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速发展毕节地区马铃薯特色优势产业的思考
2009-04-23唐义
唐 义
摘要阐述了当前毕节地区发展马铃薯特色优势产业存在的基本问题,并提出了今后发展马铃薯特色优势产业的建议,以期为加速毕节地区马铃薯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马铃薯;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措施;贵州毕节
中图分类号S5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4-0080-02
毕节地区地处贵州省西北部、滇东高原向黔中山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介于东经103°36′~106°43′、北纬26°31′~27°46′之间。总面积26 853km2,占贵州省总面积的15.24%,境内平均海拔1 400m,最高海拔2 900.6m,最低海拔457m,其中3/4的地面海拔在1 200~2 200m之间。毕节地区地形地势复杂,具有冬暖夏凉、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雨量充沛等气候特点,非常适合马铃薯生长。
马铃薯在毕节地区种植具有种薯退化慢、生长茂盛、健壮、种薯质量好、产量高、面积大等优势。据统计,2003~2005年毕节地区马铃薯播种面积平均为16.23万公顷,占贵州省播种面积的1/3以上,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26.23%,平均总产量为283.25万吨,占粮食产量的24.61%,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粮食作物的第2位,2007年播种面积增至21.33万公顷,总产量350万吨,分别占贵州省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的36%和41%,是贵州省最大的马铃薯产区,是全国马铃薯四大主产区之一。目前,毕节地区马铃薯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26.6%,仅次于玉米,人均可从马铃薯生产中获得300元以上收入,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全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为了加速毕节地区马铃薯产业发展,笔者就做大做强毕节地区马铃薯优势产业进行了初步分析,以期为毕节地区马铃薯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1马铃薯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马铃薯是毕节地区主要的高效优势作物,开发马铃薯产业对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具有龙头带动作用,进而将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十五”以来,随着全区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良种化程度的提高、栽培技术的不断进步,企业加工能力不断提升,产业链条不断延长,使马铃薯产业稳步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马铃薯产业已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柱产业。但是仍然存在良种覆盖率低,整体生产水平不高;种薯繁育体系不健全,运行机制不完善,优质品种选育和种薯繁殖供应跟不上生产需求;马铃薯加工能力不足,加工层次低,产品结构单一,缺乏市场竞争力;马铃薯基地建设步伐缓慢,品种多、乱、杂的现象突出,造成马铃薯商品性质差,竞争力不足,效益低;马铃薯保鲜和贮藏技术落后;专业技术人员相对缺乏和新产品开发滞后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毕节地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步伐和发展水平。
2马铃薯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应有的基本思路
发展马铃薯产业的基本思路是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以马铃薯产业的品种专用化、种薯脱毒化、种植区域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经营产业化开发为中心,以企业的机制创新、整合重组、技术改造为重点,以扩大面积、提高单产、增加总产、优化结构、改善品质、提高档次为突破口,进一步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实现毕节地区马铃薯产业的优化升级。
3加速马铃薯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措施
3.1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增加投入
在任何一个地方发展一个支柱产业,起步阶段都必须依靠一定程度的行政指导,在行政手段的牵引下,逐步将产业发展带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因此,毕节地区发展马铃薯产业也不例外,要加强领导,充分发挥各级行政部门的作用,加强宣传指导和督促检查,确保种植规模、技术措施等落到实处。要加强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制定工作方案、实施细则,出台优惠政策、奖励制度和保障机制,明确相关方针政策和基本原则,并在财政、税收、价格和政策等方面给予扶持,有关县(市、区)政府要结合自身实际,提出并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创建马铃薯产业建设多元投资,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加大政府、社会资金的投入,特别是企业对马铃薯产业的投入,推动企业成为马铃薯产业投入的主体。要将毕节地区农业产业化、科技等方面的产业资金在一段时间内集中用于该产业的发展,全区各级政府与科研部门、农技推广部门要正确引导农民进行品种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生产,对农民生产投资进行小额贷款和适当补助,动用一切可以应用的奖励扶持手段,推动毕节地区马铃薯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3.2整合资源,搞好育种和种薯繁殖
紧抓国家对良种进行补助的政策机遇,扩大脱毒马铃薯种薯生产规模,健全种薯质量控制体系和检测机构,确保种薯质量。要加快脱毒种薯推广速度,使其覆盖度达到85%以上,最终实现马铃薯种薯脱毒化、品种专用化。鉴于目前毕节地区马铃薯种质资源和技术力量分散、形不成合力的实际,组织毕节地区农科所及各县(市)农科部门,整合种质资源和技术力量进行育种攻关。要建立种质资源库,采取资源和成果共享的办法,运用常规育种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方式选育高产优质抗病的专用型新品种,以专用型马铃薯品种选育和脱毒种薯繁育等技术为重点,积极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要不断提高脱毒原原种、原种及各级种薯繁育田生产规模,加快种薯繁育与推广,提高优质种薯普及率。要加快马铃薯贮藏条件的改造和建设,切实提高马铃薯基地建设的科技含量。要加快原原种(苗)繁殖,建立地区繁原种,县(市)、乡繁殖一、二级种的地、县(市)、乡三级种薯繁殖体系,扩大规模,生产足量的种薯,除保证毕节地区生产用种外,主要外销贵州省其他地区及南方省、区和出口。
3.3培育市场主体,壮大龙头企业
毕节地区马铃薯产品知名品牌少、市场份额有限、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根本原因是缺少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牵动力强、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应通过举办各类马铃薯节、研讨会等活动,扩大宣传,吸引更多国内外投资者加盟马铃薯产业开发。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以威宁“中国南方马铃薯脱毒种薯之乡”品牌为依托,争取更多品牌的尽快认定、认证,努力把毕节地区马铃薯产地做成国内著名、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推动全区马铃薯产业快速发展。要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加快企业改制步伐,并通过与区内外大企业的合作,推进技术、管理和科技创新,加速加工转化能力,努力提高马铃薯产品品种和品质。
3.4组织实施马铃薯产业化工程项目
要组织全区有关县(市、区)实施马铃薯产业化工程。由贵州省毕节地区农业局牵头,农科所和各县(市)农业局参加,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制订发展规划、目标任务和实施措施。以推广优良品种为突破口,改革传统种植方式,采用先进的综合配套技术,提高马铃薯生产水平,以生产量足质优的商品薯和加工原料薯,满足区内外、省内外及国内外市场需求。
3.5进一步深化省际、国际合作
进一步深化马铃薯的省际、国际合作,特别是与国际马铃薯研究中心、东南亚国家的合作。通过引进种质资源、品种、技术、企业和派出相关人员去考察、研修学习,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和政策,进一步加强毕节地区与他们在育种、科研、产品加工、营销等方面的合作,提高毕节地区马铃薯科研、生产水平和创新能力,促进毕节地区马铃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3.6组织建立马铃薯专业合作社
积极组织建立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巩固发展马铃薯 “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模式,发挥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在种植、销售方面的优势。增加政府、科研部门、企业和专业合作社间的相互协作和支持,建立利益调节协调机制,提高企业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专业化水平,增强毕节地区马铃薯产业的市场开拓能力。
3.7创新产业观念,实施超前战略
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毕节地区马铃薯产业在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全社会增强发展马铃薯产业的意识。并将马铃薯产业列入毕节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发展规划,尽快将加工专用马铃薯新品种特别是脱毒种薯列为该区良种补贴范围,这将创新毕节地区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机制和体制,达到早安排、早规划、早落实、早成效,实现毕节地区马铃薯产业发展的超前战略。“十一五”期间是毕节地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马铃薯产业升级、拉动地方经济新发展的转折时期,要保证马铃薯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就要统一规划布局,实现专业化、标准化生产,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摒弃以面积求产量、以高成本求效益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通过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推进整体产业进步,组建大型龙头企业集团,实施名牌战略,将马铃薯产业建成毕节地区经济支柱型产业,建成中国马铃薯种薯、商品薯、优势产品的生产基地,彻底改变毕节地区是马铃薯生产大区而不是强区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