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处着手也能赚大钱
2009-04-24龚光程
龚光程
刘伟是贵州省兴义市马岭镇的农民,10年前,他看到与自己一样穷怕了的乡亲苦于没有致富门路,心里与他们一样着急。有一天,他把几个要好的兄弟找到一起说:“我们一起搞芭蕉芋加工吧,我当兵时学过粉丝制作,技术上不成问题。”
芭蕉芋属美人蕉科,产于亚热带,是一年生单子叶植物,产量高,耐瘠薄,抗灾力强,山坡地埂、渠塘沟边都能种植,一般亩产可达四五千千克。兴义种植的芭蕉芋由于经济价值没有开发出来,主要用于饲养牲畜和酿酒,市场价每千克顶多1毛钱,当地人谁也没有指望它发家致富。
看见大伙不相信用“土疙瘩”能做出白花花的粉丝,刘伟金拿出1张旧报纸说:“你们看,报纸上说了,芭蕉芋含淀粉20%~22%,并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1吨芭蕉芋就可生产出250千克粉丝,兴义一年要产1万多吨芭蕉芋,搞芭蕉粉丝加工一定有钱可赚。”
在刘伟的鼓动下,两个比较要好的朋友愿意与他合伙。3个人当下商定各出3000元钱作本钱,刘伟几乎求遍了所有的亲戚朋友,才借到3000块钱。钱凑齐后,他们租了一块地皮,因陋就简地搭起工棚,买来粉碎机,开始了粉丝生产。3个人起五更,睡半夜,辛辛苦苦忙活一年,年底一算帐,居然赚了两万块钱。有了本钱,他们决定扩大生产,各开一家粉丝加工作坊。
刘伟和两个朋友生产的芭蕉芋粉丝因色泽洁白光亮、质地细腻,耐煮、不易稠汤等优点,上市后深受欢迎,产品供不应求。为了扩大规模,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刘伟专门到浙江学习新的粉丝制作技术,并购进1套比较先进的粉丝生产机械,变作坊式的手工生产为工厂式的机械化流水线生产,年产量从十几吨上升到百余吨,产值30多万元。
看到刘伟他们搞粉丝生产赚了钱,周围不少人也纷纷跟着效仿。2005年,兴义的芭蕉芋粉丝生产作坊已超过千家,年产粉丝8000吨,产品在当地严重过剩。看到粉丝大量积压在库房里,乡亲们一个个急得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刘伟意识到,兴义的芭蕉芋粉丝产业要做大做强,必须走出去,拓宽市场,扩大销售。附近很多粉丝加工户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未出过远门,很少有人愿意到外面去推销粉丝。读过高中、当过兵的刘伟觉得新的赚钱机会来了,于是,把粉丝加工厂转给别人,自己专做推销。
刘伟决定先从与贵州邻近的云南入手,他收购一批粉丝,拉到河口、麻栗坡、西畴等地,每到一处,都要先提着一捆粉丝去拜访当地的特产经营老板,让人家先品尝再谈价钱。并承诺,客户如果没有现钱,可将粉丝拿回去卖掉以后再付款。
第一趟出去,由于大半粉丝送了人,不但没赚到钱,反而倒贴了几百块。老婆埋怨他不是做生意的料,像这样做下去,非得把老本赔完不可。刘伟笑着安慰妻子说:“我这是吃小亏占大便宜,我们的粉丝质量好,人家吃过后就一定会买,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不送给人家品尝,人家咋知道你的粉丝好呢,就当是做了一回广告吧!”
不出刘伟所料,当他第二次将粉丝运到云南时,上次品尝了他送过粉丝的客商争相抢购,一卡车粉丝一个下午就卖光了,当地的蔬菜公司和土产公司还和他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
云南市场打开后,刘伟又开始向湖南进军。2007年春节前夕,刘伟带着两卡车粉丝到湘西,准备利用传统节日粉丝旺销的有利时机,一举拿下湘西市场。他一去就是半个月,大年三十了还不见回家,家里人十分着急,便请了一个占卜先生问卦。先生说刘伟出门那天日子不好,已被强盗杀了,家人抱头痛哭,准备派人寻找他的尸体。正在这时,刘伟高高兴兴地回来了。他这次在湘西净赚了5000多块钱,还签了好几份供货合同。
刘伟凭着农民的诚实厚道和质好价优的产品,赢得了客商的信任,换来了一份份合同,拉出去一车车粉丝,揣回来一沓沓钞票。2007年,他销售粉丝200多吨,赚了十几万元。
现在,芭蕉芋加工业已成为兴义的农副产品支柱产业,年产淀粉1万吨,粉丝近2万吨,总产值6000万元。刘伟不满足于自己粗放型的粉丝经营,注册了“农二哥”商标,将收购的粉丝按质分级进行精包装再销售出去,从而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形象。
今年初,刘伟成立了“银河公司”,除了经营粉丝,还进行淀粉深加工。他说,芭蕉芋淀粉可直接用于食品工业、化工工业、医药工业和化妆品、粘结剂生产等,进一步深加工可以形成价值较高的系列产品,其开发前景非常广阔。刘伟举例子说,12吨左右的鲜芭蕉芋生产的淀粉,可制取1吨柠檬酸,价值约为人民币6500元,而鲜芭蕉芋每吨成本仅160元,可见利润之大。
刘伟因地制宜,从小处入手,利用不起眼的芭蕉芋,使自己、也带动周围的乡亲走上了致富路。
(作者联系地址:贵州省兴义市贵醇新路1号 邮编:56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