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亿中流
2009-04-29牛文文
牛文文
“一亿中流”在日本,是社会和谐的保证;“一亿中流”在中国,是经济健康的保证
第二届“创业家年会”,11月22日就要召开了。读者可以从本期封底广告中看到年会的主题——“一亿中流:大地商业之路”。相信不少人看到这个主题会有点疑惑:一亿中流?说的是什么呢?
“一亿中流”,是日本社会70年代以来流行过的一个词汇。日本一亿多人口,贫富差距不像欧美那么大,整个社会中产阶级化,日本的政党也以此为傲:一亿人口,人人中产,故名“一亿中流”。我借用这个词,是想说明中国社会的一种情况:改革开放30年,中国出现了一个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群体(有数据说全国有4000多万家,也有说1000万家,其中工商注册的460多万家),而这个群体的中坚,是销售额在1个亿左右的中型企业。规模过一个亿,意味着企业从创业期进入成长期,公司业务和客户已经基本稳定,员工数量应该超过100人。这样的企业,如果是在传统行业,其纳税和就业贡献可能已不可小觑,若是处在内陆地区和二三线城市,很可能是当地政府心目中重点关注的“小巨人”;如果是在高成长的新兴产业,可能正是投资界寻找的潜在对象。这个1亿级企业群体,粗略估计,在工商注册中小企业群体中应该占据了2-5%左右的比重,也就是说,全中国的1亿级营收的企业,保守估计大概有10万家左右。
10万家1亿级企业,是中国改革30年来最宝贵的一大成就。它对于中国社会的意义,绝对不亚于日本的“一亿中流”:它们是中国企业群体的“中流”,也是中国社会稳定的“中流”。从这个意义上讲,完全可以把它们称作是中国社会的“一亿中流”!
一亿中流,其实是观察中国商业和中国社会进步的一个最佳样本。太小的企业,稳定性差,波动性大,捉摸不定,难以作为持续稳定的观察样本;太大的企业,比如过了10亿、20亿的,数量有限,曝光度高,已属企业群体中的“精英”,不能再算是“中流”。相比而言,1亿级企业最具代表性,身上还留有来自大地的泥土气息,但未来的美丽新世界似乎已经触手可及,有自信,又有干劲。孕育中的创业板,怎么看好像都是特意为它们量身定制的“向上爬升”的梯子。
可是,它们的日子到底过的怎么样?它们最期望什么,最苦恼的又是什么?这个中流群体的数量会继续壮大还是萎缩?它们的信心在走强还是在流失?它们对于中国商业和中国社会的价值是在提升还是在降低?
“一亿中流”在日本,是社会和谐的保证;“一亿中流”在中国,是经济健康的保证。《创业家》杂志将持续关注这一商业中流群体的成长,为他们鼓劲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