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校本课程 形成学校特色
2009-04-28胡丽玲
胡丽玲
当前,开发校本课程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一个亮点。形成和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是校本课程开发承担的三个基本任务之一,也是决定学校办学长久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要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和实施适合学校的课程,并以此形成和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一、因校制宜选准“点”,使学校特色清晰起来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作为课程开发主体,自主设计、组织和实施的一种课程。校本课程是特色学校的载体之一,是针对一个区域或一所学校提出来的。因此,在开发校本课程时要体现“校本”原则,深入地调查、分析、研究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人文环境,根据各自的自然环境、人文资源与社会事业,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选准校本课程开发的切入“点”,这样开发出来的校本课程,才有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才能满足学生兴趣和发展的需要,才能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和发展。
从学校实际出发,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学校的特色,把握住自己的亮点,发挥自身优势,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我们洪塘小学开发的校本课程《走进天竺山》,正是因为符合学校实际,恰当定位,从而成了学校办学特色的一大亮点。我们洪塘小学虽地处农村地区,但附近的天竺山森林公园和周边的环境是一笔丰富的宝藏,更是一笔可持续开发的课程资源。于是学校找准这一个切入点,展开题为“走进天竺山,研发校本课程”的研究,在几年的研发中形成了自己的校本教材《走进天竺山》。《走进天竺山》校本教材的第一篇是天竺山的自然环境简介,第二篇是天竺山的植物景观,第三篇是天竺山动物的乐园,第四篇是生物的第三世界,第五篇是天竺山的峰石景观,第六篇是天竺山的水体景观,第七篇是天竺山的人文景观,第八篇是自然环境的保护,第九篇是未来的天竺山公园。教材内容丰富、知识准确、版面亲切、语言浅显、活泼生动、文图并茂、赏心悦目,融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教育性于一体。
《走进天竺山》校本教材把社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资源,以活动的形式把丰富的课程资源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们能进一步了解家乡、亲近大自然、体悟地域人文底蕴。让学生们在掌握国家课程所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得到个性的及时补偿,并在选择中发掘潜能,进而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弥补了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满足了学生的不同需求,改变“校校同教材,师师同教案,生生同书本”的局面。
正因为找准了学校的优势资源,《走进天竺山》校本课程成为我们洪塘小学的办学特色,厦门日报、厦门晚报、海沧电视台,中国教育报陆续报道了我们洪塘小学的做法……可以说是《走进天竺山》校本课程成就了我们洪塘小学,让一个普通的农村小学亮了起来!
二、让“点”扩散形成“面”,使学校特色丰富起来
按照现代化学校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学校要把校本课程开发建立在科学的、具有持久生命力的举措上,从根本上、全局上进行谋划,使学校达到不断超越、不断创新的发展目标。校本课程资源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充实内容、丰富内涵,让“点”扩散形成“面”,使学校特色丰富起来。
其一,我们洪塘小学开发的《走进天竺山》,学校以校本教材为载体,经过几年的综合实践,由“点”不断扩散到“面”,2004年9月校本课程被正式纳入学校总课程之中,各年级每周都安排一节课。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学校的教师们多次听取专家学者的报告与讲座,到天竺山考察、研究或带领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查阅了大量的图书资料和网上信息,走访了众多的家长与群众,教师也在实践中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在市级“我与课改同成长”公开课观摩研讨活动中,校本课程“家乡的鱼”三年级口语交际课得到全体与会者的好评:在校本课程结题会上《天竺山的峰石景观》及《天竺山常见的中草药》等课,受到与会者的好评,特别是《中草药》这一课,把学生的知识和家长的知识成功引入课堂,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其二,在丰富多彩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科学情感,启迪学生的智慧,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性话题作文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五年级学生的考察报告《洪塘坝蓄水量减少的调查》、《天竺山鸟类调查》分获学区科技节评比一等奖和二等奖;参加厦门天竺山旅游风景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举办的“我绘天竺山比赛”现场绘画比赛,24人分获小学组一、二、三等奖。
三、立“体”推进。使学校特色鲜活起来
校本课程虽然是以校为本的课程,但就其内容及其教学过程而言它是开放的、多元、整合的课程。校本课程强调打破学科间的界限,有效地在一节内融入各门学科特色,真正做到各门学科内容上的整合,校本课程强调教育资源的开发和整合,应在与家庭、社区的沟通中完成教学过程,使学校特色鲜活起来。仍以我们洪塘小学的校本课程开发为例,2006年市政府将天竺山定位为市民的后花园,每逢重大节日上山游客就络绎不绝……这些都是新的机遇。学校决定与天竺山旅游公司共建,将原教材中的第五、六、七、八章作为第二阶段研发的重点,以《走进天竺山,小导游在行动》为题继续研发学校校本课程。
第二阶段开发的《走进天竺山,小导游在行动》就定位为一门综合的、开放的课程。首先,它是在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等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为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环境,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和主动参与社会生活,提供历史、地理和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热爱家乡、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其次,它的综合性不仅在于对天竺山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相关人文社会学科知识的综合,还有进行学习、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的综合。它是一门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及学习方法上都力求整合的新型课程。第三,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等方面,将给教师和学生的活动提供更大的空间。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使知识不再局限于教科书。教学环境也从课堂的狭窄范围扩展到社会的广阔空间,并提供各种教学选择,强调社会实践,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生活的认识,拓展生活体验,学会体验生活的乐趣。第四,为了体现《走进天竺山,小导游在行动》课程的整体性,学校根据小学生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通盘考虑了六年级内容,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分年级设定课程目标:从口语交际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实践能力几个方面提出要求,各个年级互相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中外大量的特色学校创建的成功经验业已证明,开发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特色的重要途径。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质是为了发展学生个性,办出学校特色,但并不等于有了校本课程自然而然就会生成学校特色。校本课程是学校特色的前提和基础,学校特色是校本课程的生命力所在。一方面校本课程开发在体现与发挥学校办学特色有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要不断地澄清学校的办学特色,并把这种特色渗透到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过程之中,使之为特色学校的形成做出积极的贡献。
责任编辑:杨雪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