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模式研究
2009-04-28吴松岭
吴松岭
摘要:本文对洛偃一体化的交通、产业、环境、措施、政策、机制和实施步骤等方面作了全面的规划和大胆的创新。在产业规划上,提出了生态高效农业园区的规划,从而使洛偃一体化在保护耕地、促进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做到产业一体化的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将农村建设作为规划的一个重要方面,积极探索洛阳新农村建设的途径;在园区管理上,提出了以园区替代乡镇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一体化发展规划;洛阳偃师
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城市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城际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逐渐形成了都市区、城市群和城市连绵带等新的城市形态。这种新的城市形态的出现,既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基本趋势,也是一个城市或地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其中,都市区的发展如何,又直接关系到城市群或者城市连绵带在参与经济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都市区的规划建设既是中心城市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有利于外围小城镇的不断壮大。比如,广州和南海、番禺,北京和通州、昌平,杭州和萧山等的一体化,不仅增大了城市规模,而且迅速带动了周边城镇的发展。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城乡和谐发展已成为各地区规划发展的重点。区域一体化过程中实现城市与新农村建设和谐发展,对我国各地区来说是一个新课题,当前的规划思想和方案已经不太适应新形势下区域一体化建设的需求。因此,区域一体化的规划建设必须在指导思想和规划发展上创新探索出新的途径,才能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构筑和谐社会。
洛阳“十一五”规划明确指出洛阳未来将形成“一中心城区、二组团、三卫星城”的发展格局,即洛阳中心城市区、偃师组团、吉利—孟津组团和新安、宜阳、伊川三个卫星城。洛阳偃师一体化作为构建洛阳都市区的第一步,不仅有利于洛阳、偃师的双赢发展,而且也为最终完成洛阳都市区的建设起到示范作用。
本文对洛偃一体化的交通、产业、环境、措施、政策、机制和实施步骤等方面作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并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和大胆的创新。在产业规划上,提出了生态高效农业园区的规划,从而使洛偃一体化在保护耕地、促进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做到产业一体化的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将农村建设作为规划的一个重要方面,积极探索洛阳新农村建设的途径;在园区的管理上,提出了以园区替代乡镇的管理模式;在营造一体化环境方面,提出了要将农民纳入医保和社保的构想。我们的结论是洛阳一体化不是简单的实现洛阳和偃师城区的对接,而是在现有城市基础上发展城市,推动农村发展,从而探讨一条城市与农村和谐发展的新道路。
1洛偃一体化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1.1指导思想
洛偃一体化,必须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指导思想。洛偃一体化的目标,不是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而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洛偃一体化不仅要促进城市发展,而且要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逐步消除城乡差别,构建和谐社会。
1.2推进洛偃一体化的原则
1.2.1体制创新与阶段性具体政策相结合。
洛偃一体化顺利实施必须建立一整套合理的体制和机构。通过制度创新,弱化现行体制中妨碍一体化的不合理制度安排,制定合理的阶段性一体化发展规划和政策,推动洛偃一体化健康协调发展。
1.2.2整体发展与局部推进相结合。
在推进洛偃一体化过程中,要做到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分步实施,统筹安排,合理布局,促进整体和局部和谐发展。
1.2.3市场主导与政府协调相结合。
遵循市场规律,运用市场机制,充分调动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切实发挥洛偃两级政府在组织协调、宏观调控、优化环境、促进创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共同推进洛偃一体化进程。
1.2.4城市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基本原则,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形成现代化都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并存的新局面。
2推进洛偃一体化的工作重点
2.1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
将洛阳—偃师交通规划纳入“中原城市群规划”及洛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统筹两地交通规划,重点建设“三横四纵”交通网络,统筹规划建设基础设施,使洛阳与偃师两地之间的物流、人流、信息流的传递快捷通畅;加快洛偃燃气、供热、供水管网建设,并逐步向各乡镇延伸;全面完成农村和城镇电网改造,提高城乡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
2.1.1加强交通网络建设
建设“三横四纵”交通网络,即东西三条快速通道、南北四条连接通道。
(1)洛偃快速通道南线
建设“洛阳新区—偃师诸葛、李村、庞村、高龙、顾县“之间的快速通道,加强偃师南部与洛阳南部的高效交通运输。该快速通道路径可安排在省道顾龙公路与伊河之间,以避开密集村庄,西接开元大道,向东在城角村东北部跨过伊河经李村北部、草店南部、高崖、在半个寨与顾龙路(S320)重合,终点在顾龙线与G310在顾县镇的相交处,建议年内开工建设南线通道,同时将龙门北桥收费站移位。
(2)洛偃快速通道中线
规划洛阳与偃师中部(伊洛河之间)连接的“偃师佃庄一翟镇一岳滩” 快速通道,加强偃师中部区域的通行能力。该快速通道起点为:①九都路跨过洛河至佃庄,②古城路向东延伸至佃庄;经翟镇镇向东在岳滩与G31O国道线拟新改建路交汇。
(3)洛偃南北四条连接通道
从李村出发跨过伊河经佃庄,向北至河头跨过洛河于310国道相连;改造经高龙、翟镇、西洼段207国道;扩建顾县—岳滩—偃师段310国道,由于原G31O线高速引线口至岳安路与G310线交叉口路段为偃师市商城遗址保护范围,不易对该路段进行扩宽。建议对该路段进行改建,改建段全长6公里,改建后路段走向由岳安路与G310线交叉口向西北经郭家滩东部后,过洛河与连霍高速引线口与原G310线相连接;从回郭镇出发经许庄与偃师城区相连。
2.1.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洛偃一体化的过程既是城市发展过程也是洛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因此在这一过程中要切实保护好耕地,建设农村的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1)改造洛偃交通网络沿线各村镇农民的生活用水设施,大力扶植并在政策上倾斜,适时建立洛阳自来水偃师水厂,逐步使农民用上干净、卫生的饮用水。
(2)加大对洛偃农村的环保设施投入,改建各个工业园区和村、镇的污水排放系统,加大煤气管道的铺设力度,提高煤气使用率,同时扶植农民建设沼气池,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达到农民使用卫生环保的能源,减少污染源的目标。
(3)加强各村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农村电网,改造各村镇道路及其与主要交通线连接的通道;加快各村镇的信息化建设,在有条件的地区兴建报刊及图书阅览室,使网络进入农户家庭,丰富农民业余生活,方便快捷地获得致富、科技信息,将新农村建设落到实处。
(4)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节约型高效农业。继续完善传统水利设施的建设,在各农业园区及主要农业区积极倡导喷灌、滴灌等农作方式,达到节约增产增效的目的。
2.2调整产业布局
按照产业互补、资源共享、扩大新型产业的原则,整合产业资源,一体规划布局。中心城区组团以在洛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为依托发挥创新研发平台优势,依托洛阳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投资大、用地少、产出高的科技密集型高技术产业项目。依托先进装备制造业重点骨干企业,大力提升装备制造业水平。偃师组团以已形成的特色产业聚集区为基础,发展区域特色经济,提升特色产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重点依托伊河南岸高新技术开发区东区承接科研院所产业化项目及劳动密集型产业,避免重复建设与无为竞争。
建设伊洛河川及偃师南部灌区的高效农业,以洛阳高校和已有的工业基地为基础兴建洛阳科技园区和装备制造业基地,以三条快速通道为轴线的产业带。以现有产业空间分布为基础,沿310国道形成以首阳山能源集群、电力工业基地为主的产业带。沿佃庄-翟镇-岳滩快速通道形成以农产品加工、农用摩托车及汽车配件产业为主的产业带;沿诸葛—李村—庞村—高龙—顾县快速通道形成以装备制造、硅材料、钨钼钛深加工和精细化工、钢制家具为主的产业带。坚持工业化与城市化相结合的原则,配套建设商贸、专业市场、住宅小区。
2.3注重文化遗产保护
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重新调整中,要处理好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开辟龙门石窟—二里头遗址—商城博物馆、白马寺—玄奘故里—永宁寺及伊洛河川农业生态旅游等旅游线路,并做到以文化遗产保护为前提,经济发展为核心,二者相互促进为目标,最终实现文化遗产保护、旅游开发和经济增长的和谐发展。
2.4营造一体化环境,实现洛阳新农村建设目标
在医疗、教育、就业与社会保障等方面,对偃师应按照洛阳城市区的相应政策,逐步消除差异。
2.4.1消除医疗差别。
加大对偃师各级医疗机构的投入,改善和提高医疗条件,特别注重洛阳和偃师各村镇医疗条件的改善,将农民纳入医保范围,缩小偃师与洛阳及城乡之间在医疗条件方面的差距,支持偃师市人民医院建设。
2.4.2消除教育差别。
整合教育资源,加大对偃师各类教育机构的投入,提高偃师各村镇学校教育水平,实现洛偃及城乡教育一体化。
2.4.3消除就业差别。
创造条件,统一政策,使偃师与洛阳的就业机会均等、对偃师农民进城务工,提供各项优惠待遇,构筑和谐社会。
2.4.4消除社会保障差别。
一方面在最低生活保障、最低工资方面统一标准;另一方面逐步将农民纳入低保范围。
2.4.5在通讯方面实现同城化。
打破现有的技术壁垒和结算模式,把公用互联网、市内固定电话、移动通信网、电视信号网等,按同一网络建设,统一资费标准,变固定电话偃师—洛阳网话收费为市话收费。
3推进洛偃一体化的机制创新与政策保障的建议
3.1洛偃一体化组织保障
成立洛偃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具体负责一体化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协调,由洛阳市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市直有关部门和偃师主要负责人作为领导小组成员,定期召开会议,统一安排部署、协调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一体化日常工作。
3.2行政区划改革
以工业园区为核心,重新调整洛偃行政区划,使工业园区成为组织、协调和发展中心。打破现有的地域性和地方利益趋向性的行政区划格局,改变并逐步完善政府行政管理模式。对产业区的行政区划体制进行大胆探索。依托产业区,设立新的行政区,理顺行政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地方政府自主发展的积极主动性,为其产业区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
3.3城乡和谐发展
3.3.1统筹城乡建设规划,把各村镇的建设纳入洛偃一体化规划之中,将各村镇的工业纳入工业园区,统筹布局,合理规划,积极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农业向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集中,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3.3.2以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推进高效、特色农业发展。在伊洛河川及偃师南部灌区,大力推广各种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新设备的应用,提高我市农业科技水平,实现农业的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加快农村经济实现“三大转变”,即经济形态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社会形态由农村社会形态为主向城市社会形态为主转变,农村居民身份由农民向市民转变。
3.4完善土地管理制度
建议成立一个综合的土地规划机构,集中统一管理国土规划(包括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保护耕地为基本原则,最大限度地提高每块土地的利用效率。
3.5干部管理
将洛偃一体化指标纳入干部考核体系,定期通报、评估,作为干部业绩考核的主要依据;建立洛偃干部交流制度,两地干部异地同级任职,定期交流,奠定一体化的干部基础。
总之,洛偃一体化应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下,通过机制创新、体制创新、政策创新,实现洛偃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共荣共赢。
参考文献:
[1]关于推进偃师市城乡一体化的实施意见.偃师市政府.
[2]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情况汇报.洛阳市政府.
[3]洛阳市十一五规划.洛阳市政府.
[4]中原城市群规划建设.河南省社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