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你“恐惧”了吗?
2009-04-28马文辉
马文辉
2008年12月24日,一位大三的学生来到门诊,要求开具“诊断证明”,说自己身体不适,长期失眠,无法正常的学习生活,想提前回家休养。经了解,他上学期两门挂科,对期末考试极其恐惧,不想参加考试。经过耐心做思想开导,分析利弊,指出如果放弃六门考试,下学期全部补考的话,造成的后果和压力将会更大。补考不能通过,不得再补考,会影响将来的毕业就业。本学期如果参加考试,不可能六门全部通不过,这样可以减轻补考的负担。给他六剂调节神经,安神补脑的中药,最后这位同学答应留下来参加考试。考试结束后专门到医院感谢,并带药回家调理。
2009年2月21日,我的一位大五的学生来跑到门诊,哭着脸求我去做他女友的工作,说她考研成绩不理想,心情非常苦恼,对生活和未来失去信心,一个人呆在宿舍好几天,不吃不喝,不愿意见任何人。见到这位女同学,我问她考研的目的是什么,她回答:“就业。”经了解,她是西北农村考来的大学生,家庭条件差,自卑心重,就业没有门路,考研成绩又不理想,所以产生轻生的念头。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从感谢社会,回报父母的角度出发,鼓励她敢于面对困难,勇于迎接挑战。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话题:大学生因何而“恐”?
客观环境
社会
各种思潮、观念在不断地冲击着人们的思想。物质、金钱的诱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价值观显现出多元的状态,人们以往那种上了大学就如同进了保险箱的想法正逐步被瓦解,取而代之的是竞争的加剧和压力的增大,这势必导致大学生心理负担剧增,心理上容易出现疲惫迷茫和困惑。
家庭
父母的教养态度、教养方法和人格气质类型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心理,潜移默化而非一味宠爱的、开明的而非专制的、民主平等而非居高临下的命令式的家庭教育才能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学校
招生并轨、交费上学、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弹性学制、主辅修制、自主择业等改革方案的实施在大学生的心理上产生了较大影响。求学、择业过程中选择机会的增多,以及选择难度的增大,会使大学生产生更多的焦虑、不安、失落、无所适从。人才市场的不规范更深刻地刺激着他们的心理,学生既希望参与竞争又害怕失利;既希望有更多的机遇,又担心失去原有的保障,这些都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大学生的心理压力。
教育观念
人们过去曾经片面理解了人类健康的涵义,没有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过度强调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而忽略心理素质,只重视生理平衡而忽视心理稳定,在教育的指导思想上出现了偏差;另一方面,在教育实践中,尤其是在中小学阶段,没有注意优化主体心理过程要素,缺乏完善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发展机制,没有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组织控制机制,这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无疑是很有影响的。
主观因素
生活经历
目前的大学生基本上经历得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的单一过程,生活阅历浅,社会经验少。往往是对成功和荣誉体验得多,对风浪和挫折体验得少,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比较差,易于形成大学生人格的不完整,甚至产生偏激思想和情绪。
自身思想
大学生正处于从未成熟到成熟、未定型到定型的变化时期,一些不正确的观点容易左右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从心理上出现不良情绪,往往很难科学准确地观察、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如果在这个时候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适当的调节。就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表现:无所不在之“恐”
环境改变
大学生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一直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受社会的厚爱和赞誉。由于他们的顺利和受宠,形成了“一帆风顺,只有成功,没有失败”的心理定势,面对复杂多变的大学生活,他们感到迷惑不解,在心理上和行动上难以适从,因而诱发产生了不适应心理,在学习、交往等方面容易出现困惑、茫然和偏激。
学习压力
大学生来到学校后,普遍感到压力较大。他们在回答“你是轻松愉快上大学,还是带着压力上大学”的问题时,有92%的学生认为现在上大学压力太大。在回答“你上大学的压力主要来自何方”的问题时,25%的学生认为来自家庭,42%的学生认为来自学校,36%的学生认为来自社会。在回答“你在大学学习期间在哪些方面的压力最大”的问题时。选择就业方面的占87%,经济方面的占52.3%,选择学习方面的占38%。正是由于多方面的压力,使得大学生普遍对自己的前途感到不可把握,因而产生自卑心理。
学习紧张
目前高校实行的奖学金制度、淘汰制度、弹性学制等制度。在促进学习竞争的同时,也给众多的学子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同学们在学习上的紧张感、压抑感长久得不到消解,从而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紧张、焦虑和困惑。
社交不适
大学生们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同学们迫切希望得到了解,沟通信息,寄托情感,表现自我。但是由于大家汇集于四面八方,来自不同阶层、不同地域,各自成长的环境不同,有着不同的方言、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行为标准,学生之间的磨合就成为—个新的问题。有些大学生因受其特定的家庭背景影响,有的不懂得尊重他人,固执己见,自以为是,长期与同学不合而导致关系紧张。有的学生个性抑郁,缺乏自信,由于自我评价过低而产生自卑甚至自闭心理,长期处在忧虑之中。
择业压力
随着国家就业制度的改革,双向选择和自主择业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形式。面对求职就业的巨大压力,大学生们在理想与现实,专业与爱好,职业与地域,经济实惠与发挥专业特长等方面无所适从。不少人提起就业就感到束手无策,既急于毕业,又害怕毕业,处于紧张、焦虑、怯懦状态,形成心理压力,产生择业恐惧感。
除了以上问题外,还有一些如恋爱受挫、家庭贫困引起的心理问题,由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而产生的心理问题,由对个人前途不确定而产生的心理问题等等。所有这些心理问题都告诉我们,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克服:恢复心理平衡
应该说,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多数是健康的。他们有较稳定的思想情绪,学习上乐观自信,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我们同时也必须清楚地看到,随着当今社会环境的发展和变化,出现心理问题的大学生人数明显有不断增多的趋势。
为了有效防止和及时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使他们尽快摆脱心理困境,恢复心理平衡,增强对环境的适应力和对挫折的承受力,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当务之急就是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培养和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