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访华尔街华人精英现状

2009-04-24

环球时报 2009-04-24
关键词:华尔街华人

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霍 红 本报记者 魏 莱

“美国的天是不是要塌下来了”,最近一位国内朋友问《环球时报》记者。在记者看来,天没塌,但天空却经常乌云密布,特别是在华尔街。华尔街共有大约30万金融雇员,其中华人雇员近万人,此次金融危机爆发后,这些华人雇员中的15%左右已梦断华尔街。以往让人眼红的金领失去了光环,以往几十万美元的红包现在不复存在;先不要说挣多少钱,只要是保住工作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以往华尔街餐馆中午排队的现象现在少之又少了;华尔街楼的空房率越来越高。为躲避冲击,许多华人或者改做其他行业,或者考虑回流中国,希望在国内的金融市场分一杯羹。

勒紧腰带过日子

“我还是第一次碰到这么难以应对的情况!经济丝毫不见好转,何时是个头啊。本指望年终发些奖金。现在别说是奖金,别被辞掉就是好样的。”先后供职于华尔街几家投资公司的刘先生失望地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金融圈混的好几个朋友都失业了。平时三两天就撮一顿,现在得勒紧裤腰带,为失业做准备了。”

记者还有一个朋友供职于华尔街一家对冲基金公司。他对记者说:“这里从事金融工作地许多人都人人自危。年轻的金领们还有东山再起的资本,他们可以先‘猫着,实在不行就回国。不是说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都来挖人才了吗?但是,像一些正在供房子、四五十岁的老白领可就惨了。既找不到同样收入的工作,也要天天担心房子啥时候被收回去。”

沈小姐在一家银行工作。因为身在金融体系内部,眼看美国很多穷人还不起房贷,这位复旦经济系出身的女生觉得美国经济肯定要出问题,干脆休假生孩子了,这样危机来了,公司也得养着。

回国的人也很快乐

魏亚在华尔街某知名公司做股票买卖交易员,金融海啸之后,回国到上海发展,现任职于某国内知名券商的全球资产管理部,从事欧美股票投资交易。这次金融危机让他淡定了很多。他说,华尔街的文化不会变,逐利是其本性,可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对冲基金就算消失了,新的金融产品,新的“资本花样”过不了多久还会从地球的某个角落里冒出来,追逐新的市场机会。

金融海啸之后,国内也有机构到华尔街挖人,沸沸扬扬的。他投了简历,但是觉得那并不靠谱,没有指望它,还是觉得要自己亲身了解情况。于是趁着圣诞节,他就回到上海北京和南京看了看,见了些圈内人士,发觉他们发展得不错,还有不少高中和大学同学都从国外回来了。从上海到南京坐动车组不过2个小时,周末就可以回南京和父母团聚了。对于个人而言,他面临的实际问题还是如何让家人尽快团聚。目前夫人带着两岁的儿子在波士顿的一家跨国医药公司工作,她也在寻找一些国内的机会,希望尽早在国内团聚。

朱小天在贝尔斯登工作,公司去年倒闭后,他凭借扎实的业务知识,跳到了摩根大通,加入了全美国房地产次级贷款的风险管理工作团队。或许是学IT的时候经历过IT从神话到泡沫的过程,朱先生比较平静,表示,大不了就到大学做老师,没什么了不起的。马玉东也是一个国际人,从事风险投资几年。金融危机让他所在公司的业务受到重创。华尔街的文化让马先生感到了厌烦。也认识到对物质财富的追求其实并不能给人带来太多幸福感,他自身又不是一个爱钱的人。于是,马先生选择重回最初的老本行,在北京从事新闻工作,读书,写文章,也很快乐。

也有人逆境发展

方先生曾供职于雷曼兄弟直接投资部,担任副总裁,当他听说雷曼兄弟可能有问题的时候就立刻开始为自己找出路了。现在,方先生在香港的另外一家欧洲的私募股权投资工作。不过,二级市场行情不好,他也是业务难做。雷先生曾经领导某知名投资银行的直接投资部,后来公司出问题后,他坚持到了最后。目前正在募集基金,等待时机,卷土重来。

就在整个金融界风声鹤唳的时候,在纽约证券交易所隔壁,华人叶庆文创办的证券交易公司———SogoTrade不但没有裁员,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面反而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增加员工,并且办公面积也翻倍的增长。SogoTrade每日平均达到1.3亿股,交易份额占有NASDAQ的4%—6%。

公司的法宝之一是超低交易费用。公司打出破天荒3美元交易的价格。此举引来全球知名财经杂志《福布斯》的封面专访,标题为“最深的折扣券商”。

“公司最大的特点就是用科技取胜。”公司老总叶庆文的语气中透露出坚信。公司在2000年成立时,成功开发出全自动交易平台,成为了同行业中的佼佼者。美国经济在2000年科技泡沫后,很多的金融公司走下坡路,就在那个时候,公司却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在市场格外艰难的情况下抢占一席之地,成为在同行业中少数稳步增长的公司之一。

用科技取胜也科技帮助公司在两次最大的金融危机中渡过难关,并且逆流而上。公司把目标投向专业人员,提供最专业的平台和最快的成交速度来争取交易费用。

现在美国最大的金融公司美林、AIG、花旗集团纷纷落马时,创世纪证券又加快了他们前进的脚步。“我认为小而快的公司在大风大浪中更易生存。”面对以前的市场,叶庆文不满足,于是把目光投向了华人市场。中国人的生意越来越被美国主流公司看好,作为中国人的他怎么会忘记自己的优势而把生意拱手让给美国人呢?于是创世纪证券的子公司开始攻打华人世界。“我们既然已经有很专业的交易平台,为散户提供服务则是首屈一指了。▲

猜你喜欢

华尔街华人
CRAZY RICH ASIANS
命运大不同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
华尔街“海盗”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
闯荡华尔街的中国人
华尔街铜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