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少一多”的作文教学误区及对策刍议
2009-04-21徐生
徐 生
关于写作,《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新课程标准执行几年来,作文教学已经有了可喜的改观,但是,在作文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误区,探讨这些误区并努力从这些误区中走出来,是每个语文教师必须努力去做的事。
一、作文教学误区的几种情况
误区一:引导学生感悟少。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而写作是有创意地表达。但是,有创意地表达必须以生活本身的丰富性和观察的多角度为前提。所以,在《语文课程标准》的作文教学阶段目标中又作了这样的表述:“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作为教师,教会学生观察、引导学生感悟,让学生从生活视野和感性经验中取材立意,引发真情实感,以求得写作的个性化和独特性,克服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假、大、空”的毛病。遗憾的是,语文老师真正能去引导学生感悟如此绚丽多彩的生活的,太少太少了。平时除了作文时还有可能(也仅仅是可能)想到去捕捉生活的精彩,其余就很少触及这个区域了。缺少了感悟,怎么会有灵感?又怎么能写出出色的作文呢?
误区二:阅读联系作文少。
语文教师手中的教本似乎只为阅读教学服务,丧失了作文教学的功能。有些教师讲课文的目的好象都是为了阅读考试,很少提及课文对作文有何指导意义;评讲作文时,也难得从课本上找范例给学生以丰富的营养。其实,现行课本,特别是新课标下的课本编排得很科学,只要教师将课文诸如主题的深刻性、布局的独到性、选材的典型性、情节的曲折性、文句的优美性有序地同学生共同探讨、研究,对学生作文应该是大有裨益的。然而,这一点,恰恰给忽略了。至于学生手上的自读课本,尽管它精选了古今中外各种文体的美文,尽管这些很有梯度的美文对作文教学有着不可估量的用途,但在相当程度上也成了摆设,将这些自读课本束之高阁的学生比比皆是。把自读课文与作文联系起来的更是凤毛麟角了。
误区三:平时作文评讲少。
笔者曾经询问过几所学校的同行:“一学期能有几次作文评讲?”不少同行都摇头苦笑,说:“哪有时间去搞什么评讲啊,备课、改语文练习卷、批阅作文,已经够忙的了。”笔者知道,同行说的也是事实,但是不敢苟同。做这些分内的工作不是少作作文评讲的充分理由。试想,在老师的作文批阅有相当一部分只有一个分数加一个日期再加一个“阅”字的情况下,学生有了作文的困惑怎么办?什么样的材料最好?什么样的布局精当?什么样的剪材叫突出重点?什么样的点题是恰如其分?什么样的语言是通顺、新颖、优美?这一系列的“什么”,老师不去评讲,学生怎么知道?作文水平怎么提高?在作文评讲少的前提下,再去责怪学生“一代不如一代”,是不是有点过分了呢?
误区四:考试临时磨刀多。
部分教师由于平时没有花时间去研究作文教学,每学期的作文篇数又不能达到最低要求,学生的作文水平也就可想而知了。但是,作文考试是必考的,而且占分比例将近40%,有部分老师就想出了“绝招”。考试前让学生背诵几篇不同类型的优秀作文,到考场上再根据作文要求去套用相关的篇目,这样,既省却了平时大量的作文功夫,学生又能有好的作文成绩。但是,这种临阵磨刀的做法实在不可取,它不仅影响了教师的声誉,更重要的是危害了这一代学生。好作文难道是这样写出来的吗?它与抄袭又有何区别!临阵磨刀,实在是误人子弟啊!
二、对策
针对误区,笔者针对性地想出了多种办法,下面是常用的两种:
对策一:应把课文当“例子”。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本不仅凝聚了编者的心血,更重要的是它融合了新课标理念。如果教师把这些美文不仅当成是阅读教材,更把它当成是作文教材的“例子”,那可供教学的内容就相当地广泛了。我们都知道,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家作品中的材料都是取自于生活。就拿七年级下册(江苏教育出版社,洪宗礼主编)来说吧,高尔基《童年的朋友》中那独具魅力的外祖母形象、阿累《一面》中关心文学青年的可敬的长者鲁迅形象、魏巍《我的老师》中和蔼可亲热爱学生的蔡老师形象、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严而不厉、严而可亲的私塾先生形象等等,无一不是生活给作家提供了丰富素材的结果。如果语文老师告诉学生: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这样那样的例子,关键是要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从生活中去挖掘材料,学生还会去写那些老掉牙的用过多少次的材料吗?话题作文是近年来颇受青睐的命题方法之一,而让学生拟题也就成为一种“时尚”。如何拟题呢?不妨到书本中找找看。《童年的朋友》,这题目多好!朋们每个人都会存在自己的学习盲点,所以教师不要害怕,应和学生一起讨论学习,因为学习的本身就是双向的。不懂装懂可能更容易摧毁一个老师。
5.教师加强课堂管理,关注学生活动。在空间管理上,将每个学生置于自己的视野范围内,能灵活地与每位学生顺畅交往。在组织学生的课堂活动中,应做到:积极地看、积极地听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在讨论或活动出错时,教师应积极给予学生心理支持,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安全感,受尊重的学习氛围,成为学生最可依赖的心理支持源。同时,在时间的管理上,坚持时间效益观,最大限度地减少时间的损耗,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专注率。对于学生有问题的行为采用良好的方法及时终止,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6.提高教师教学技能,提升自己的职业理想。教师是课程改革的最直接的参与者,课改能否成功,教师的态度、素质、适应性及能力、水平是关键。教师应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活化教材。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提问题应做精心的准备,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及时的反馈。在整个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提高职业理想,热爱学生、赏识学生、关怀学生,充满民主、尊重每一名学生、了解每一名学生、鼓励每一名学生、不放弃每一名学生。 在《周易》第四十九卦——革卦指向是讲变革: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天地革而四时成;象曰:泽中有火,革。革卦总的意思是说,外卦是泽,内卦是火,水火必然面临冲突,所以要变革,根据天地变革的规律制定立法以辨明四季。这就是在强调变革的重要性,客观情况发生变化,原有的做法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式的要求,就应该因势利导,根据变化的情况而变化。这种革新的理念在教育中就表现为教育也要改革。所以,作为教师就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式,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这是对自己和学生都十分有益的。
参考文献:
[1]余文森,吴刚平,刘良华.解读教与学的意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