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花生茎蔓栽培金针菇安全优质生产技术规程

2009-04-23万鲁长郭洪海宋华东亓向前王忠春

科学种养 2009年3期
关键词:菌袋金针菇培养料

万鲁长 郭洪海 宋华东 亓向前 王忠春

一、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安全优质金针菇的产地环境、生产技术要求、病虫害防治、质量安全控制和生产档案管理。适用于以菌糠作家畜饲料前提下利用花生茎蔓主料栽培金针菇的安全优质生产。

二、产地环境

选择生态环境良好、水质优良、无有毒有害污染源、环境要素综合指标较好的场所作为生产场地,应远离工矿业的“三废”及微生物、粉尘等污染源。每季栽培结束后,应及时清理废菌料,对菇场进行消毒。

三、生产技术要求

1. 栽培设施。栽培设施建在地势平坦、通风良好、便于排水的地方,应利于控温、控湿、控光和防治病虫害。可采用简易栽培棚、地沟拱棚、冷库菇房及人防工程设施栽培。所选用的建筑材料、构件制品及配套设备等,不应对环境和金针菇产品造成污染。

2. 栽培季节。利用简易菇棚和地沟拱棚栽培金针菇,时间应安排在9~11月份,次年3~4月份结束生产。若采用冷库菇房及人防工程设施栽培,则可进行周年生产。

3. 品种选择及菌种质量要求。

①品种选用。选用经过出菇试验、适于当地气候及原料特点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金针菇品种。可根据市场需求选择不同色型的品种。

②菌种质量要求。金针菇成品母种要求菌丝健壮、整齐、生长旺盛、粉孢子少、菌落均匀,在适温下10天左右菌丝长满斜面;原种应菌丝粗壮、洁白、有浓密的细粉状菌丝;生产种要求生活力强,不带病、虫和杂菌,菌龄适宜,无老化现象。

4. 原辅材料。

①主辅原料。栽培金针菇的花生茎蔓、棉籽壳、玉米芯等原料,要求干燥、洁净、无霉、无虫、无有害污染物和残留物。花生在收获前1个月不能施用高残毒农药。主辅原料在使用前经日光暴晒2~3天,花生茎蔓粉碎细度为0.1~0.3厘米的应≥80%,其中地膜碎片含量在0.1%以下。

②用水管理。用水包括培养料配制用水和出菇管理用水,可用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自来水等。喷水中不能随意加入药剂、肥料或成分不明的物质。

5. 培养料配方和制袋。

①培养料配方。配方一:花生茎蔓65%,棉籽壳15%,麦麸12%,玉米粉3%,棉籽饼粉3%,石膏粉1%,轻质碳酸钙0.5%,生石灰0.5%。配方二:花生茎蔓50%,玉米芯20%,麦麸18%,玉米粉5%,棉籽饼粉5%,石膏粉1%,轻质碳酸钙0.5%,生石灰0.5%。

②拌料。拌料时料水比在1+1.25~1+1.40之间,以手紧握培养料时指缝间渗出1~2滴水珠为宜。拌好的培养料pH值在6.8~7.2之间。

③装袋。栽培袋一般为17厘米×33厘米的低压聚乙烯或聚丙烯筒膜,应提前将一端袋口折封,装袋时边提袋边压实,另一端袋口多留长2~3厘米,扎口系活扣,每袋可装干料400~450克,装袋要松紧适宜。

④灭菌。装袋完毕及时进行灭菌,防止培养料酸败,在0.15MPa蒸汽压力下灭菌3小时,焖3小时后将菌袋取出;或常压100℃蒸汽灭菌12小时,焖8~10小时后将菌袋取出。

⑤接种。当菌袋温度冷却至25℃左右时接种。将菌袋及接种用具放入接种室内进行消毒。一般500毫升瓶装菌种接25~30袋,每袋接入栽培种20克左右,用颈圈和消毒棉塞封口。

⑥发菌管理。培养室应清洁、干燥、通风、遮光,菌袋移入之前要彻底消毒。发菌时将菌袋摆放到床架上遮光培养。培养室自然温度在20~25℃时,经35~40天菌丝可长满菌袋。

6. 出菇期管理。

①出菇前管理。早熟品种先开袋,晚熟品种后开袋,市场形势好早开袋,温度适宜时早开袋。开袋时先松口而不直接撑口。

当菌丝体表面有黄色水珠出现时搔菌最为适宜。搔菌时用搔菌耙或铁丝钩先将老菌种扒净,再轻轻把表面菌丝划破,但不要划得太深。搔菌后要把塑料膜筒拉直,整齐排放在床架上,应及时遮盖薄膜,防止菌料表面干燥。

②催蕾。搔菌和盖膜后,将菇房内温度控制在12~15℃,空气相对湿度85%~90%,每天揭膜通风1~2次,每次通风20分钟,并给予一定的散射光,经7天左右菇蕾即可形成。菇蕾出现后每天最少通风2次,每次20~30分钟,揭膜通风时要将膜上水珠抖掉,以免滴在菇蕾上引起病害。

③抑菌。现蕾后3~5天,菌柄1~2厘米长时及时抑菌。抑菌期间温度降至6~8℃,停止喷水,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左右,加大冷风通气量,每次通风0.5~1小时,使二氧化碳浓度达到0.11%~0.15%,增加光照强度(可用40瓦日光灯)。在上述条件下管理3~4天,子实体虽生长缓慢,但菇丛健壮、整齐、密集。

④出菇管理。抑菌后,将菇房温度调至8~13℃,最高不超过15℃,因温度过低子实体生长过慢,而过高生长不整齐、易开伞;适量向地面和空间喷水,将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及时套袋促使菇丛直立伸长,结合保湿轻通风,控制二氧化碳浓度在0.6%以下;以80~100勒克斯光照强度诱导菇丛整齐生长,而不发生扭曲。当菇房温度在15℃以上时,要降低空气湿度,加大通风。

7. 采收。当菌柄长14~16厘米、菌盖内卷呈小球形、直径0.6~1.0厘米时,即可采收。采收时,手握菌柄,轻轻整丛拔出,勿折断菌柄。

四、病虫害防治

1. 防治原则。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治理原则,以规范栽培管理技术预防为主,采取综合防控措施。

2. 病虫害综合防控。

①生物防治。优先选用微生物源、植物源农药制剂防治。应用中生菌素、多抗霉素等农用抗菌素制剂,可预防和控制金针菇多种病害。在无菇期或避菇使用多杀霉素、阿维菌素等防病,用苦参碱、印楝素等防治菇房害虫。

②物理防治。菇棚内安装黑光灯、杀虫灯、黏虫板等防治害虫。菇棚通风口封两层阻隔网,外层为防鼠的金属网,内层为0.28毫米孔径的防虫纱网,菇棚门口挂封窗纱。出菇期间进出菇棚应做到随手闭门,门口设置消毒防虫隔离带。

③化学防治。应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必要时须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安全防治。如噻菌灵、咪鲜胺锰盐、二氯异氰尿酸钠消毒杀菌剂及氟虫腈等杀虫药剂,可在地面环境中选择使用。发现局部菌料受杂菌污染或子实体发病时及时进行隔离、清除和药剂控制,对症下药;对菇房内害虫设置糖醋药液或毒饵诱杀。

五、质量安全控制

安全优质金针菇,要求菇丛整齐挺直,菇柄粗细均匀、光滑无褐变、根部不粘连,菇盖呈小球状、未开伞、色泽光亮、无褐斑点、呈现品种应有的纯白或浅黄色,无断碎菇及水渍菇,无病虫为害症状。

1. 农药安全使用原则。严禁使用剧毒、高毒和高残留及重金属制剂、杀鼠剂等化学农药;杜绝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生产使用和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中规定不得使用的农药;禁止在金针菇栽培基质中或在出菇期喷洒使用化学药剂;有限度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或生物农药。

2. 药剂防治注意事项。要求金针菇原基形成后至采收期不得在子实体上使用农药及生长激素类物质。在出菇阶段,要于无菇期或避菇使用药剂,以喷洒地面环境为主,最后一次喷药至采菇间隔时间应长于该药剂的安全间隔期。

3. 生物制剂使用原则。生物制剂与化学农药选择性搭配,以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防止或延缓病虫产生抗药性。采取局部用药,防止发生药害。

4. 合理使用施药器械。根据病虫为害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施药方式和器具,配药时应使用标准称量器具。合理用药,禁止随意、频繁、超量及盲目施药防治。

5. 采后质量安全管理。采收应及时,采收人员应身体健康,无传染病。推行金针菇产品包装标识上市,应建立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六、生产档案的建立

1. 应建立安全优质金针菇生产技术档案。

2. 对金针菇的产地环境条件及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各环节所采取的措施进行详细记录。

[注:本规程为山东省农业地方标准。本文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花生茎蔓高效生物循环标准化技术及产业经济研究”(编号:2006BAD21B04)和“黄淮平原区农田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编号:2007BAD89B09-14)项目资助。]

(作者联系地址:万鲁长 郭洪海 宋华东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 邮编:250100;亓向前 山东省定陶县蔬菜生产办公室 邮编:274100;王忠春 山东省利津县绿野菇业有限责任公司 邮编:257400)

猜你喜欢

菌袋金针菇培养料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宜阳县开展科技服务
培养料pH和含水量对海鲜菇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草菇出菇为何怪
不同含水量培养料栽培银耳期间料理化性状分析及对银耳质量影响初探
东北林业大学成功研发“袋顶出耳技术”
固定菌袋插杆
金针菇转潮期管理七要点
野生与人工栽培的金针菇营养成分比较
白灵菇14种出菇方式的操作方法与优劣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