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2009-04-26王玉红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7期
关键词:三角形创设情境

王玉红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的西方教学科学化运动。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在课堂教学阵地上,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花费最少的时间,投入最少的精力,尽可能地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最优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教学价值需求。在小学教学课堂上怎样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使课堂充满活力,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是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热衷的课题。那么,如何构建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呢?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设问题情境。情境尽可能联系生活,特别是学生身边的人和事,以呈现数学新知识在生活中的产生或应用的背景。情境的创设直接以学生已有数学知识为背景,这是因为数学新知识主要产生于已有数学知识。情境的呈现要生动有趣、丰富多彩,采用故事、动画、实验、多媒体等多种形式,以引发学生探索数学新知识的兴趣。

营造自学空间,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和实验活动。这些新的学习方式非常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如数学课本中的“实践活动”“数学乐园”等,让学生通过“说一说”“数一数”“做一做”等活动,学习并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教学“口算除法”时,笔者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的方法进行教学,激发学生思考,促进他们对法则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营造和谐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自由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大胆质疑,敢于猜测,勇于发表不同见解,要善于听取学生的建议,为学生营造敢想、敢说的氛围。如教学三年级数学“找规律”时,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虚拟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教室里手拉手跳起圆圈舞。学生通过认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跳舞时是怎样排列队形的?”“挂在教室里的小灯笼、小旗子等又是怎样排列的?”让学生自由讨论。此时,教师无需指导,学生就会热烈地讨论起来。接着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样气氛自然会热起来。学生自己提问,当然会注意倾听同伴或教师的答案是否正确合理。即使有的学生开始提不出问题,在教师和同伴的启发下,也会从别人的答问中萌生出新的问题。在这样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就会由被动学习自然而然地转为主动学习。

打造合作平台,拓宽学生合作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是不懂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兴趣和好奇心来自于教师对教学情境的创设。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适时地打造交流平台,从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积极性。苏教版五年级数学的“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就可尝试拿着3根木棒向学生发问:“三根木棒能组成什么图形?生活中那些物体是三角形的?你们了解它吗?会计算它的面积吗?”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研究。反馈时有学生说:“我们小组是通过摆的方法来推导三角形面积的:在三角形上摆一平方厘米的小方格,不满一格的按半格计算,在此基础上发现了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的一半。”经过学生的自主探讨研究之后,教师应及时肯定学生各自的理由。这样,学生在充满自主的学习环境中,运用生活经验和原有的知识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进行了深入探讨,就会自然地形成“三角形面积”的初步概念。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自觉地进行合作交流,拉近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空间和心理距离,就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广泛参与的积极性。

探索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有待于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师共同参与进来,不断地予以探索和完善。

(作者单位:湖北省郧县谭山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三角形创设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画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