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校长队伍稳定情况调查与思考
2009-04-28罗信席
罗信席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指出:“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必须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优先发展农村教育。”“在新的形势下,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将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可见国家对发展农村教育的重视前所未有。发展农村教育重点是办好农村中小学,办好农村中小学,教师是根本,校长是关键。加强农村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的基础是要稳定农村中小学校长队伍。农村中小学校长队伍是否稳定关系到农村校长素质的提高,从而关系到农村教育的发展。鉴于此,笔者对舟山市农村中小学校长队伍稳定情况进行调查,并进行分析思考、提出建议。
调查对象是在舟山市农村中小学任正校长或主持日常工作的副校长。这里的“农村中小学”其范围是除城区(含县城)以外的公办高中、初中、小学(城郊学校列入其中;本部在城区,分部在农村的没有列入),总共70所。调查以信函填表方式为主,辅以访谈法(面谈或电话访谈)。共发出信函70封,回复70封,面谈校长12人,电话访谈校长9人。调查的情况能较客观反映舟山市农村中小学校长队伍的稳定情况。
一、农村中小学校长队伍稳定情况
我们从三个方面对农村中小学校长队伍稳定情况进行了调查,一是现任农村中小学校长的任职资历;二是现任农村中小学校长任现职年限;三是近几年农村各中小学校长变动去向情况。现将汇总情况列表统计如下:
根据表1可知,农村中小学现任校长校长资历1年及以内的有26位,占总数的37.15%;若以任职资历3年及以内的为新校长的话,新校长比例达65.72%。
从表2可知,农村中小学现任校长任现职1年及以内的有34位,占总数的48.75%;任现职3年以内的比例达74.47%;仅有6位校长任现职7年及以上。
从表3、4中可知,从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农村中小学校长调离原职117人次,平均每校1.67人次:从2004年7月至2007年12月农村中小学校长调离原职63人次,平均每校0.9人次。
综上,可以得出舟山市农村中小学校长队伍不够稳定的结论。
二、农村中小学校长队伍不稳定成因分析
1、压力大、待遇低导致多数校长想尽早另谋出路
笔者在对部分校长访谈中了解到相当部分的校长,尤其是偏远乡村、小岛学校的校长,感到农村中小学校长难当,压力巨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费压力。现在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国家奖金由县(区)财政统一安排,能保证发放,学校日常经费是由县(区)财政按生均数拨给,而现在学生越来越少,办学经费也越来越少,学校用钱的地方不见减少,有时要比城区学校多花钱: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参加继续教育光差旅费就比城区学校要多;学校办学条件改善要用钱,学校设备维护要用钱,与外校联合搞教研活动要用钱,上级部门检查多,来了客人接待要用钱等等。办学经费“以县为主”以后,有的乡镇领导借口现在学校教育经费是由县(区)财政安排的而不予支持。有些校长感叹学校还是乡镇管好,学校经费既可向乡镇政府争取,又可向教育局争取。现在财政“一条线”,乡镇政府基本上撒手不管,所以经费问题给相当部分农村中小学校长带来了压力。
(2)评价压力。现在国家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农村中小学也在尽力而为,而多年来因袭的评价机制还在发挥惯性作用。高中以毕业生考入大学数为指标,初中以毕业生升入重点中学数为指标,升学率高就是好学校,校长就能抬起头来走路;升学率低就是差学校,校长出门办事就难。小学没有升学率,压力要小点,但“统考”变成了“统测”,“统测”成绩名次排在后面就是没有办好学校,高中、初中升学率低小学校长也要挨板子,说是小学基础没打好。而目前农村中小学优质师资随着城区学校扩展和民办学校以优惠条件招聘不断流向城区学校和民办学校,优质生源也流向城区学校或民办学校。师资薄弱、生源差,学校办学要求却不能低。在这种教育评价机制和社会功利性评价现实面前,农村中小学校长的压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这是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对学校评价造成的压力,还有学校对教师评价造成的压力。近几年,有些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学校对教师年度考核实行“末位淘汰制”,就是每年学校年度考核要产生少则1名多则几名的低聘教师,以示使教师产生危机感而努力工作。这里不讨论这一制度的合理性,但这一制度的实施也使校长感到较大的压力,若确有教师教育水平差不能履行职责的将其低聘还好,问题是没有这样的教师一定要产生一到几名,不产生低聘教师,教育行政部门又通不过,这种两难问题集中到校长身上,能不感到压力重重?
(3)安全压力。现在国家对校园安全问题极为重视,出台了好几个文件要求贯彻执行,若出现问题,就一票否决,但现在校园安全隐患却防不胜防。随着农村生源减少,学校撤并加速,不少学生要骑车、乘车上学,不少学生要住宿,校园安全问题更为突出。校长是校园安全的第一责任人,稍有不慎,既对不起学生又对不起自己,压力能不大?
农村中小学校长压力大,那么社会地位、待遇又如何呢?在调查访谈中了解到近几年农村学校校长的社会地位待遇比过去有所提高,但并不吸引人,就社会地位而言要看升学率或学校声誉,学校升学率高或声誉高,则校长地位高,否则就低。再与同在一乡镇里的乡镇公务员(不包括乡镇领导),银行营业所主任、财税所所长、工商所所长等单位领导比地位是不高的。在待遇上讲,基本工资不比上述人员低,但年收入却要比他们差多了;与教师相比,唯一比教师多的是每学年学校考核合格能多拿一、两千元奖金,若年度考核优秀则再多一、两千元,但多数农村学校校长是轮不到优秀的,这是办学条件,评价机制使然。校长多拿一、两千元奖金与校长的付出是不成比例的。
农村中小学校长压力大,地位待遇低,如果说新校长还有“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激情的话,那么当了若干年的校长不少就想另谋出路,或进城区学校,或进机关部门工作就不稀奇了。从表3、表4可知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70所农村中小学校长变动117人次,进城区学校的占34.19%,进教育局等机关部门的占34.19%,两者合计68.38%。2004年7月至2007年12月校长变动63人次,进城区学校的占33.33%,进教育局等机关部门的占42.86%,两者合计76.19%。
2、素质好,能力强的农村中小学校长流动过快
农村中小学校长多数是从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中选拔出来的,各方面素质较好,城区学校的扩展需要他们担任学校领导或充入教师队伍,市县(区)机关部门也需要他们充入机关部门工作人员队伍。这在客观上促使了农村校长流动过快,导致队伍不稳定。
近几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步伐不断加快,城区不断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城区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和新学
校的开办,需要补充城区学校领导和教师,而充实的城区学校领导除部分从城区教师中提拔外,相当部分是从农村校长队伍中抽调,从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农村中小学校长变动情况汇总表中显示有21人调任城区学校任学校领导,占变动人次的17.95%。农村中小学校长多数是从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中选拔出来的,他们有较好的政治素质,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的组织能力和活动能力,如果他们愿意当教师城区学校是比较欢迎的。从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农村中小学校长变动汇总表中显示有19人调任城区学校任教师,占变动人次的16.24%。也正由于农村中小学校长有较好的政治素质,较强的组织能力和活动能力,较高的文化水平,市县(区)教育局和其他行政部门也愿意从农村中小学校长中选拔工作人员。表3、表4可佐证。正由于城区学校和市县(区)机关的需求,农村中小学校长愿意,使相当部分的农村中小学校长流向城区学校和市县(区)机关。客观上导致了农村校长流动过快,带来了队伍的不稳定。当然农村中小学校长变动原因中也有部分校长不称职而被调离的或到了退休年龄退休的,也有自己辞职的,但这是极少数,对农村校长队伍稳定影响极少。
三、农村中小学校长队伍不稳定引发的问题
农村中小学校长队伍不稳定给农村教育带来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1、影响校长素质提高
学校管理中校长成长理论认为:校长的成长任职起点晚成长周期长。校长的成长具有明显的四个基本阶段,即职前预备期、适应期、称职期、成熟期。校长适应期一般需要2~4年时间,称职期需要3~5年时间,成熟期需要4~6年时间,我们择其低限,一个新任校长由适应一称职一成熟需要9年时间。而舟山市农村中小学校长资历3年及以内的占65.72%,6年及以上的仅占24.28%,说明多数农村中小学校长还没达到成熟期。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舟山市农村中小学校长调市、县(区)机关、城区学校70人中有62人任职在5年以下,占进城人数的88.66%。说明多数进城的农村中小学校长没有到称职期就离开了农村校长岗位。前任是后任的榜样,如果说新任校长还不具备调动条件,要努力适应校长岗位提高自身素质的话,则当了四、五年的校长根据前任经验就有了调动的资本和基础,相当部分校长就想方设法要调离农村校长岗位另谋他求了。
2、影响农村中小学管理
校长在学校中的地位极为重要,他受国家委托,对外代表学校,对内负责领导全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校长的频繁变动势必影响学校管理工作和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我们从表3知道,舟山市农村中小学从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校长调离原职117人次,加上现任校长65人(5所校长未变动)校长变动182人次,平均每校2.60人次,平均2.69年变动一次。63所学校校长变动了3次,其中7所学校校长变动4次,可以说舟山市农村学校校长变动频繁。不要说新校长,就是一位老校长新到一个学校任职,要熟悉老师,了解学生等掌握学校各方面情况至少需要半年时间,在掌握情况基础上理清办学思路,确定自己任期目标、制定各种措施也需半年时间,真正根据自己思路办学要从第二年开始。当了两年,目标还没实现,教师还没完全适应校长管理方法,又要调离了,新来的校长又得熟悉情况,从头开始……若从学校提拔的新校长虽不用熟悉情况,但不熟悉校长工作,要适应校长工作也得有一段时间。这样,频繁的调动,校长难以实现自己的办学理念,教师要不断地适应不同校长的管理风格,学校规划也难以持续执行(各任校长都有自己的思路),学校工作要可持续发展是很难的。如若形成惯例,使部分新任校长不思进取,只就维持两年,等待调动也不无可能。因此,农村中小学校长队伍的不稳定,必然影响学校的管理和发展,从而影响农村教育的发展。
四、对稳定农村中小学校长队伍的几点建议
1、要加强农村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
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明确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加强农村校长队伍建设作为发展农村教育的关键工作来抓。一要严格掌握校长任职条件,选拔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较强组织能力和较高业务水平,并具备一定资质的优秀教师担任农村中小学校长。二要确定校长任期制,比如规定一个校长在一所学校至少任职六年(小学办学一个周期,初中、高中办学二个周期)。上级行政部门无特殊情况在校长任期内不要调动其岗位。三要完善校长负责制,使校长有职有权有责管理学校,有办学的自主权。四要在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基础上提高农村学校校长待遇,解决校长后顾之忧,鼓励校长终身从事农村教育事业。五要抓好校长培训工作,促进校长专业化发展。六要建立校长工作监督制度,对考核不合格或严重失职、渎职者应及时处理。
2、要建立合理的农村学校评价机制
各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政府领导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正确地评价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不能只用“升学率”、“统测优秀率”来衡量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应该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精神评价农村学校工作,即是否“满足广大农村人口学习需求”,是否“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否“承担着面向广大农民传播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提高农民劳动技能和创业能力的重要任务”,是否“使广大农民群众及其子女享有良好教育的机会”,即学校教育对农村发展的贡献度来评价学校工作,将农村校长从“升学率”、“统测优秀率”困扰中解脱出来。
3、要完善经费保障制度
市、县(区)政府要加大对农村中小学经费的投入力度,应考虑农村中小学学生生源减少,按学生数拨付办学经费使农村中小学办学经费难以为继的情况,调整办学经费计算方式,保证办学经费。要在统一城乡教师待遇的基础上增加农村教师生活补贴、差旅补贴、培训补贴,确保农村教师年总收入略高于至少不低于当地乡镇政府公务员水平。乡镇政府要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的规定:“乡镇政府要积极筹措资金,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使农村中小学校长从“经费困扰”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管理好学校,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
责任编辑:樊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