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位百岁老人见证建国60周年(十)乐于助人的汪汝衡
2009-04-27李玲玲穆伍
李玲玲 穆 伍
三月的贵阳,草长莺飞,绿树成荫。记者带着满腔敬仰走进了位于贵阳市花溪区的汪汝衡老人家里,在汪汝衡老人大女儿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这个空间不大却干净明亮的屋子。刚一进屋,汪汝衡老人便热情的过来招呼我们,老人满头银发,看起来儒雅有礼,精神硕健。
三定的长寿之道
在与记者交谈的过程中,汪汝衡口齿清晰、思维灵敏。汪奶奶(汪汝衡女儿)在一旁笑着说:“他现在还自己洗衣服,临睡前还打扫卫生,活动筋骨。”记者问老人的长寿秘诀,老人笑笑说道:“没有什么长寿秘诀,要说有的话,我认为就是我自己定时定点定量的作息、定时定点定量的饮食、定时定点定量的活动。”老人每天都是早上7点钟左右起床。然后早餐是牛奶和一片面包,吃完早餐后天气好就到外面走走,天气不好就在自己家走走;12点吃午饭;6点吃晚饭。每顿二两米饭,餐餐都有汤,炒菜的油多用植物油。菜以时令蔬菜居多,定时定量,从不挑食;中午吃过饭以后进入午休;3点左右起床;闲暇时看看书报;每晚必看中央台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和电视剧,10点左右上床睡觉。按老人自己的说法就是基本每天上厕所都在同一个时间。
与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
老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与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5年前,有同事因为照顾女儿上学不方便就与老人商量能不能换房子。老人二话没说,不讲条件,便把房子换给了人家。后来有人说他的房子比同事的房子大多了,但是老人却说“自己帮到别人了就很开心!”老人说这么多年来他一直一个人住的原因也是想与儿女们方便。因为每一个人的生活习惯都不一样,住在一起麻烦。在生病的时候老人也是不给儿女们添麻烦。年前老人感冒造成肺部感染。儿女们都劝老人去住院,但是老人不愿住院,用老人自己的话说就是:“生了病不想麻烦别人,住院他们还要来照顾,太麻烦了。”但是儿女们担心他的身体还是坚持让老人住进了医院。白天大女儿照顾,晚上儿子照顾。住院两天后老爷爷再也住不下去了,他觉得给儿女们添了很大的麻烦。儿女劝他,他坚持出院并自己拔掉了输液针,家人无奈之下只好随了他。
就是这样乐于助人的心态让老人心静如水。老人说要保持身心健康只要思想集中,不羡慕什么,不去想太多,人的一生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只要能够满足就行。
心系国家的慈爱之心
1936年,汪汝衡在商人胡文虎的捐助下筹资创办了花溪小学和高坡小学。回想当时的情况老人很是感叹:前半生国家困难重重,人民生活困苦。后半生国家稳定了、好了!进入太平盛世,生活有了保障,觉得现在这样的生活跟以前相比是天与地的差别。所以很感谢党和政府让他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也感谢党和政府对他的关心和对他们一家的照顾。同时,老人还有一个心愿:希望自己每天都好好的,保养好身体不生病,尽量不麻烦别人;祝愿国家太平,世界没有战争,看到世界上很多国家还很贫困,希望中国现在日新月异的变化能影响到其他国家,让其他国家也像我们国家一样,人民幸福生活,安居乐业。
现在,汪汝衡已是一位百岁老人,曾经教过的学生也大都当了爷爷。他当初建学校,当老师、校长等职可以说对花溪、对贵阳的教育事业有着非凡的贡献。
姓名 汪汝衡
性别 男
民族 汉
生日 1909年11月18日
住址 贵阳市花溪氏成荫巷54号
文化程度 浙江湘湖师范
职业 退休教师
病史 90多岁因贫血住过一次院;2008年因感冒住院,期间摔坏了手,住了5天院。现在血压正常,心脏也很好。
生活习惯 早上7点左右起床,散步;早餐是牛奶和一片面包;12点吃午饭;6点吃晚饭。每顿二两米饭,菜以时令蔬菜居多,定时定量,不挑食;午休;喜欢看书报;每晚必看中央台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和电视剧,10点左右睡觉。
脾气 性格温和
喜爱活动 看书读报、看电视、散步
长寿秘诀 思想集中,不羡慕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