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2009-04-26周雪梅
周雪梅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其本身来自于生活,是将生活中分散的数学问题通过整理归类,由易到难,分阶段编辑出来的。这就决定了数学教学的生活化特点。做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可以让概念教学生活化,数的教学生活化,应用题教学生活化,几何教学生活化。
新课程改革带来了崭新的教学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根据“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教学就要把数学问题带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去体验、领会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认识生活、体验生活、创造生活及其创新的精神和实践的能力。
如何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搞好数学课堂教学呢?
让概念教学生活化
概念教学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一直是非常抽象、枯燥的,如果把概念教学融于生活中,那么教学就形象生动了。如对重量、长度、时间单位的认识等,都可以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形象生动地感知。再如在学习分类后,拿出一些生活中的用品让学生分一分;在学习了小数后,组织学生进行“逛超市”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很有用,自发产生一种探索兴趣,乐于创新。数学思考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在隐性活动。对小学生而言,往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理解、掌握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学会数学思考的基础。因此,教学中,尽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他们去思考,去发现,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让数的教学生活化
数的教学也应该走进生活。如教学“5的认识”,笔者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将学生的生活情境与数“5”联系起来,让学生发现其中的“5”。看完课件,笔者又紧密联系学生生活提问:“你还看见过5个什么?”“看看你的身边能找到哪些5?”学生的积极性就得以提高了。
计算教学本身较繁琐、枯燥,在教学完各类计算后,要及时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如在教学混合运算后,设置这样一堂综合课,将学生分成若干组,选出组长,组织学生到附近公园游览,提出要求:门票是每人6元,每人只能带15元,组长收管并负责开销,组员帮助计算。回到课堂来各组再进行汇报,综合整理出所用到的混合运算。学生的兴致非常高,知识得到了很好的巩固。
让应用题教学生活化
应用题本身就是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果与学生生活结合得好,会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在生活中创新的能力。低段的图文应用题,除了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情境外,要充分利用教具、学具、挂图和生动形象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搞清数量关系。中、高段应用题逐步抽象化,教学更应该贴近生活,每一类应用题都应该与实际生活相联,注重数学的实际运用。如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的教学,可通过学生实践来完成巩固过程;归一应用题可以在学生的实际操作中感知;植树问题可以在课外活动中学习等等。
让几何教学生活化
如认识几种基本的几何图形时,叫学生多找找自己周围有哪些事物的形状是这些几种图形。再如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教学完后,让学生走出课堂量一量学校的操场、花园,回家后量量家里的桌子等物体的长、宽,算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
总之,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实践证明,只要教师积极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数学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采用实物、游戏、多媒体、实践等手段,精心创设生活情境,让数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
(作者单位:四川省仁寿县清水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