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市农牧结合创建畜牧小区的实践与思考
2009-04-23邵为民黄炳荣
邵为民 黄炳荣
摘要介绍了临安市乐平乡双平村创建畜牧小区的做法、取得的成效、启示,为农牧结合、种养业协调发展提供了生态养殖模式。
关键词畜牧小区;农牧结合;浙江临安
中图分类号 F30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4-0228-02
临安市近年来对畜牧业提出了“注重规模场建设,突破非规模化养殖场污染治理,因地制宜建畜牧小区”的发展思路,把畜牧业的生态养殖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通过畜牧业的退村进山、统筹发展、规范管理,初步摸索出了一条以适度规模养殖为基础、种养业协调发展的生态养殖模式,其中,乐平乡双干村兴建畜牧小区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1主要做法
乐平乡双干村是个传统的养猪村,全村共有农户127户,总人口416人,不同规模的生猪饲养户有102户,占全村总户数的80.3%,生猪养殖是该村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按照临安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乐平乡党委、政府和双干村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兴建畜牧小区的发展思路。在离村庄1 000m外的大塘坞调换、租用土地超过3hm2,兴建畜牧小区。大塘坞三面环山,隔离条件好,而且山上有茶叶、板栗等经济作物超过13hm2,周边还有桑园16hm2。小区于2005年开始动工建设,2006年11月完工,共投入资金290万元,新建猪舍23幢,新引进长嘉母猪200余头,同步建造11个20m3的二级畜粪排泄物沉淀池,1个300m3的沼气池及配套设施。目前,11个规模养殖大户已进入小区,常年存栏生猪3 500头左右。为使养殖排泄物得到充分利用,在板栗山上建造了2只贮存池共100m3,用于贮存沼液,将贮存的沼液通过管道灌溉系统送入板栗林和桑园,并采用干湿分离技术,将鲜粪通过堆积发酵后,用作桑园、茶园的有机肥,使养殖排泄物得到综合利用,实现零排放。
2取得的成效
乐平乡双干村生猪生态养殖模式,不仅解决了养殖污染问题,而且提高了规模养殖效益,同时也破解了制约畜牧业发展的用地瓶颈,促进了种养植业的协调发展,实现了生态牧业发展与保护环境“双目标”。
2.1降低管理成本
一是通过集污纳管系统将污水自动排入沼气池,然后通过自动排灌系统将沼液输送到板栗林、茶园、桑园中,无需人工排污。另外,小区实行统一管理后,养殖户每天只需在小区内上班4h左右,其余时间可以从事其他农业生产,从而节省了管理成本。
2.2规模养殖效益增加
进入小区以后,养殖户全部实行自繁自育,平均每户饲养长嘉母猪25头,每头仔猪降低成本100元;通过统一采购饲料,每头肉猪可降低饲料成本30元;通过规范化管理,猪的品种得到了提高,活猪的销售价可提高0.1元/kg,按100kg/头计,每头猪可增收10元,三者共计增收140元/头。2008年共出栏肉猪6 060多头,增收近85万元。
2.3种植业效益增加
小区周围13hm2板栗、茶叶和16hm2桑园全部使用小区提供的有机肥,2008年节省化肥成本近20万元。板栗的产量比往年未使用有机肥时提高近10%,板栗颗粒饱满,鲜亮光泽,市场销售价格比同类产品高近20%,总产量达55t,总产值达33万元,增收8万元;13hm2的优质桑园也提高了该村的蚕茧质量,2008年全村蚕茧增收近8.9万元。
2.4生态效益明显
小区建设解决了该村原有的人畜混居现象,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对小区内养殖排泄物实行“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达到养殖污染排泄物零排放,改变了养殖环境,生猪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同时改善了山地土壤肥力。
2.5社会效益显著
畜牧业用地紧张一直是困扰产业发展的瓶颈,如何充分挖掘现有土地资源、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是各级政府面临的问题,双干村利用闲置山地,实施“退村进山”发展畜牧业的模式,恰好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3几点思考
3.1要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兴建畜牧小区的目的就是要实现人畜分离,改善村庄环境,提高居民生活品质。而新农村建设就是要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对于山区农村来说,二者相辅相成。因此,要把兴建畜牧小区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中,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双干村把兴建畜牧小区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口,符合该村主导产业发展的实际,也顺应了村民要求,还提高了村民的生活品质,可谓一举多得。
3.2要与种植业、农牧业结合,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双干村从实际出发,在远离村庄、又有茶园和板栗的大塘坞兴建畜牧小区,每户饲养20~30头母猪,小区内常年生猪存栏3 500头左右,对养殖排泄物采取干湿分离和厌氧发酵技术,污水经处理后通过管道接入两边山上的贮存池,作为板栗、茶园的有机肥,而干粪则用于桑园,达到了农牧结合、资源循环利用的要求。同时大塘坞三面环山的特殊位置构成了动物防疫的天然屏障,减少了疫病传播和感染概率。因此,通过适度规模发展,既消纳吸收排泄物,又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牧业增收。
3.3要与村级合作经济组织结合起来,统一管理,规范运行
双干村由村生猪合作社为主体兴建畜牧小区,通过对首批进入小区的11户养殖户实行“统一种猪引进、统一饲料供应、统一防疫消毒、统一污染治理、统一产品销售”的“五统一”制度,既把原来分散的养殖个体联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合体,又推进了畜牧标准化养殖技术的运用,从而规范了合作社管理,促进了产业升级。
4参考文献
[1] 高巍.改进养殖模式,发展养殖小区[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8(2):98-99.
[2] 周典双.畜牧养殖厂(小区)发展问题初探[J].养殖与饲料,2008(12):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