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军突起的“新学院作家”
2009-04-22藏策
藏 策
学院作家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中是有着重要意义的。“五四”时期,鲁迅、胡适、周作人等当时最具影响的作家,都可算是学院作家。在新近评出的2008年中国小说排行榜中篇小说作品中,阿袁的《郑袖的梨园》(《小说月报·原创版》2008年第5期)和倪学礼的《六本书》(《十月》2008年第3期)分别上榜。有人称阿袁和倪学礼都是“新学院作家”,因为他们小说中所独具的学院风格,格外引人注目。
倪学礼的《六本书》被称作“小《围城》”不是偶然的。无论是传统文人还是现代知识分子,在中国文化中始终都是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知识分子自身的操守,一向被视为是道德的最后一道底线。然而这样一道底线,有时又是守不住的,好在这个群体倒一直没有丧失自我反省和自我批判的功能,于是才有了《儒林外史》《围城》这样的经典。《六本书》就是这个谱系中最近的一篇。倪学礼本人就在大学工作,教授写教授,博导写申博,表现起来显得驾轻就熟、入木三分。由《围城》中看到的是作为人的知识分子的“常态”,而《六本书》是从“人间”的视角看人间,更从知识分子的那点“常态”中看到了“变态”。《六本书》的作者没有停留在嘻怒笑骂上,而是在嘻怒笑骂的背后,怀抱着深深的人文忧思,寄托了挽狂澜于既倒式的希望。作为一部学院作家的小说,《六本书》在叙事技巧上也表现得非常娴熟,以一个中篇的篇幅,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容纳了不亚于长篇的内容,微讽、反讽、漫画式的夸张,都恰到好处。
阿袁是大学里的副教授,从新世纪之初开始写作并发表小说。她的作品并不很多,但却非常独特,文字很华美,有着张爱玲、钱钟书式的文风。读阿袁的小说,总能带起千丝万缕的历史文化记忆。阿袁的作品总能把当下的人和事,与《诗经》,与唐诗宋词,与京剧昆曲打成一片,构成了一种极具张力的喻说方式,从而让人们看到了一种属于汉语的雅正的叙述语言,看到了已被欧化的现代汉语与自己的远祖打成一片的可能性。《郑袖的梨园》是写复仇的,是女人对女人的复仇,是以彼之道还诸彼身式的复仇。复仇的动力是郑袖早年挥之不去的后母“情结”,而复仇的终极武器就是“欲望”。从这点上说,《郑袖的梨园》与以往的《长门赋》《虞美人》等相比是有所突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