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及培养
2009-04-26潘新
潘 新
兴趣是一切伟大发现和创新的源泉,同时也是学习的根本动力。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应是每位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
笔者曾对学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表示很喜欢上历史课的占42.3%,表示不置可否的占41.2%,而明确表示不喜欢上历史课的占16.5%。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是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密不可分的,没有了兴趣便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然也就学不好历史这门学科。那么造成初中生对历史这门学科不感兴趣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1)初中历史教材枯燥、平淡,既缺乏对历史事件细节和过程的生动描述,又没有文采;只有简单概括的历史框架,通过这些框架让学生理解历史背景、历史意义、成败原因和评价影响等抽象的问题,这是造成一些学生对历史学科不感兴趣的重要原因。
2)现代化教学手段还没有真正有效地被运用到课堂上,即便用了,也主要是文字材料复制于屏幕上。另外,广大教师主动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不高,造成课堂缺乏生动的影像资料,空洞乏味的说教势必消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
3)对学生学习过程及效果的评价方式单一陈旧。简单地说就是应试教育扼杀了许多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历史就是背、练、考,使本来丰富多彩、参差多态、无处不充满引人入胜细节的真实历史变成枯燥无味的学科,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4)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太重视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引导、兴趣的激发、情感的培养等非智力因素,而热衷于满堂灌、题海战术、训练“考试机器”等,极大地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
1)精于备课、巧用方法,新颖独特的课堂教学是提高兴趣的关键。
①针对教材的枯燥无味,教师在备课时要多搜集相关的历史小故事,尽量选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如在讲第三次科技革命时,原子能的理论基础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教师可以补充爱因斯坦向罗斯福总统提出发明原子弹时,没有像富尔顿向拿破仑提出制造汽船那样被当成疯子等情节。再如讲日本偷袭珍珠港时,为对比日本与美国的实力,教师可以生动地比喻成一个大人一出门就被一个5岁的孩子打了一个耳光,最后激起美国的愤怒。通过这些课外小故事和形象的语言,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授课过程中做到重点突出,脉络清晰,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条件。历史课容量大,内容庞杂,教师授课容易面面俱到。一节课下来,教师疲惫不堪,学生一头雾水,不能理解和掌握,更不会有兴趣。因此,教师要熟悉教材,勇于大胆取舍,突出重点,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一个良好的前提条件。
③恰如其分地使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把远的拉近,把虚的变实,把抽象的变具体,制作优秀课件、剪辑影像资料,丰富学生的试听感受,渲染愉悦的课堂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历史教师要善于将各种知识分类整理,传授不同的学习方法。①评价影响类的知识,要把答案化整为零,看每句话分别是哪个方面的影响,并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掌握。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还条理清楚地掌握了基础知识。②历史时间既缺乏内在联系,又枯燥无味,教师应鼓励学生去发现时间上的规律和联系。如1688年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宫廷政变的时间,而把1688可以变化为1868,这样就成为日本明治维新的时间。通过时间的灵活多变,使枯燥的时间变得生动、形象而有趣。③组织多样的历史活动。如观看与课本有关的影视,创办手抄报、板报、再现历史情景剧、知识竞赛等,都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用爱心去激发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人的头脑装进另一个人的头脑,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换句话说,就是“亲其师,信其道”。要使学生对历史学科感兴趣,就应让学生对历史教师感兴趣,就需要教师付出真爱,用真心去关爱呵护每一个学生,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使学生感到老师像亲人、像朋友,爱屋及乌,爱老师,爱历史学科,对历史学科充满浓厚的学习兴趣。
如果每位历史教师都能以高尚的师德关怀学生,以激情的讲解感染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以深厚的知识底蕴影响学生,笔者有理由相信,枯燥无味的历史会成为每个农村初中生最感兴趣、最乐学、最善学的学科。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姜家营乡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