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市场对外开放任重而道远
2009-04-29禹平红
禹平红
我国教育的对外开放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教育成为一国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砝码之一。当经济领域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时,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趋势,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谨慎尝试到积极争取再到现阶段的全面对外开放,解决了许多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难题,但是目前我国教育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还不够。很多留学生从国外一些高校获得的学历在国内还得不到承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将一些国外高校请进来独立办学,而不仅仅是合作办学。
我国教育市场对外开放进程回眸
我国教育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起至1992年,迈开对外开放的第一步。虽然我国于1971年10月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但直到1978年我国才逐步建立了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合作关系。1979年2月,我国成立了由教育部、科技部、文化部、外交部、中科院等19个单位组成的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加强了与国际教育的交流与合作,迈出了教育对外开放的第一步。主要表现为:引进教材:派遣留学生;引进外资,多年来我国共引进30多亿美元用于发展教育事业;引进考试项目,开放TOEFL和GRE等国际考试项目,同国际考试接轨,为我国考试制度的改革提供了一个样板。
第二阶段:1992年至1999年,教育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主要表现为:加强教育市场对外开放的法制建设,使教育开放有法可依;加大派遣和吸收留学生的力度;继续加强国际理解和合作;招聘外教,扩大吸引外籍教师的力度;积极引进并借鉴国外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第三阶段:1999年至今,开放教育市场,敞开教育之门。近几年我国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空前活跃,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进展。
一是中外双方教育高层互访不断增加,加强了我国与外国教育界的相互了解,进一步开拓了对外教育交流的渠道。
二是大力支持国内重点大学与世界著名大学建立“强强合作”,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取得了初步成效。
三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对外汉语教学不断拓宽教学规模。HSK考试布点不断增加,对外汉语教学师资队伍质量比过去明显提高。目前,在世界各地的80余所孔子学院己成为各国学习中国语言文化、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场所,受到各界欢迎。
四是适应我国加入WTO的要求,颁布和实施了《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清理了与WTO规则相违背的部门规章。加强教育市场对外开放的法制建设是此期的显著特点,而中外合作办学则是重点。
高等教育的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教育市场的开放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绩。但是依然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外资独资办学的力度。
高等教育投资不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统计和比较各国的高等教育经费时经常使用的指标是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2007年全国GDP为249529.9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得比例为3.32%,系近些年的最高值。而美国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就超过了7%。由此看来我国的高等教育经费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高等教育投资不足不仅表现在教育经费与GDF的比例低,还表现在高校数量上。截止2007年,有着13亿人口的我国普通高校共1909所,而美国人口还不到3亿,但是高校数量高达3000多所。为了解决教育投资不足问题,在目前引进外资、合作办学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加大教育开放的力度,出台一些宽松的政策,努力吸引国外知名高校到我国独立办学,增加我国境内高校的数量。
留学生回国率低、人才流失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已达130.15万人,是1978年的209倍。据了解,2008年,中国出国留学人员达17.98万人,创历史新高。统计显示,自改革开放至2008年年底,我国各类留学回国人员已近39万人,滞留在海外的留学生已经超过百万人,我国海外留学生的回国率还不到30%,无论数量还是比例都是世界罕见。自1985年以来,清华大学高科技专业毕业生80%去了美国,北京大学这一比例为76%,基本上也能反映现在的情况。正如王辉耀在《人才战争》中直接传达了一种迫在眉睫的危机感:“在这场不见硝烟的世界大战中,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数量最大、损失最多的人才流失国。”一旦留学生不回国,以每人为外国每年贡献2万美元计算,中国仅留学一项就为国外贡献100亿美元外汇。如果将这部分消费留在国内,也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潜在消费。在“出国镀金”流行的今天,更多的还是学生的盲从(更多是背后家长的盲目指引)。他们认为到了国外就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更早更近的了解前沿知识。为了防止人才流失,我们不能一味的依靠出台优惠政策来吸引留学生回国,而应该釜底抽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而让那些真的想汲取知识和盲从而出国留学的人“足不出国”就能接受到和在国外相同的教育。
师资严重匮乏、高等教育质量不高
高校扩招带来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尤其是师资严重匮乏的问题,它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质量。随着高校扩招的不断升温,1999~2001年期间,与普通高校学生规模近一倍的增长速度相比,教师问题只增长31%。这样全国高校生师比达到18.2:1,有的高校甚至超过35:1。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师资缺口高达十几万。一个课堂容纳几百学生听课是备高校的普遍现象。往往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讲,根本不知道老师在讲些什么。这不仅增加了老师的教学负担,也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更严重的是,如今教师受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功利主义影响,往往轻教学重科研,整天忙着做研究或从事社会事务,无暇顾及学生。不少高校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过于陈旧无法满足学生发展的正常需求。一些硕士生导师对自己的研究生不管不问,任其自由发展,已经变成了学生们“最熟悉的陌生人”。
釜底抽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我国教育的对外开放,不只是吸引外国留学生、引进国外优秀教师,更重要的是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外资独资办学,引进国外的资金和设备,改善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的现状。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一些政策允许国外一些高校在我国独立办学,但是还存在着很多进入壁垒。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但是并不是党的喉舌,接受科学文化知识
没有必要区分是资本主义的还是社会主义的。积极地将国外知名高校请进来,从根本上解决高等教育的困境。同时还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引进原版教材,构建国际化的课程结构。
国际化课程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在国际化和多元文化的社会工作环境中的生存和竞争的能力。课程的国际化要求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尽可能选用国际上先进的教材。课程教学安排采用双语教学或全英文教学。为那些没有去国外留学的学生提供接受国际化教育的机会,而且能够提高课程对国内留学生以及外国留学生的吸引力。课程的国际化基本上有以下几种方式:开设专门的国际教育课程、开设注重国际主题的新课程、在已有课程中增加一些国际方面的内容、推进国际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的研究等。
引进国外优秀师资,解决双语教学难题
引进国外师资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但引进优秀的外籍教师却是迫在眉睫的事。自从我国高校开展双语教学实践以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有近百所高校开展了双语教学实践。开展双语教学实践活动最主要的要素就是要有合格的双语教师。但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双语教学师资都非常匮乏,引进的国外教师基本上从事的只是语言教学,不能胜任专业知识教学。因此造成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界双语教学实践良莠不齐,总体效果不尽如人意的局面。由于我国双语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高校还没有双语教学的专业培养机构和双语师资的正规培训机构,因此大部分院校采取的措施要么是把英语教师直接转岗来上专业双语课程,要么就是在英语基础较强而又对双语教学有兴趣的专业教师中选拔优秀教师培训上岗。这些措施虽然暂时缓解了燃眉之急,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一方面我们要培养优秀的双语教师;另一方面还要加强从国外直接引进专业教师,特别是加强重点专业教师的引进。这样有利于国内外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也有利于学生英语和专业水平的提高。
积极促进国际间的学位、证书、学分的等值和互认
我国已先后与26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政府间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包括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我国还需要与更多更广泛的国家、跨国公司加强教育与培训的交流与合作。互认学位和资格证书。开展学历互认使得我国的本科生可以直接进入对方国家进入硕士阶段学习,硕士生可以进入博士阶段学习。同样,外国学生在我国也享受到了相同的待遇,从而增强了我国对外国留学生的吸引力。教育对外开放在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国家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积极建立和有效利用与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教育高层工作磋商机制,构建区域性教育合作与交流平台,推动了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发展。
制订和完善我国的高等教育法规
为了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相协调,我国应制订和完善相应的高等教育法规。如建立我国自己的高校资格认证和质量评估系统,并使之得到国际公认,争取与西方国家在高校毕业生学位上等值互认。应加强国际法律法规教育,特别是对于与国外入境合作办学和外资独资办学行为,应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来进行规范。高校的各级干部与教师、在校大学生,都要树立法律国际化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