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说欧盟对华政策“失败”
2009-04-24
本报驻英国特约记者 曹 劼
推迟了半年之久的中欧首脑会议即将于5月举行之际,欧盟的最高智囊机构之一———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于4月17日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欧盟近年来的对华政策被证明完全失败”。这份报告一出台立刻被欧洲媒体争相报道。近年来,中欧关系经历了一连串风风雨雨,特别是在西藏、人权等方面的摩擦使双方关系陷入前所未有的僵局,中欧峰会被推迟的直接原因就是当时的欧盟轮值主席国法国总统萨科齐执意会见达赖。但中法出人意料地在G20峰会前的最后一刻达成协议,又让人看到中欧之间战略上的互相需要。欧洲到底如何看待中欧关系?今后中欧关系将如何发展?《环球时报》记者21日在伦敦专访了这份报告的主要撰写人、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高级政策顾问约翰·福克斯。
环球时报:中欧峰会即将于5月举行,为什么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要在这个时候出台这样一份研究报告?
约翰·福克斯:作为一个新生的欧盟智囊机构,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的作用就是帮助欧盟壮大力量,扩大对外影响力。欧盟与中国的关系日趋紧密,但是对于欧盟过去数十年来的对华策略究竟该做何评价,却很少有人研究,但事实上这对欧盟是非常重要的。
环球时报:您和同事在报告中断言,欧盟数十年的对华政策是“失败”的。如何解读“失败”这个词?
约翰·福克斯:首先我想说明一点,中国对于欧盟是非常重要的。但问题是,欧盟及前身欧共体在对华关系战略的制定上存在严重的错误,这一错误导致欧盟在如何与中国发展关系上始终找不到正确的方向。这是我选用“失败”这个词做结论的主要原因。
面对目前的全球格局,欧盟有四个最重要的工作重心:首先是如何尽快通过《欧盟宪法》的简缩版《里斯本条约》,进一步整合欧盟内部架构。第二是发挥欧盟的国际力量。第三是发展同中国的关系。最后是与俄罗斯的外交关系。
欧盟的对华策略可以说是过时的,不切实际的。欧盟在最近十年里影响力不断上升,主要来自于版图的不断东扩。通过东扩,东欧国家的价值观被不断地趋向于欧盟的主导价值观,这是欧盟自认最成功的战略。但欧盟却想用同样的战略施加在对华政策上。事实上,欧盟早期是希望通过与中国的经济合作,逐渐让中国走向西化道路,但中国的外交和内政的发展并没有顾及欧洲的价值观。
环球时报:法国在伦敦G20峰会前夕突然向中国伸出橄榄枝,萨科齐更在21日宣布正式邀请中国领导人访问法国。面对这样戏剧化的变化,我们想知道欧洲究竟是如何看待与中国的关系?
约翰·福克斯:聚焦法国近一年对华态度的转变,我们可以发现萨科齐当初迈出惹恼中国的一步,其实有深远的政治意图。萨科齐很想成为欧盟更重要的政治领导。要实现这一点,在萨科齐看来主要是加强对美关系,他并不愿多考虑中国因素。萨科齐的观点代表了欧盟一些国家领导人的想法,但绝对是少数。因为多数欧盟成员国已经清醒地意识到,无论是西藏问题,还是中国的法制问题都是中国的内政,如果想要和中国保持良好关系,就不要去无端干预。
欧中关系在2003年曾经达到历史最好时期,当时的欧盟正积极筹划通过新欧盟宪法,改革欧盟架构,用欧盟唯一全职主席和外交部长来代表整个欧盟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合作。这也是中国乐见的,因为在包括人权、对华军售解禁等问题上,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分歧成为最大的障碍。然而欧盟宪法在一些国家的反对下,出台变得遥遥无期,这也间接导致内部架构松散的欧盟无法长期维持与中国的蜜月。2006年,欧盟宣布继续禁止向中国出售武器,让中欧关系出现倒退。不过,让欧盟难堪的是,欧盟主要强国德、英、法逐渐采取与中国单边结盟的政策,希望自己成为中国最紧密的贸易伙伴国。2007年有450多个欧盟代表团到访中国,其中多数来自上述3国。
环球时报:欧洲政治家和学者经常称,欧中在建立多极世界方面存在战略共同点。但现在人们谈论更多的却是中美G2模式。您对此怎么看?
约翰·福克斯:随着伦敦G20峰会的落幕,欧盟不情愿地看到了一个事实:世界领导格局正走向被称为“Chimerican”的中美G2模式。欧洲前一代领导人,如法国前总统希拉克等看来,中国被视为不断上升的国际力量,应当被引导共同实现”多极化“格局,结束美国一方独大的历史。然而欧盟却不得不承认它与中国关系的发展并没有得到预想的效果。
对于中美G2模式的说法,我认为短期内的确会造成这种局面。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不断上升的经济力量在国际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美国虽然因金融危机实力大挫,但整体实力仍然是非常强大。相比较而言,欧盟是一个巨大的经济体,但各成员发展不平衡,欧盟在这次危机中自顾不暇,因此无论中国还是美国都不会把欧盟选作结盟发展的首选。
欧中近几年的确出现了比美中关系要多得多的摩擦。不过,你的问题让我想起了一位美国外交官不久前跟我说的话。他说,欧中之间的摩擦增多恰好说明欧中的关系发展进入了一个正确的轨道。两个巨大的经济体要合作不可能不出现摩擦,只有矛盾暴露出来了,双方才可以进一步磋商。我认为,美国的衰败是不可避免的。中欧建立新的世界主导架构是有可能的,但这需要时间来磨合。
环球时报:您撰写的这份报告称,北京的活动扩大了与欧盟的分歧。欧盟与中国目前主要在哪些方面存在分歧?
约翰·福克斯:我们必须把欧中之间的分歧分为可以解决和不可解决两类。在不可解决的观点分歧中,双方对政治体制的建立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欧洲人希望中国采用西方的民主选举制来建立国家政体,但这显然是中国不可能接受的。
在可以尝试解决的分歧当中,欧洲各国首先关注的是市场开放和气候变化问题。欧洲不少国家对中国发展经济时忽视环保提出了严厉批评,但也有一些国家像是英国还是认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认为是积极和有效的。
在外交方面,伊朗问题和对非洲的政策是两个分歧重点。伊朗核问题是欧洲最担心的,但中国对此态度并不坚定,当然中国有自己的利益考虑。中国近几年积极在非洲投资建设,并坚持不干涉当地国家的内政,但欧洲更希望中国能与西方一起孤立一些独裁国家。中欧之间将来在非洲政策上的分歧可能会越来越大。
环球时报:许多到过中国的外国专家认为,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思想上,中国是一个复杂的国家。欧洲人怎么看中国?
约翰·福克斯:据我个人了解,欧洲注意到中国在思想观念上存在着开放和保守的双重性。欧洲人担心中国民间因为国家经济实力壮大而表现出的民族主义情绪会演变成对西方的一昧抵制。
很多欧洲人告诉我,当他们走在北京或上海街头,看到了眼前的繁华景象,但他们同时觉得中国人的思想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中国的确是在向前发展,但欧洲并不知道经过了这一段快速发展阶段之后,中国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调整自己的意识形态结构。我个人认为,中国应采取更积极融入国际社会的态度。
环球时报:欧盟和中国即将举行首脑峰会,你认为今后欧中关系将会如何发展?
约翰·福克斯:中欧峰会的重启说明欧盟仍把中国看作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正如我前面所说,欧中关系未来的发展难免会经历摩擦,但是我们应当积极地看待这些摩擦,只有经历了反复的磨合,中欧关系才会像今天的中美关系变得更加的成熟。
我认为,中国今后在发展中欧关系上应当把着眼点放在欧盟这个政治整体上,而不是仅与时任的欧盟轮值主席国,或欧盟委员会,或英法德等几个强国保持良好关系。欧盟有27个成员国,每个国家对中国的看法都不同,但中国不能和每个国家单独讨论中欧关系发展,这是没有意义的。今后中国与欧盟的关系发展必须要建立在将彼此看作唯一对话对象基础上。正如我的报告所说,欧盟想要进一步壮大就必须将中国看作是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以欢迎的态度与中国往来,但欧盟同时必须用强硬的政策来促使中欧合作进入到新的领域。过去欧盟总是乐于给予中国发展中国家的地位,而今后对中国更应当以经济及外交强国来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