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台农业旅游竞争与合作模式研究
2009-04-23韦复生
【摘 要】目前桂台农业旅游合作存在层面单一、没有可持续性和协调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桂台农业旅游合作的根本途径是将具有显著比较优势差异的资源要素进行整合,以提高配置效率,取得双赢的效果。近年来桂台农业旅游合作的实践表明:建立能促进资源要素直接流动与整合的模式是两岸农业合作的理性选择;构建互补的旅游产品群、联合塑造区域旅游形象、联合开拓旅游市场是促进桂台农业旅游合作,创新区域竞争力的关键。
【关键词】桂台农业旅游;竞争与合作;模式
【作 者】韦复生,广西民族大学商学院院长,教授。南宁,530007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09)01-0184-008
The research on Modes of the Agricultural-Tourism Competitiveness & Cooperation between Guangxi and Taiwan
Wei Fu Sheng
Abstract:At present,the main problems of agricultural-tourism competitiveness & cooperation between Guangxi and Taiwan are as:few forms,non-sustainable and imperfect coordination mechanism. In order to achieve Win-win,the fundamental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agricultural-tourism cooperation between Guangxi and Taiwan is integrating the relative comparative advantages of resources,and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resource allocation. The practice of recently agricultural-tourism cooperation has proved that the direct flow of resource elementspromotion and integration are the rational choice for the two sides;that the complementarities of tourism products groups construction,the joint of shaping district tourism impressions and exploiting tourism market are the key to promoting the agricultural tourism cooperation and district innovation competitiveness.
Key Words:Guangxi and Taiwan Agricultural Tourism;Competitiveness & Cooperation;Mode
农业旅游是把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空间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游览、品尝、休闲、体验、购物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态,即以农、林、牧、副、渔等广泛的农业资源为基础开发旅游产品,并为游客提供特色服务的旅游业的统称,也称观光农业、旅游农业、乡村旅游等。农业旅游主要是为那些不了解农业、不熟悉农村,或者回农村寻根,渴望在节假日到郊外观光、旅游、度假的城市居民服务的,其目标市场主要在城市居民。农业旅游的发展,不仅可以丰富城乡人民的精神生活,优化投资环境等,而且达到了农业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随着台湾政治格局的变化,两岸关系逐步趋向缓和,桂台间的各项合作也呈逐渐发展趋势。目前桂台农业合作发展迅速,截至2007年5月底,广西累计引进台资农业企业1400多家,合同利用台资17亿美元,实际到资10.5亿美元;引进农业优良品种2000多个,设备4000多台(套)。桂台区域农业旅游合作开始呈现出良性发展的态势。
一、桂台农业旅游合作的现状分析
1.以纵向合作为主,横向合作不足。广西从1981年开始接待台湾游客,1987年台湾放宽台湾同胞来大陆观光的限制以后,前来广西旅游的台湾游客逐年增多。1988年至2007年20年间,台胞到广西旅游观光的人数累计已达405.56万人次;台湾游客已成为广西最重要的客源市场,台胞来访的目的也由早期的单一探亲旅游,向观光、休闲、度假、商务、求学、探亲和交流等多方向、多领域发展,并逐步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旅游客源市场。但我们也不难看出桂台间的这些合作都是同行业的纵向合作,而缺少一种跨行业的横向合作,特别是农业旅游所占的比例很小。在现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单纯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跨行业的横向合作正是桂台间要探索的新方式。横向合作也称交叉合作,是两者以上的综合,主要是不同部门、不同行业围绕某个主题进行的合作。这种合作可以是企业之间、产业之间、政企之间进行的全方位合作或全面合作。随着竞争的激烈,企业多角化战略的不断应用,这种交叉合作已越来越为各行业所采用,这种形式也将成为今后旅游合作的主要形式。
2.合作的层面单一。首先,区域合作不平衡。在已经实现的桂台各项合作中我们不难发现,目前桂台合作的区域多局限于旅游城市,如桂林、南宁等,纵深地带的百色、河池、崇左等地与台湾的合作则较少。而从农业和旅游的发展来看,内陆的欠发达地区正是广西与台湾方面合作的优势所在。首先,欠发达地区保持着较完整的传统生活方式;其次,在那些地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可开发利用;再次,那里环境优越、土地肥沃,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生长。这些优势都为开发农业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所以桂台间的合作,特别是农业旅游方面的合作不应该只局限于沿海,应该不断推向内陆。其次,旅游与农业的合作层面不够。在国家不断对农村实行优惠政策的同时,我国2006年旅游主题也相应为“中国乡村游”,提出了“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的口号。这种环境就要求农业与旅游要有较好的融合,实现农业与旅游业合为一家。但现在桂台农业和旅游方面的合作还停留在单层面,没有实现双方的多层面合作。许多专家提出了关于桂台间合作的构想,可总体来看,他们的设想也都是单方面的旅游或农业的合作,而缺少农业和旅游业合作的构想。纵观当今世界各行业的发展模式,要适应市场的需求,仅靠本行业自己的实力是很难发展壮大的,要不断与外界沟通。寻求同行业间合作的同时,还要将目光放远,寻求其他行业的合作。农业和旅游的合作正顺应了这种发展的需要。所以桂台间要进一步实现农业与旅游的结合,将合作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3.合作的不可持续性。一是政府间合作态度的不稳定性。由于政治原因,台湾长期保持着与大陆对立的状态,虽然在马英九当政后有所缓和,但总体的形势不明朗,在这样的形势下,桂台间的合作将随着双方态度的改变而不断发生变化。如上世纪90年代初台商投资就受到两岸紧张关系的影响,对大陆的投资重点由南部沿海转向了浙江、江苏等省市,从而给广西的经济带来了冲击。两岸政局的变化是桂台旅游合作不可持续的重要因素。二是环境的不可持续性。在目前农村经济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农民无法从农业中得到相应的收入,部分农民就可能采取偷盗形式砍伐树木,捕捉各种国家保护动物,从中获取相应利益的违规手段,从而破坏了原始的自然环境。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合作的不可持续性。同时在合作中,外界物种的引进也会破坏原来的生态系统。此外还有社会、文化、经济学等方面也包含合作的不可持续因素。
4.协作与竞争之间的协调机制仍不完善。竞争与合作是当今旅游业发展的两大热门话题,是旅游业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同样桂台的合作既存在激烈的竞争,又有紧密的协作,竞争与协作在桂台合作过程中并不是对立的,两者表现为混合交错的关系。如今的桂台合作过程中却没有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如在农业方面引进了台湾的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当品种在广西培育成熟以后必然会给台湾的农产品带来巨大压力,形成竞争的局势。
二、影响桂台区域农业旅游合作的因素
1.缺乏健全的体制。要规划一个区域的发展,有健全的体制是前提。虽然桂台间很早就开始进行合作,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合作的趋势也逐渐增强。但由于区域间政治的敏感性,在长期的合作过程中还没有建立起一种健全的体制,导致桂台间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流动等方面产生诸多不利因素,使合作还无法走上正常的轨道。
2.信息的限制。信息畅通是区域合作不可缺少的部分,桂台之间虽只有一水相隔,但由于受到历史关系的影响,相互的信息交流与合作受到各种限制,信息的沟通很不方便。
3.缺少柔性、虚拟的组织协调。为了增进桂台间的合作,两地间进行了各种交流。民间的活动不断,近几年就举行了三届“两岸产业共同市场论坛”,三届“桂台经贸合作交流会”。其中旅游合作、农业合作都是重要的议题。这些活动对桂台的合作有一定的协调作用,但要实现两地间的进一步、更深层次的合作,需要建立更多的、更系统的相关柔性、虚拟民间协调组织。在政治问题一时无法解决的情况下,两岸的民间行业和组织应发挥独特的创造力,在今后的两岸关系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桂林、南宁等市有许多民间行业组织和团体从事对台工作,如果能进一步发挥这些组织和团体的主观能动性及创造力,同时不断结合新的组织,加强与台湾地区民间行业组织的互动合作,一定会为桂台两地的交流合作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4.农村劳动力的大量流失。要实现桂台区域农业旅游的合作,农村劳动力的利用是必不可少的。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也开始加快。许多农村人都向往城市的生活,逐渐由农村走向城市。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觉得农村的生活缺少趣味和挑战,都开始走出农村,走上进入城市的打工之路。农村缺少了这些年轻人,就无法给农业旅游合作注入新鲜血液。除以上的因素外,还有法律、人文、观念等方面的因素都将给桂台区域农业旅游合作带来影响。
三、实现桂台区域农业旅游合作的保障体系
1.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区域性合作的发展需要一个制度的保障和支撑。
(1)农业旅游开发研究机制。要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长期合作,需要建立起一个共同开发机制。此机制包括农业和旅游业中的相关权威人士,定期举行农业旅游结合的讨论,共同研究农业旅游合作的方向,开发出新的农业旅游项目,从而给农业旅游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实现桂台区域农业旅游合作的长足发展。
(2)区域利益协调机制。一方面要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遵循机会平等、公平竞争的原则,使桂台区域内各地区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和分享区域经济发展成果的权利;另一方面要根据利益兼顾、适当补偿的原则,建立区域经济利益补偿机制,对因参与区域分工而暂时蒙受损失的一方或因自我发展能力相对较弱而处于相对落后的地区在资金、技术、人才和政策上给予适当的支持和相应的补偿。如在引进台湾新品种和先进技术之后将给台湾的农产品销售带来影响,就可以采取给予台湾相应补偿的方法来降低台湾方面的损失,达到双赢的目的。
(3)物流运输机制。两岸相互往来,物资运输是必然的。广西目前的物流系统总体上还落后台湾很多,两地缺乏交流,应该建立一个交流平台,力求在交流中把各自需求讲出来,然后寻找实现双赢的办法。广西物流机构应该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努力营造一个“大物流”环境,用台湾先进的经验和成熟的能力加上广西过硬的基础设施建设来带动两岸物流的共同发展。
2.建立资本积累体系
实现桂台区域农业旅游的合作首先要解决资金问题,如何更好地积累资金?桂台农业资本劳动比率存在显著差别。台湾农业资金生产率显著低于广西,这表明在桂台两地农业资源配置组合中台湾农业资本要素偏多,如果能让台湾农业资本要素与广西其他资源要素整合,既能提高台湾资本要素配置效率,又能提高广西农业资源的配置效率。过去受政府关系的影响,台商的投资方向从广西转向其他省市,近年来台商对广西的投资又有所回升。据统计,2007年8月份广西合同台资(含第二地转投)1.56亿美元,如今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建立起一种资本积累体系,让外资特别是台资投入广西的农业旅游业中。
3.政府和媒体的支持与合作
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政府主要履行协调、立法、规划与投资等四方面职能,这是世界各国发展旅游业的经验总结。旅游业自身的一些特性要求政府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协调和出台区域合作倾斜政策、旅游法规和实施细则上,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媒体要发挥好自己作为政府部门与普通群众之间沟通的媒介作用,要对农民生产、生活情况进行报道,农民也需要从媒体报道中去认知旅游资源。媒体报道反映农民群众的需要,同时也反映游客体验后的反应,以及旅游开发对农民带来的影响。
4.社区的积极参与
政府合作与支持的同时,旅游地居民的积极参与也是一个重要环节。桂台两地间的旅游合作具有广阔的开放性和包容性,需要社区的关心、支持和积极参与。在合作战略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要为旅游地居民提供一个发表看法、提出意见的舞台和从中获取财富的市场机会,从而掀起全社会支持旅游发展、投资旅游发展的热潮。
5.合理规划,建立最佳结构的生态农业旅游模式。
规划是农业旅游发展的先导。要尽快制定全区农业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明确全区农业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与方向。各区县也应相应发展规划。既要有高起点的总体规划,也要有近中期重要景区景点的控制性建设规划及详细规划。要贯彻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原则。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和可能,成熟一个,建设一个,办好一个。要充分利用区域内的现有基础条件,因地制宜、科学布局、争取创造最佳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四、桂台区域农业旅游竞争合作模式
1.桂台区域农业旅游竞争合作模型构想
在桂台的农业旅游合作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竞争。这种空间合作与空间竞争是旅游地空间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笔者认为,桂台间发展农业旅游合作时应该倡导“竞争性合作”或“在合作中竞争”的模式,而核心-边缘理论是比较适合的指导理论。美国学者弗里德曼提出的核心-边缘理论是解释经济空间结构演变的常用模式。他认为,在若干区域之间会因多种原因个别区域率先发展起来而成为“核心”,其它区域则因发展缓慢而成为“边缘”。总体上,核心居于统治地位,而边缘则在发展上依赖于核心。任何不同尺度的旅游空间结构基本上都可以简化为核心-边缘结构。核心区与边缘区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通过区域间的相互联动,核心区与边缘区的位置可能变化,并有可能形成新的核心-边缘结构。核心-边缘理论为区域旅游合作的实施提供了理论的可能性。区域内各旅游地的合作开发都可以被视为一个独立的核心-边缘结构,核心区和边缘区彼此相互平衡。通过合作,各旅游地以往的平衡被打破,传统的行政区划被突破,重新组建一个新的区域旅游空间核心-边缘结构,并形成新的核心区和边缘区。我们可以就核心-边缘理论将桂台的农业旅游合作分为“大核心-边缘”和“小核心-边缘”。桂台区域农业旅游空间竞争合作模型的结构如图1所示。
(1)大核心-边缘。“大核心”是指广西地区,而“边缘”则是附近的省市,主要指台湾(图2)。广西在核心中发挥其地理与资源的优势,一方面不断吸引外部资金、技术的投入,特别是对台湾资金、技术的引进,发展农业旅游;另一方面可带动广东、福建等省农业技术的进步。台湾作为边缘则加强与广西农业旅游的合作,在投入资金的同时,不断开发岛内赴广西旅游市场。
(2)小核心-边缘。小核心-边缘是针对广西内,以各大旅游景区为核心,如桂林、柳州、南宁、北海等地,发展其边缘县市的农业旅游。这样以大景区为依靠来带动广西内农业旅游的发展,同样实现边缘欠发达地区农业资源、劳动力资源的充分利用。图3展示的就是进入南宁的旅游者在其边缘地区进行农业旅游构想。
1.南宁乡村大世界 2.南宁市八桂田园 3.南宁花花大世界 4.南宁香满园生态园
5.南宁大王滩水利公园 6.北海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园 7.北海北生绿色产业技园
8.防城白龙珍珠港 9.防城港京族渔村
图3 南宁核心-边缘农业旅游图
2.竞争合作模式
(1)规划发展具有特色的农业旅游合作形式。在竞争合作模式中,要实现“竞争性合作”或“在合作中竞争”就要建立起别具特色的合作形式来适应其发展。
第一,基础设施开发合作。采用“台湾资金+台湾技术+广西基础设施”的模式进行合作开发,加快发展广西欠发达地区的农业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使广西地区经济结构得到改善,从而为桂台区域农业旅游合作的开发打下良好的铺垫。
第二,自然资源开发合作。采用“台湾资金、技术+广西资源+大陆市场”模式,在具体的操作上,可以由台湾企业单独投资开发,也可以把资金、技术注入到广西相关企业实行联合开发。针对广西地区自然资源的优势,可以采用“台湾公司+广西农业基地+大陆市场”的模式,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进一步转化为市场优势。如台湾一些水果、花卉、蔬菜、谷类企业可以在广西地区建立原料基地,既有利于拓展自身的生存空间,也有利于广西地区发挥土地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同时也为桂台区域农业旅游的合作提供保障。
第三,经济技术开发合作。在高新技术产业化、企业品牌创造、技术改造等方面,桂台地区之间可以开展灵活多样、互惠互利的经济技术合作。可采用“台湾资金、技术、人才+广西土地+大陆市场”的创业道路,也可以采用技术投资、技术入股等方式,走“台湾技术、人才+广西资金、土地+大陆市场”的道路,把技术、人才优势转化为经济利益。
(2)农业旅游合作中竞争关系的处理
农产品的竞争。桂台两地农产品的竞争态势,一是在第三方市场构成竞争关系的农产品,以水产品、水果为代表;二是两地单方面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可能冲击另一方的农产品。这样桂台农产品贸易互竞可能大于互补,所以从长远来看,在桂台建立区域农业旅游合作体系后,可以对两地的农业合作进行宏观区域布局,加强两岸农产品运销体系和制度合作,同时可以调整广西农产品贸易政策,进一步促进合作,减少不必要的竞争。
旅游的竞争。主要面对的是外部环境的竞争。在广西方面,2007年接待境外游客人数已被江苏、浙江两省超过,从长期保持的全国第四位落到第六位,总体原因是广西旅游业的区域竞争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台湾方面,根据台湾观光局公布的统计资料,台湾入境旅游人数2007年达到337.8万人次,与亚洲主要旅游目的地如香港、泰国、新加坡、韩国、印尼等相比,到访台湾的国际旅客数明显偏少。与香港比较,台湾的面积与人口远多于香港,旅游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也毫不逊色,但赴台湾的游客仅相当于香港的20%。究其原因,与台湾只满足于民众岛内休闲的功能,长期忽视开发赴台的旅游市场有很大关系。在这样激烈的外部竞争环境之下,桂台区域农业旅游合作区的构建,可以形成一个强大的旅游区与外界抗衡,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3)市场合理定位开发
桂台区域农业旅游合作中,市场的开发是个重要环节。只有开发出广阔的市场空间,才能达到合作的目的。
内部市场。目前,台湾游客已成为广西最重要的客源市场,在入境旅游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广西丰富的旅游资源也成为台商投资的重点。截至目前,到广西投资旅游业的台资企业已有数十家,投资总额达40多亿元人民币,投资领域涉及景区景点、文化娱乐、休闲度假、商品购物、宾馆饭店等多方面;特别是桂林乐满地休闲世界、愚自乐园、冠岩、世外桃源、玉林云天文化城等一批重大台资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给广西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广西旅游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桂投资旅游项目,台商们也取得了优厚的回报,企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知名度不断提高。如桂林乐满地休闲世界于2007年被评定为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愚自乐园、世外桃源、冠岩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桂林乐满地度假酒店还被评定为五星级酒店等等。
广西居民到台湾旅游还受到很多限制,但正趋于解决。
外部市场。一是境外旅游者互送开发。据统计,台湾近几年每年平均接待境外旅游者240.04万人次,广西接待境外旅游者(不包括台湾同胞)的人数也逐年增加,已接近年接待200万人次。如果能够加强客源的协作,互送游客,对桂台两地来说这一部分是具有相当潜力的客源市场。二是协作开拓国际客源市场。两地在整合各自旅游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可共同组合、包装整体旅游产品,形成“桂台旅游”品牌,联合开展对国际市场的促销,提高市场占有率。其次,两地可利用各种媒介进行相互间的对等宣传促销,在协作区域内增强影响力,培育市场增长点,在此基础上联手开展针对区域外客源市场的宣传促销,树立旅游合作区的整体形象。
五、桂台农业旅游空间竞争合作措施
1.构建互补的农业旅游产品群。桂台农业旅游资源具有互补性或相似性,且各自都具有自身核心竞争力。一是资源的互补性。桂台两岸自然气候相似,农作制度相通,作物品种相近。广西幅员广阔,农业资源丰富,劳动力充沛,但资金困难,技术较差、人才缺乏、开发能力较弱;而台湾地狭人稠,农业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劳动力少,农业成本高,但资金、技术、人才优势明显。二者合作建设农业旅游景区,可以相得益彰。二是产业的互补性。桂台两岸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虽然双方都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但层次不同,台湾受资源与环境的制约,致力于发展以高新技术为中心的新兴产业和精致农业,需要转移传统的种养业和加工业。广西农业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阶段,农业结构较单一,专业化、规模化、机械化水平低,管理滞后,并且地区发展不平衡,接纳台湾农业产业转移既有其必要性,也有较大的空间。三是市场的互补性。台湾农业是双重性的外向型农业,即依赖出口,如猪、鸡、鱼、花卉等产品,又依赖进口,如饲料、牛肉、牛奶等。广西既可为台湾出口产品提供广阔市场,又可成为台湾紧俏农产品的供应地。因此,两岸农业和农业科技合作可以实现彼此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优化组合,充分利用,而且这种合作具有长期性和不可取代性,也是增强两地在全球的竞争力的共同需要。
当然在桂台农业旅游合作时,要强调区域的整体特色,协调好整体旅游发展的相关问题,在开发过程中须对农业旅游路线进行整体设计,对农业旅游产品组合搭配,从而形成互补性的旅游产品群,以联合和合作的优势来构筑两地旅游的总体优势和竞争力。
2.联合塑造区域农业旅游形象。旅游产品的不可移动性,决定了旅游产品要靠形象的传播,使其为潜在旅游者所认知,从而产生旅游动机,并最终实现出游计划。旅游业发达国家开发农业旅游的成功经验是塑造整体旅游形象,旅游开发追求一种将整体而非若干景点作为旅游吸引力因素来推动市场,依靠形象吸引旅游者前来旅游,塑造整体旅游形象。广西玉林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是两地农业对外交流与合作的窗口,是农业旅游的重要基地和辐射源,对推动两岸农业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必须加强规范化管理。二是桂台农业旅游不能停留在“春天看花,秋天收果”的传统低层次产品上。要提高农业旅游产品的层次,首先要提高农业旅游的可参与性,参与性强是农业旅游的一大特点,让游客下地干农活,上树摘蔬果,下海捕鱼虾,上马牧牛羊;其次是提高农业旅游的科技含量,在保持“农味”特色的基础上,加大科技在农业旅游项目上的应用;再次是丰富农业旅游产品的内容,尽可能多地综合粮、果、蔬、畜、渔、草、花等农业资源要素,以丰富的产品组合吸引客流,延长其停留时间,提高其消费水平。
3.共同建设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接待、服务设施建设的投资主体,受行政区划影响很大,是需要政府积极发挥作用的领域。
加强交通设施建设,一是保证进入区域的通道便捷,构筑高效率的内部交通网络系统。旅游地如果交通闭塞,游客难以进入,即使拥有世界级的旅游资源,旅游业也难以发展。区域联合,共同建设进入通道,共同担负费用,可获得成本优势。桂台农业旅游合作,首先是便利台湾游客到广西旅游,双方应共同采取务实灵活措施,积极促成桂林、南宁与台北直航,将桂林、南宁列为最适宜两岸观光的试点城市;其次,授权桂林、南宁航空口岸对台湾居民办理口岸签注工作,使台胞无障碍地往来于桂林和台湾两地;第三,建立两地旅游行业协会的联系机制和旅游企业的协作机制,每年举办桂台旅游合作论坛、桂台观光旅游活动月、桂台旅游形象推介会等活动,促进两地旅游业发展。第四,打造“两地精品环状旅游线路”,具体为:桂林-贺州-梧州-广州-深圳-台北(台湾故宫)-台东花莲县-台中阿里山-南投日月潭-高雄-珠海-佛山-云浮-玉林-贵港-南宁-桂林。
4.联合开拓农业旅游市场。市场需求是发展旅游业的根本动力。参与合作的各旅游地之间的根本关系是竞争,即都为了自身获得最大限度的经济、社会效益,事实上,合作也是为了达到这个相同的目的。在开发桂台旅游市场时各合作单元应顾全整体,而不是各自为政,抢夺市场。
5.保护整体环境。桂台农业旅游在竞争的前提下进行合作可以打破地方本位主义观念和条块侵害现象,兼顾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使开发、利用与保护相结合,保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参与竞合的各个主体,对于保护环境应采取两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在规划期以整体、系统的思想来开发旅游资源和建设旅游基础设施,保持整个区域的协调性和旅游产品的完整性,并对旅游地总体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估,确定合理的环境容量;二是在开展旅游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设计旅游线路和宣传促销,引导旅客流向,尤其是在旅游旺季,一些旅游热点已出现拥堵甚至“井喷”现象,合作区内的温、冷旅游点可起到分流的作用,降低旅游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同时还要随时对旅游环境影响进行评估,采取切实的措施保护旅游环境,对既成事实的破坏进行合作研究、治理。
参考文献:
[1]黄小品.区域产业政策与中国农村区域协调发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305.[2]邹统钎.北京市郊区旅游发展战略研究——经验、误区与对策[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3]吴必虎.大城市环城游憩带(REBAM)研究[J].地理科学,2001,21(4).[4]周晓芳.广州都市农业旅游发展探讨[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2,23(2).[5]郭焕成.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238.[6]翁瑾,杨开忠.旅游空间结构的理论与应用[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5[7]保继刚等.城市旅游:原理.案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144-145.[8]吴必虎,伍佳.杭州市本地居民休闲游憩行为与偏好研究[C].现代休闲方式与旅游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北京联合大学,2006:361-366.[9]Lieber S R,Fesenmiaier D R.Recreatio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M]. Lodon:E& FN Spon Ltd,1983:103.[10]卞显红.城市旅游空间分析及其发展透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26.[11]尹贻梅.旅游空间竞争合作分析模型的构建[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26(2).
〔责任编辑:袁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