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县丘陵山区高标准现代农田建设初探
2009-04-23叶开祥
叶开祥
摘要阐述了建设高标准现代农田的含义和战略意义,分析探讨了尤溪县丘陵山区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烟田基础建设和机械连片平整土地等3种高标准现代农田建设模式,提出了加快推进尤溪高标准现代农田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建设;意义;模式;建议;福建尤溪
中图分类号S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4-0196-02
尤溪县地处福建省戴云山北坡的丘陵山区,全县总人口42.0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74万人。土地总面积34.25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22.25万公顷,农业生产条件较平源差,中低产田面积大,粮食生产水平低。因此,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搞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努力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才能促进人口与自然和谐协调发展。
1高标准现代农田建设的含义
高标准现代农田建设就是在现有基本农田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标准,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完善现有农田水利、农田防护林和农业机械化体系,将现代化农业技术进行综合组装配套应用,达到旱能灌、涝能排,增加抗御自然灾害能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使农业生产达到可持续健康发展。具体包括:①单位面积的农产品产出率和效益率必须高与当地平均水平的40%~50%;②土壤肥力较高,保肥保水能力强;③田旱能灌、涝能排;④地下水位低,土壤无冷、烂、锈、毒等障碍物;⑤机械化作业水平较高,机耕面积和运输能力要达到100%;⑥具备高科技应用的生态环境条件。
2建设高标准现代农田的战略意义
尤溪县是个山区农业大县,农业生产在福建省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23万吨左右,是国家和福建省商品粮基地县,多年来,为全省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但由于尤溪县耕地资源紧缺,田块面积小、形状不规则,田坎系数大,标准农田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粮食单产水平的提高。据调查,全县中低产田面积达1.52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68.45%。按现实生产水平以粮食计,平均产量9 930kg/hm2,比耕地中产田平均产量低1 070kg/hm2左右,比高产田平均产量低3 850kg/hm2。因此,在扩大耕地面积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实施高标准现代农田建设,着力提高单位面积耕地的产出率,既是国家的唯一选择,也是农民的唯一选择。寓粮于田,加快推进现代标准农田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宏伟工程,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效办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支撑条件,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3尤溪县高标准现代农田建设的模式与效益分析
3.1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模式
2002年以来,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的大力支持下,尤溪县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连片开发、规模推进。在项目区实行水利工程和农业措施挖掘土地增产潜力,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截至2007年底,全县共投入资金2 000多万元,共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 800hm2。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措施,使项目区有810hm2耕地建成高标准现代农田,进一步提高了单产,耕地粮食生产能力达13.5t/hm2以上,农产品产出率和效益率分别高于当地平均水平的41.2%和41.7%。
3.2烟田基础建设模式
为了改善尤溪县基本烟田基础设施条件,降低烟农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稳定种植规模,实现烟农“轻轻松松种烟”,提高烤烟生产整体水平和烟叶质量,增强烤烟发展后劲,自2005年以来,全县共投入资金3 842万元,共完成基本烟田基础建设工程面积3 360hm2,其中1 067hm2农田建成高标准基本烟田,采取“烟—稻”种植方式,提高种植效益。据台溪乡、洋中镇等地调查,通过烟田基础建设的高标准农田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烟叶平均产量达2 625kg/hm2左右、水稻产量达10.47t/hm2以上,农产品产出率和效益率分别高于当地平均水平的40.6%和42.6%。
3.3机械连片平整土地模式
2006年开始,尤溪县积极探索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有效途径,在溪尾乡、西城镇的6个村推行挖掘机连片平整农田模式,共投入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项目资金1 181万元,按格田化每块1 333~4 000m2的标准进行建设,将项目区农田改造成“田成方、渠相通、路成网、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机能运、地肥沃、产出高”的现代标准农田400hm2,其中新增耕地12.2hm2。通过机械化连片平整措施,土地相对平整误差范围在3~5cm之间,农田排灌顺畅,机耕面积和运输能力均可达到100%。实现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节水达30%~40%,化肥利用率提高15%,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农产品产出率和效益率高于当地平均水平的43%以上,实现增收9 000元/hm2以上。
4加快推进高标准现代农田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4.1坚持规划先行
科学合理地制订规划是搞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前提,要本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讲求实效”的原则,抓住国家集中力量支持粮食基地建设、发展粮食产业的有利时机,结合尤溪县实际,编制全县农田标准化建设规划。规划要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先易后难,要把农业生产基础好、见效快、示范引带作用强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耕地优先列入标准化农田建设范围。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明确主攻方向,分期分批组织实施,力争用7~8年时间将全县60%的农田建设成高标准现代农田,从而进一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4.2坚持科技先导
高标准现代农田建设,必须以技术成果为支撑,依靠科技进步,进一步提高综合效益。要建立“产、学、研、政”合力推进建设的有效机制,大力提高建设高标准现代农田的科技含量,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和农业“五新”技术,努力提高标准农田运行质量。对于肥力状况较好的田块,要用养结合,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对地力欠缺的,则要进行培肥改良、合理调整种植制度、增施有机肥、平衡施肥和测土配方施肥等,努力提高土壤肥力。用较少的增量调动较多存量,通过高标准现代农田整理,取高垫低,合并地块,降低田坎系数,使耕地净面积达到3 %以上,单位面积的农产品产出率和效益率比当地平均水平高40%~50%。把项目区建成高效农业示范区、现代农业引领区、新农村建设先行区。
4.3坚持政府主导,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标准化农田建设是一项投资较大的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工程,需大量的建设资金。要在2015年实现建设目标,从2009年开始,每年建设任务在1 330hm2以上,投入标准以3.45万元/hm2计算,年需投入资金4 600万元左右,能否落实解决好这些资金是尤溪县标准化农田建设能否按期实现的关键。因此,要着力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形成多元投入、保障有力的建设格局。要采取政府投入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农户自愿投入为补充、其他经济组织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要扩大政府公共投资,以项目县为平台,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将土地开发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省级商品粮基地中低产田改造、烟田水路配套、土地整治复垦等建设项目资金全部纳入现代标准农田建设,实行统筹安排,集中力量办大事,以区域为单位,以项目为单元,做到“渠道不变、管理不乱、统筹安排、各投其资、各记其功”。建立现代标准农田建设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并放大财政资金的带动效应,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利用“一事一议”民主决策制度,让广大农民群众成为现代标准农田建设的主体,引导他们自愿参与和积极投工投劳,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群众主体2个作用,提高项目建设效益和项目资金使用率。在项目建设中严格管理,完善项目建设管理监督机制,建立专家评审,项目招投标,项目监理,市、县两级验收,项目绩效评估等制度,确保标准农田建设的质量和效益。在实施过程中,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职能,有关职能部门分工合作,共同为项目实施营造宽松、规范的外部环境。
4.4坚持维护主体合法权益,正确处理土地产权关系
标准化农田建设涉及到田块重整、村镇之间界线的调整,还牵涉到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在标准化农田建设过程中,要尽力避免村界调整,依法维护集体土地所有权,保障集体和农民的合法权益。要从有利于生产和管理的角度来调换地块,使村界清晰。在项目完成后,要按照建设前确认的土地面积重新划回农户,切实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承包期内,农户有权依法自主决定其承包地的流转和流转形式(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迫和阻碍。要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在充分尊重项目区农民群众意愿的前提下,鼓励农村大户和能人承包、租赁、反租倒包,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以实现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和专业化生产,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