艺术学院国画人物助教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煤矿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院特聘画家。
作品《祈祷》入选97首届全国中国人物画展;《情》入选中国美协第十七次新人新作展;《矿工的季节》入选第四届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无言有声》获“老莲杯”全国中国人物画展银奖;《大山的子孙》获2002年全国中国画展铜奖;《寡言》获新时代全国中国画展优秀奖;《山魂》获“中华情”全国美术作品展优秀作品奖;《向日葵》获首届中国职工艺术节美展银奖;《矿工》获第二届中国职工艺术节美展银奖。2004年获河北省首届美术振兴奖。出版有《美术家温海峰》《当代中国画精品选》。
多年来,我一直从事着煤矿题材中国画的创作。
可能是机缘吧,我出生在太行山下的一个小煤矿中,从小在煤堆里爬来滚去。挖煤人大都是高大的身材乌黑的脸庞,除了一口白牙满身是黑的,你根本分不出他们是谁来,我的小脸经常被他们粗大的黑手抹得脏兮兮。天天和矿工相处在一起,染上的不是黑,是心灵的一盏油灯,一个画家的梦想。毕业后我又被安排到了煤矿工作,于是,矿工生活与我手中的画笔,成为铸就的缘。
我时常深入到百米井下去体验矿工的艰辛,低煤层工作面的确像人们传说的,“矿工是两块石头夹着一块肉,”矿工的身躯随着上下两块自然形成的石板弯曲起伏而扭曲着,在阴暗潮湿只有四五十公分高的工作面,头都抬不起来,气都透不过来。挖煤人一年中有多少个日月日头没出来就离开了家门,出窑的时候,太阳早没了踪影,两头见不着个光。是煤矿铸造了他们强悍、粗犷、刚毅的性格,同时,也形成了他们少言寡语实干的品质。一位散文家曾这样说:“大地上,士兵守卫着和平,地层深处人们开采着光明,和平与光明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用笔墨去言说矿工的生活,让更多的人去感受他们,理解他们,是我形成以矿工为主题的创作路线的初衷。在绘画中,我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创作态度,这能使人物形像透露出更加贴近生活的真实感。 我的手法:人物形体夸张造型严谨,一般用线较粗加之大的墨团把握大的框架, 用细线来调整结构,以提高画面视觉的冲击力,尽量体现出矿工与地层抗争的博大胸怀。只有对生活细微的洞察,毫不掩饰的真情流露才是作品最完整的风格表现。
漆黑的煤窑里,看到的是些荧火虫似的灯光在闪烁,听到的是隆隆马达和机械的磨擦声,踩到的是高低不平的煤渣子,嗅到的是憋气的炮烟味。上井后的矿工,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脱去潮湿的工作服 、臭裹脚、袜子和水鞋,抛在地面上,同样享受着阳光的沐浴, 吮吸着大自然的新鲜空气,满是煤尘的脸上露出甜甜的笑意。点燃一根烟递到他们的手里,想触摸他们坚实的手臂,与他们同享黑的力量。矿工兄弟们真诚、质朴、深沉的美,促使我与他们贴得更近,更近。
人的天分再高,没有生活,不动手,永远不会成功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完成概括对象,融化对象,就要把心境融于矿工的内心世界里去。我总在努力寻找自己的绘画语境,能在矿工身上寻找那份属于自己的空灵。艺术本来就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通过体验生活,从构思、草图,到创作,对人物进行反复推敲,几经涂抹,力求表现出人物最感人的一面。只有灵魂深处的感动,才会迸发出灵感和激情,我要让斑驳无言的墨痕镶进煤层里,随缘而去。
(责编: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