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数学教学的构建
2009-04-26朱玲
朱 玲
新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让数学与生活结伴同行,联系生活学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笔者就课前准备贴近学生生活、新课导入贴近学生生活、课中引例贴近学生生活、课后作业贴近学生生活等方面,研讨如何构建生活化数学教学,给数学教学增添活力。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的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课前准备贴近学生生活
数学教学的本质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建立良好的学习情感。课前准备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尝到探索数学奥妙的乐趣,从而萌发对数学知识的渴求,能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极大兴趣。
例如在“再探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一)——销售中的盈亏”的学习之前,笔者让学生做一个市场调查。在课堂上,学生纷纷发言。学生1:“我认为商场只要把商品卖出去了,就肯定盈利,亏本主要是因为进的商品没有卖出去。”学生2:“我的调查不单纯是你所说的,如果一件商品卖的价格比它的进价还低,那么这件商品虽然卖出去了,但商家也是亏本的。”……在学生的讨论交流中,让学生明白:一般情况下,商场总得赚一些钱,也就是既要将商品卖出去,而且要比成本价高,也就要获得一定的利润,但有时为了不使商品积压,也会降价,甚至以比进价更低的价格将商品卖出去。通过大量的课前预习实践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同时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感悟和体会到知识的发生、发展、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新课导入贴近学生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因此,在数学课堂中应注重“生活化”的教学,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课堂情景,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感受到数学的乐趣。新课的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所以要设计生活情境,使导入贴近生活。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之中,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满意感。
课中引例贴近学生生活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联系生活实际,就地取材,使教材中的例题和学生的经验与体验建立联系,搭起教材内容通向学生生活世界的桥梁,激起学生的联想与创意。
例题班主任原先用的是中国联通的号码,现在他想换个中国移动的号码,他从移动公司了解到现在有2种电话计费方式,如表1所示。班主任经常要与学生家长电话联系,每月本地通话要300分。请帮班主任做个选择,他应该选哪种方式好?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个个热情高涨,主动思考,认真地推理计算。这样不仅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而且教与学的气氛积极活跃,唤醒了课堂教学。
课后作业贴近学生生活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而且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在教学中要把作业融入学生的生活,使作业成为数学与生活的纽带,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作业中有这样一道作图题:如图1所示,已知A、B、C三点之间的距离相等,请作一点P,使点P到A、B、C三点的距离之和最小。
笔者把它编成为了改善市民用水质量,市政府决定从新建的A水厂向B、C供水站供水。(如图1)已知A、B、C三点之间的距离相等。为了节约成本降低造价,请设计一种最佳方案,使铺设的输水管最短。这样就给抽象、枯燥的数学套上多彩的外衣,让它更贴近学生生活。
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要面向社会生活实践。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岭市大溪镇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