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半凉山类型区马铃薯“3414”肥效试验
2009-04-23兰洪平王荣芳韦星宏
兰洪平 王荣芳 韦星宏
摘要通过“3414”肥效试验,对威宁县高海拔地区马铃薯最佳施肥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配方区植株长势强于空白区,多氮处理叶色浓于少氮和空白区;施纯N 270kg/hm2、P2O5 270kg/hm2、K2O 420kg/hm2产量最高,为48.85t/hm2。
关键词马铃薯;“3414”肥效试验;半凉山类型区;贵州威宁
中图分类号 S532.0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4-0015-02
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马铃薯种植已成为威宁扶贫增收的支柱产业,其份额占全县人均收入的28%。根据发展目标,威宁县将建成“南方马铃薯精加工基地县”、“南方马铃薯生产基地县”和“南方马铃薯种薯基地县”,成为名副其实的“南方马铃薯之乡”,但现有的施肥技术难以适应生产发展需要,有关方面虽研究开发了测土配方专家系统,但各地土壤环境、耕作栽培技术等有所不同,为检验和校正施肥系数,探索威宁县半凉山类型地块下马铃薯的需肥情况,2008年在小海镇松山村进行了此试验。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点概况
松山村位于县西北郊,距县城5km,是威宁县马铃薯主产区之一。所选试验地位于该村民族组村公所马豪地里,此地为石灰岩发育而成的黄灰泡土,肥力中上等,前作玉米,冬闲,海拔2 210m,年均温11.6℃,年降雨量900mm,无霜期200d左右,日照长,昼夜温差大,属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高原生态类型区。
1.2试验材料
马铃薯为威宁主栽中晚熟品种会-2号一级良种;供试化肥:尿素为贵州宜化生产,总氮≥46.4%;过磷酸钙为云南昆华化工厂生产,五氧化二磷≥10%;钾肥为四川产,氧化钾≥50%。
1.3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3414”田间肥料试验设计,随机区组排列,14个处理,2次重复,处理水平设计及肥料用量见表1。每个处理小区面积20m2(4m×5m),小区间不留走道,重复间留50cm走道。
1.4试验过程
试验于3月30日进行,选用50g以下健康小整薯播种,采用双行挖窝起垄定距净作种植,窝距0.33m,行距0.4m。每小区种4个双行,每行种15窝,折合密度为60 030窝/hm2,播种时各处理基肥施18t/hm2有机肥。配方区按试验要求在播种前1d由农技人员按处理要求P、K肥与农家肥作底肥一次性施用,N肥40%作底肥,60%作追肥。生长期进行2次中耕除草,第1次在苗齐1周内配合追肥进行,第2次在现蕾期进行,其他田间管理同常规。成熟时按试验要求取处理1、2、4、6、8植株全样化验。在白露后9月19日进行测产验收,测产时每小区随机取5窝考种,每小区全挖实测折算产量。各项记载按方案进行。
2结果与分析
2.1植株性状及生育期表现
植株性状表现大致相同,只是在株高和茎粗上略有差别,配方区植株长势强于空白区,多氮处理叶色浓于少氮和空白区,生育期基本一致(见表2)。
由表2可看出,单窝个数最多的是处理11,为6个,单窝个数最少的是处理5,为2.8个;单窝重最大的是处理2,为1.088kg;在大中小薯率方面,大薯最多的是处理7,为58.8%;大薯最少的是处理1,为13.3%;小薯最多的是处理6,为60.0%。
2.2产量结果
由表3可看出,产量最高的是处理7,为48.85t/hm2;最低的是处理1,为22.05t/hm2。
用DPS处理系统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3414”肥料试验的F 值=0.861 2<1,说明处理间无明显差异(见表 4)。
3小结
通过此次“3414”肥料田间试验,并在改进尿素(N肥)施肥次数的基础上,发现配方区长势均强于空白区,产量结果也比较理想,其中处理7(施N 270kg/hm2、P2O5 270kg/hm2、K2O 420kg/hm2)增产效果最佳。
4参考文献
[1] 林明贤.马铃薯“3414”肥效试验初探[J].现代农业科技,2008(18):21-22.
[2] 牛敬德,高飞宇,梁海燕.马铃薯“3414”肥料效应试验初报[J].榆林科技,2008(Z1):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