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职高学生品德的培养
2009-04-26吴红艳
吴红艳
中图分类号:G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09)12-338-01
摘要:一般人看来,职校学生 “难教,难管理”,其实不然。本文结合本人的具体教学工作实际,从抓“严”、“实”、“细”三方面探讨了在教育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的问题。
关键词:责生要严;律己要严;二条渠道;晓理要细;动情要真
芳草青青,鸟语花香,树木参天,构成人间仙景;苗黄草枯,鸟兽俱灭,黑烟滚滚,造成人间惨祸。大自然的这种鲜明的对比,并非耸人听闻,报纸上也多有登载。人的品德正如这自然环境,也会有巨大的反差,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其中教育是最主要的。作为一名职校的教师,我不禁反思起来:难道职校的学生真如人们所说“难教,难管理吗?”仔细想想,其实不然,“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那么,在教育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呢?
一、百炼之钢,成于烈火——抓一个“严”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这话是有道理的。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和形成,不可能是天生的,也不可能是自然形成的,而是需要教育工作者协调社会、家庭的教育影响,采取积极的教育手段和方法,适合学生的特点,由“外”而“内”施加教育影响,通过学生本身多种形式活动的参与,逐步转化为学生良好的习惯和行为。严师的“严”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1.责生要严
众所周知,大部分职高学生的叛逆性较强,自觉性不高,如果对他们要求不严,“责”的力度不够,那么,他们的恶习将越积越多,一部分学生中途就将被学校淘汰,将来即使踏上工作岗位,也很难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可见,“责”与“严”在教育中是相当重要的,那么如何把握好“责”与“严”的度呢?“责”要建立在对学生犯错有确凿证据的基础上,不可“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否则,只会起反作用。“严”必须做到正确、适当、明确、具体、有序且有恒。正确是指严格要求符合我国的德育目标,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适当指严格要求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水平,严得合理、适当,而不是过严;明确指德育要求有确定的意义和内容,不是含糊不清;具体指严格要求有章可循,不空洞抽象;有序指严格要求有计划和步骤,循序渐进;有恒则是指严格要求要持之以恒,坚持到底,使德育要求保持长久性和一贯性。
2.律己要严
教师对自身要严,这是教师劳动的“主体性”、“示范性”特点以及学生的“向师性”、“模仿性”、“可塑性”特点所决定的。教师的言行举止、品德才能、治学态度等方面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在《人是教育的对象》中所说的:“任何章程、任何纲领和任何机构,不论他们设想的多么精巧,都不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事业中的作用。”“没有教师本身给予学生的直接影响,深入到学生性格中的真正的教育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师的个人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在教师的新春题诗中也写道:“身教最为贵”。因此,教师必须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对于职高学生来讲,这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将很难正常开展教育工作。
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抓一个“实”
学生品德教育最终的落脚点是形成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言必行,行必果”这历来是一种严肃的美德。一个学生的思想品德如何,不是看他如何说,主要看他任何做。比如一个学生是否诚实,不是他怎样保证不说谎话,而是看他所作所为是否真实可靠,是不是有知错必改的实际行动。是否言行一致。如何落“实”,可从以下两方面操作。
1.一点反思
学生的“向师性”强,教师的身教往往几倍于言教,因此教师必须给学生作出示范,充分运用榜样的力量。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率先做到。比如要求学生上课不能迟到,教师就必须“候课”;要求学生不乱花零花钱,教师平时就不能大手大脚;要求学生不穿奇装异服,教师的着装就必须符合自己的身份;要求学生学习认真,自己备课、上课就必须一丝不苟……
2.二条渠道
教育专家指出:“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学生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学生更多的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因此,教师不仅要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还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丰富的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在实践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召开主题班会,让每个学生畅谈自己的理想,然后教师联系实际,引导他们如何为将来理想的实现打好基础;又如进行联谊活动,让每位学生和自己最想与之成为朋友的那位同学交流心得,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有时还要善于捕捉教育的时机,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被他们所接受。记得我们班学生开学初习惯乱丢纸屑,屡次教育都无效。有一次,我进教室见地上又有几团纸屑,当时还有三位同学未进教室,我突然想到这是进行教育的好时机,于是,指着地上对大家说:“这儿有几团纸屑,进来的同学都没有拣起来,现在还有三位同学未进来,我们要看看他们会不会发现。”经我这么一说,全班同学都瞪大眼睛等着瞧。第一位同学看也不看就冲进了教室;第二位看了一下地面却无动于衷,上座位去了;第三位,一看地上有纸屑,就弯下腰去把它全部拾起来。于是我带动全班同学报以一阵热烈的鼓掌,并且当众表扬了这位拾纸屑的同学。从此,教室地上看不到纸屑了。可见,职高学生也并非人们所说的“屡教不改”,他们也是有一定自觉性的,教师只有抓住切入点深入挖掘,充分给予他们机会,他们才能为社会、为集体、为他人做出积极向上的行为。也就是说,只有让学生接近生活,融于生活,才能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让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三、万丈之台,积于累土——抓一个“细”
已故教育专家孙敬修老先生用生动的故事激励了几代人的成长。为什么孙老师的教育会有如此大的魅力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在他的教育中,突出了一个“细”字,终于作出了“于无声处听惊雷”的伟业!在品德教育过程中更需抓住一个“细”字。
习惯播种品德,品德收获生活,习惯和生活的关系何其紧密呀!正如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可以关系到一架大飞机的命运。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来源于他们良好的习惯,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来源于教师的言传身教,来源于平时的防微杜渐。
如果你是个有心人,职高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原来就这么简单!这真可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回首,却在灯火阑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