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中国只能算三流
2009-04-24
本报记者 向 莉
“不知你是否注意到一个现象———出口转内销的衣服很好卖”,全国防护服研究会副理事长陈焕祺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热卖的原因是这些“来料加工”的服装尾货从款式设计、功能到纽扣、拉链等服饰配件都是根据外商提供的设计图纸、面料等完成的,时尚又实惠。陈焕祺说,“如果将国际服装设计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和特级的话,中国服装设计目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整体实力不高,缺少国际知名度
目前,国际服装设计水平高的国家主要有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祥祺奢侈品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婷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各国设计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比如,法国服装设计的特点是高贵中不失时尚,一般在本土更受欢迎。意大利服装设计的特点是优雅,尽可能地把女性的优雅展现出来。与欧洲历史悠久的服装品牌相比,美国品牌更年轻化,更偏重于展现美国人的随意性。相较于第一梯队的欧美服装设计,日韩尚处于第二梯队,他们一般都紧盯欧美设计,创新性不强,面料相对逊色。日韩之后,是排在第三梯队的印度及东南亚部分国家。中国设计师的整体水平虽然跟日韩相比,差距还很大,但笼统上讲,也可以归到第三梯队———整体实力不高,但个别设计师有比较优秀的表现力。
“服装设计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它要把人、服装和环境融为一体。”陈焕祺认为,设计师是整个服装的灵魂。目前,中国服装设计缺乏科学性,也没有重视怎么使服装穿起来发挥更大效能和穿着的舒适性。周婷认为,中国服装设计师面临三个问题。一是缺少灵感。从服装上看不到设计师本人的魅力和特点。二是缺少敏锐的市场嗅觉。三是丧失了本土文化的根基。二十多年一味模仿的结果是,中国自身特色反而被遗忘了。虽然有些人记起来了,比如唐装、汉服等,但推行起来有困难,主要障碍在于如何与世界审美相结合。
审美能力提高才能创造出有格调的服装
中国服装设计要打翻身仗,真正走向世界,首先必须提高设计师的水平。陈焕祺认为,国内服装学院应把服装企业的设计人员请到学校来进行理论培训,把服装设计的科学性———舒适性和功能性教给他们,就像目前的MBA和EMBA班那样,通过期限长短不同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理性认识。
周婷认为,中国的服装学院整体师资水平较低,教师队伍自身的局限性决定了这些学院的毕业生视野不够开阔。国内高校应该与国外大公司和知名服装学院进行交流,定期引进国外一流的教师和设计师,以提高我们的教学层次和水平。有条件的设计师本人也可到国外学习,激发灵感和创造力。另外,优秀的服装设计师既需要文化气息,也要有艺术鉴赏力,在音乐和绘画方面都应有所了解。只有把设计师的综合素质和整体审美能力提高了,才能够创造出有格调的服装。
引进设计师有利有弊
总体上说,中国服装设计还是在前进,近几年已有很大提高。周婷表示,中国已经涌现出了几位在国际上较有名的设计师。北京奥运会颁奖礼服就是中国的服装设计师设计的,让西方人眼前一亮。周婷说,奥运会是个契机,让西方人开始关注中式服装的独特性。
有些企业已认识到设计和品牌的重要性,逐渐从来料加工的粗放型模式向打造自主品牌引进海外设计师转变。引进海外设计师既能提高公司设计的层次,又可为公司培养人才。不过,引进海外设计师也有弊端。周婷认为,最典型的是投入产出比不对称:引进海外设计师的投入很大,但给服装设计带来的变化并不明显。一些来自欧美的设计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悟是否透彻,对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市场趋势的把握是否准确,也难有定论。另外,不排除部分被引进的设计师有意保留其部分个人风格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