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式”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
2009-04-26赵秋莲
赵秋莲
当前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基本上还是沿用传授—接受、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接受式教学模式。学生参与教学处在“有问有答”这种比较低级的水平上,很少有学生自己的感悟、体验,更难有学生自己去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反映学生价值观的表达过程。这样,学的知识难以迁移、内化,很难达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内在要求。要突破这种以教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必须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多种教学课型,以指导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优化。讨论课课型研究应该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所谓“讨论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问题为中心,以课堂讨论为主要形式,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进行自我教育的一种教学方法。思想政治课讨论式教学,力图通过师生及学生的活动解决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根本性问题,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思维的广泛性(发散性思维)和深刻性,使思想政治课焕发出生命活力。通过学生间相互合作探索,使学生相互吸收、相互完善,激发思维碰撞,产生思想火花,在活动过程中,实现对政治观点、原理的理解、认知、探索和创新,同时得到体验、交流和表现。学生合作、交流、讨论应该是新时期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种重要活动形式。
课堂讨论的4种形式
小组式讨论在教学过程中,那些知识浅显、理论色彩不太浓厚、可读性强且切合学生思想实际的教学内容,可运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运用这种讨论形式,一般可将全班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指定人主持。优点:让学生不需要过多的准备,没有固定的程序,也不讲究一定的格式,其场所可在室内也可在室外;大家聚在一起“七嘴八舌”,随意发表意见,非常活跃,在提供学生公开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口头表述能力的机会方面比全班式讨论具有较大的优势。
全班式的讨论全班讨论是一种集体思维方式。在讨论中,每个参加者,均将其个人见解、个体思维技能展现出来,从而形成集体智慧。在这个过程中,尽管有许多学生没有得到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机会。但是,他们已置身于一种集体思维氛围中,并容易接受约定俗成的某些观点。
专题式讨论即把在教学中碰到的学生普遍反映较难理解的问题列为专题进行讨论。讨论前可委托几个人收集整理大家对某一问题的看法,然后挑选出具有代表性且有争议的观点交给各小组讨论,各小组经过讨论后推出中心发言人,在全班阐述本小组的意见。正式讨论可以一课时完成,也可以2课时完成,即:第一课时各小组讨论,并产生中心发言人,准备发言材料;第二课时全班交流。
讲议式讨论讨论没有固定程序和格式,常常在讲授新课时穿插进行,教师可着意安排,也可随机而发。讨论方式,可大组举手发言、也可以前后桌每4人一组展开讨论,形成初步意见后各小组推出中心发言人争相发表本小组的看法,最后教师简要小结。
教学效果
通过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通过课堂讲解让学生理解、记忆、背诵,以应付考试,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是一讲到底,学生则是一听到底。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从而产生厌倦情绪。而上讨论课,强调的是如何启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它可以将一些重要的教学内容以讨论课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在活动课中去掌握,这样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要比教师单独讲解所学到的知识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学到知识;或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解决某一个具体问题,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
例如,八年级开始学习法律,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积极性,笔者在上第一节课时就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现实生活中,你在什么时候与法律发生关系?”让学生讨论。问题虽简单,但讨论得十分热烈。通过讨论,学生懂得学习法律的重要性。在一年的法律学习中,笔者经常用发生在身边的案例和学生一起讨论,并根据中学生好奇心强、自我保护能力弱等特点,上专题活动课,如“模拟法庭”“法律就在我身边”“以案说法”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课堂实效。
通过讨论实施德育教育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的主要任务之一。而传统的说教模式不能适应现代学生的需要,因此围绕主题进行讨论,学生就能在积极的情绪中受到思想教育的熏陶,自觉地接受教育,从而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
例如,七年级在讲到“交友要讲原则”一课时,笔者用古人的一段话做导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首先让学生解释这段话是什么意思,然后又问这段话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接下来和学生共同讨论一个中学生非常关注、但又在实际生活中把握不好的问题,即“哥儿们义气是不是真正的友情”?通过讨论,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哥儿们义气”的最大特点是只讲“友情”,不讲原则和是非,所以非常容易导致朋友间相互隐瞒、包庇和助长坏思想、坏行为,结果一害自己,二害朋友,三害集体。通过讨论,告诫学生在交友中要自觉抵制各种不良影响,要有选择地建立友情,要善交益友,不交损友,乐交诤友,使友情更纯洁、更持久。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能力和调动非智力因素这是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将教与学严重分裂开来,只重视教师如何去教,而不太重视学生如何去学。通过上讨论课,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由于上课经常讨论,使每个学生都必须认真听讲,认真思考,这样就防止了他们上课不专心听讲的毛病,提高了学习效率。
例如,笔者针对九年级教材的特点,和学生一起紧紧围绕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讨论:中国为什么要加入世贸组织?为什么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什么要开展“三下乡”活动?怎样正确对待上网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所以讨论非常激烈。
讨论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精心设计讨论问题,激发学生讨论兴趣讨论的题目不同于一般的问答题,它需要教师在研究学生道德认识水平、生活水平,研究教学的需要和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讨论题目不仅要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够理解和接受,而且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使学生有话可说。讨论题难易要适度,具有针对性、导向性和新颖性。
在讨论过程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有时跑题,或者观点比较偏激,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引导。
2)教师搞好宏观调控。一方面课堂上时间有限,人人发言不可能。适当鼓励弱势学生发言是必要的,但机会不可太多,应把发言的机会多留给有创新思维的学生,因为这样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另一方面根据讨论题的难易度及课堂结构、教学节奏等因素,注意控制讨论时间的长短。如果讨论时间过长,必然导致应有的教学任务完不成。如果时间不够,学生的思维尚未打开,就匆匆收场,这种为了讨论而讨论的形式主义也不可取。
(作者单位:河北省抚宁县南戴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