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创业板受冷待
2009-04-29张凯锋
创业家 2009年9期
张凯锋
相对于上海,其他地方的政府对推动当地企业上市热情更高
同事们奔赴广东、湖北、四川、山东、浙江,我跑上海。我们希望抵达这108家企业,呈现给读者这些企业的气质、创始人的特征,而不仅仅是公司的财务数据,公开信息。但我们面临挑战,采访时机不对,所有企业刚刚申报上市,还没有通过审批,处于缄默期中。换句话说,我们的使命某种意义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上海申报创业板的企业分别是同济同捷(汽车设计)、海鼎软件(流通行业专业软件)、麦杰科技(电力行业数据库软件)、网宿科技(CND、IDC业务)、佳豪船舶(船舶设计)5家企业,除了同济同捷的董事长雷雨成因为曾经被同事刘涛报道过而最终约到采访的机会外,其他的无一例外地遭到了或直接或委婉的拒绝。
正面攻击不成,只能曲线救国。我找了一些创投、券商人士谈创业板,他们回答了我的疑问,即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大城市,上海为什么只有5家企业申报了创业板?
“上海长期以来发展的是外向型经济、总部型经济,第三产业占半壁江山,制造业不太发达,最多的是贸易型企业。按照创业板的规定,这些企业是不适合的。另外就是外企、国企。除了张江那边的微电子企业,还有一些生物医药科技的企业比较适合创业板外,其他企业都不太适合,所以申报少是很正常的。”红枫资本总裁卓挺说,“也因为此,创业板才会放在深圳,而不放在上海。”
永宣投资的合伙人周永凯则认为,相对于上海,其他地方的政府对推动当地企业上市热情更高,这是四川、湖北等地创业板申报企业比较多的另一个原因,而上海市政府,“可能忙着准备世博会呢”,他笑道。
晚上走在世纪大道上, 我望着陆家嘴金融中心高耸入云的环球金融中心和金茂大厦,对卓挺的话有了更深切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