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城堡里百工考

2009-04-29田永翔

当代人 2009年9期
关键词:柳编蔚县灯影

田永翔

在张家口一带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天下十三省,能不过蔚县人。”蔚县自古以来能工巧匠多,有着各种与剪纸在工艺技法和表现风格上接近的手工艺种类,剪纸与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有些剪纸艺人甚至在相近的工艺行当中也是一把好手。这使得剪纸深受多种工艺的滋养,并最终脱颖为蔚县的一支奇葩。

泥彩塑

蔚县祁家皂村村外西坡上的胶泥土是制作泥彩塑的好原料。手艺人们制作的小型泥塑不是单纯的泥彩塑,而是半塑半画、以品色敷彩,装饰和绘画相结合的工艺品。祁家皂的小型泥塑以人物为主,泥人尤以泥娃娃为多,如坐在莲花盆里的“莲生贵子”、抱着鲤鱼和大公鸡的“吉庆有余”,还有拨不倒、鬓梳双髻或头戴平冠的替身人。有些能工巧匠还能精细地塑出戏曲人物、神话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如“八洞神仙”、“唐僧取经”。他们偶尔也塑动物,像“狮子滚绣球”、猫、狗、虎、羊等,这些泥塑一般色彩鲜艳,大红大绿。

砖雕、木雕、石雕

蔚县早期道教、佛教文化也较发达,戏楼、塔、寺、庙、庵等各种古建筑遍布全县。很多古建筑不但造型古朴典雅,而且往往与雕刻绘画相得益彰,特别是村村堡堡里的“乐楼”更是蔚县建筑工艺的代表。蔚县乐楼建筑工艺精细,精雕细琢,有的还刻有花纹图案。前后檐柱浑圆光滑并经过彩油,下垫鼓形柱础,柱础四周浮雕着精致的图案。这些古戏楼在装饰上雕梁画栋,戏楼前檐柱头饰有木雕或泥塑龙头、象头,也有各种雕镂穿花图案——卷云、海波、腾龙、麒麟或龙凤花卉。戏楼墙壁上还绘有精致的壁画或戏曲人物。

蔚县的建筑工匠不仅在乐楼上精雕细刻,就连普通的民宅建筑也巧布匠心。旧日有钱的人家,房室要起脊安吻、雕梁画栋,门楼、影壁也要精雕细刻。砖雕、木雕的图案一般为花纹、花草、灵兽等瑞祥图案。

灯影

民间常称剪纸为不动的皮影,皮影为动的窗花。蔚县也有灯影,并且是深受蔚县人喜爱的一种民间艺术,当地民谣说:“过节听不上灯影腔,再好的酒肉也不香。”这些灯影戏以“亮子”(纸糊的窗子大小的幌窗)借光显影,后来也有用纱窗的,所以蔚县人又称其为“影调”或“纱窗腔”。

到了清末民初,蔚县的灯影戏进入了繁盛时期。光绪年间,蔚县唱得响的灯影戏班社有二十多个,其中最出色的要数宋家庄的“宋梅灯影班”。好演员有“灯影黑”、“铁嗓子”、杨文照、“大屁股红”等等,还有不少人学会了皮影的雕刻技艺。

毛毛匠

皮毛业曾是蔚县历史上最大的手工业群体。清中期至民国三十年前后,是蔚县毛皮业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蔚县小有规模的皮毛作坊有170多家,从业人员达5000多人,百人以上并且有一定声誉的作坊就有19家,小作坊则不计其数。他们加工灰鼠皮、红狐皮、沙狐皮、貂皮、羔皮等各种皮毛,生产皮袄、皮裤、坎肩、大氅、帽子等产品,其产品远销东北、内蒙、新疆,外销蒙古和苏联,甚至远销欧美。

“蔚县毛毛匠用的是剪和刀”,蔚县皮毛的畅销得益于这些毛毛匠们禀承着一手毛皮加工制作的好手艺。蔚县的皮毛业制作精细、工艺要求严格。好的毛毛匠自己还有一套裁活儿的秘诀。他们剪、刀使用娴熟、裁活的手艺精湛,裁整皮时走刀合理,不但裁出的褥子皮板、毛花搭配适中、均匀一致、干净无暇,而且所用的原料皮也比一般匠人要少。不仅提高了加工的质量,而且使得蔚县有了一大批能灵活使唤剪、刀的巧手。

纸扎

纸扎是在祭典亡灵时用高梁秸做骨架,用色纸扎成的纸人、纸马、金山、银山、金斗、银斗、库殿等,祭后焚烧。由于风醇俗厚,蔚县从县城到村堡历来讲究红白喜事的场面,做纸扎的艺人也很多,他们有的是抽农闲时间才做,也有专以做纸扎为生的手艺人或者阴阳。他们还兼扎花灯等。纸扎艺人经常使用的工具也是刀剪等。纸扎的制作中有许多类似于剪纸的技法,像做纸扎上的装饰、纸挂子和纸幡子的甩子等,有的甚至本身就是剪纸,比如棺材头花和阴阳花。这些纸饰一般也是用色纸剪制,而且有些纸扎所用的色彩很多,显得鲜亮而热闹。因此,做纸扎的艺人往往能剪善刻。蔚县白乐镇东高庄村的名纸扎艺人刘秉衡就既是一位纸扎艺人又是一位剪纸的好手。他的纸扎做得惟妙惟肖,单是纸花就能变化出卷丝菊花、莲花、西蕃莲、月季花等20来种,花瓣颜色深浅搭配适宜,再配衬上青麻剪成的花蕊和绿茵茵的花叶,活活脱脱得几乎能以假乱真。同时,他自己又是一位技法娴熟的民间剪纸手艺人,能用剪刀随意剪出各种自然生动的花草图案,还能用刻刀刻出简朴粗犷的作品。

柳编

柳编是蔚县的传统工艺。蔚县东乡的佘家堡村是柳编的集中产地,那里有不少的柳编匠人。柳编艺人的作坊设在大沟崖壁的窑洞里,当地人叫“柳器窑”。

柳编的主要原料是河柳,每年秋收前后,这里的柳编匠人就纷纷去本县的其他地方或者邻县购进河柳。拉回来的柳条子要经过检、蒸、去皮、晒四道工序,最后制成浅酱色的条子。原先直挺挺的柳条子变得柔软有形。

佘家堡的柳编种类很多,有大大小小的笸筐、簸箕以及柳罐、柳盒、食袋、水斗等楦子货。佘家堡有很多技艺超群的柳编高手,出自他们手下的柳编器具用条均匀、编结密实,像柳编盒子外面还画有花卉等民间的图样。

苇编

蔚县从事苇编的村落和艺人很多。柳子町是蔚县东乡生产苇席的基地。和柳编相似,织席艺人们也在土崖上被称为“席窑”的窑洞里进行生产。他们利用蔚县壶流河所产的皮厚坚韧的旱苇做原料,经过削叶子、捆成标准捆、分解苇子、施水潮润、石滚碾轧、削二层皮、施以重压等各道工序将苇子加工成光滑平板的苇眉子,然后进行编织。织席的艺人凭借娴熟的技艺编织出行码均匀、图案美观、光滑平展的苇席。据说清朝末年,柳子町出了一位名叫黄十八的编席能手,他所编织的苇席在炕上铺过二十多年,但依然边不松、码不散,光滑平整如初。

柳子町人编织的苇席种类多样,有炕席、顶棚席、苫席、包装席等。这些各式各样的苇席不仅匀称、光洁、平整,而且艺人们还别具匠心地在上面巧织出各种美观大方的图案,如“四盘一碗”、“九龙横水”、“九铃子”、“横排队”等,从而增加了蔚县苇席的艺术美感。

刺绣

明清时期,蔚县的妇女刺绣非常兴盛。未出嫁的闺女们刺绣技艺的高低经常是衡量其心灵手巧程度的重要标志。当时妇女出嫁都要随身带上自己的绣品以显示自己的身份和娘家陪嫁的丰厚。因此,蔚县旧时有众多的刺绣好手,她们的刺绣制品主要有:草纸口袋、荷包、腰转子、胡梳套、烟口袋、鞋垫、灯罩、笔套等等。刺绣能手所绣的绣品图案复杂、走针富于变化、针脚整齐熨贴、配色鲜艳明快,有的绣品浓重艳丽,有的则轻淡雅气。

据说清末蔚县城的王贞姐绣艺超群,绣品别出心裁、卓而不群。县城三月的会期,她穿着自己绣的绣花鞋:红软的缎鞋面上,巧绣了嫩绿的白菜,红绿相映、深浅相间,色泽格外艳丽。绣工精美,丝缕分明,而且鞋面上还伏着一个精心绣制的深绿色的“叫蚂”(蝈蝈),贞姐每一抬脚叫蚂便蹦跳到鞋面上,栩栩如生,令人赞叹不已。

这些形形色色的手工艺中,砖雕、木雕、石雕、毛毛匠、刺绣、银匠等等各种与剪纸在工艺技法和表现风格上接近的手工艺种类为蔚县剪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一是许多手工艺都涉及绘画,因而蔚县民间有许多长于绘画的能手,这些画匠为寺庙、戏楼画壁画,为大户人家的宅院雕梁画栋,为居家百姓画炕围,正月十五闹红火时画船灯,他们还画泥人、鬼脸子、画玻璃画,以至更为精细的家具、柳盒子、木盘、漆盘上的图案,并且其创作风格一般具有浓厚质朴的民间风味,从而为蔚县剪纸提供了良好的画样基础。早年间也有一些画匠专门为剪纸艺人画底样,如韩文业曾给王老赏画样、李万中给李佃士画过样,特别是这些民间绘画作品在题材上与剪纸一致的也屡见不鲜,如梅、兰、莲等各种花卉、暗八仙、狮子、麒麟等。二是工艺上多用剪、刻、雕、削、裁等,有的也主要以刀、剪为工具,与剪纸有很大的相通性。蔚县最早做剪纸的吕家吕会就是县城里有名的阴阳,平时用刀、剪制作各种纸扎,这些使得蔚县人使用起刀剪来格外灵活自如。三是蔚县各种手工艺原料、工具等大都非常普通和简单,但艺人们却特别注意工序和工艺流程的细化和规范化,从而形成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工艺美。正如《考工记》中所记“天有时,地有利,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这种审美情趣潜移默化地形成了艺人们追求技艺美的从艺风格。蔚县的剪纸艺人们正是在这种基础上,兼容并蓄,逐渐改良了自己的制作用具、完善了制作的各个环节,形成了一套完整、缜密的剪纸工艺流程。(责编:孙达)

猜你喜欢

柳编蔚县灯影
来蔚县过大年,品美食
半盏——第八话:灯影下
蔚县青砂 匠心传承
蔚县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千年古城 重放异彩
程河柳编 编出农家新生活
元稹与灯影牛肉
务柳·织柳黄土地上走出的柳编“神话”
传承柳编技艺 弘扬工匠精神
非遗柳编展神韵
川中震旦系灯影组储集层形成及演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