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特征研究

2009-04-21马会梅杨建朝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4期
关键词:手段心理学信息技术

马会梅 杨建朝

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推进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战略选择。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是现代教育改革的必要条件。研究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特征,对于我们有效地发展信息技术,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科学化进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那么,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特征有哪些呢?

特征一理论基础的广泛性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是以诸多人文社会科学的大量研究成果为理论基础的。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系统科学、社会学、管理学、工艺学、美学等的研究成果都为信息技术教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提供了广阔的理论体系。因此,理论基础的广泛性是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第一个发展特征。

心理学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影响由来已久,传统心理学和现代心理学都为信息技术教学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心理学的研究通过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分支学科,客观地揭示了人的发展机制和学习机制,为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科学的心理学基础。现代教学论根据心理学理论所描述的人的发展和学习过程,科学地设计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达到学习目标。如美国心理学家普莱西根据心理学原理制造了教学机器,斯金纳根据其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成果提出了著名的程序教学法,布鲁纳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发现教学法,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根据无意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暗示教学法。

教育学研究教育的现象,揭示教育的规律,为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提供科学的教育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尤其是教学论和课程论的研究成果,更是对信息技术教学的改革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哲学是教育的最一般理论,同样也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奠基理论,是解读各种信息技术教学的思想理论。教师自己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背后都有哲学观念的支撑。如赞成苏格拉底哲学立场的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时会强调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赞成亚里士多德唯实论哲学前提的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时会强调基于情境的教学模式;赞成杜威实用主义哲学的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时会强调基于游戏的教学模式。系统科学、社会学、管理学、工艺学、美学等的研究成果,也都为信息技术教学科学性的增强和多样化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特征二价值目标的全面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追求的价值取向,规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进程和预期结果。信息技术是达成教学目标的方式和手段。信息技术教学目标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导向,既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有效手段,更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价值目标的全面性是信息技术教学的第二个发展特征。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目标的全面性,体现在注重教学目标的社会性,强调信息技术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服务人才;体现在注重教学目标的多维性,强调信息技术教学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体现在注重教学目标的基础性,强调信息技术教学要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体现在注重教学目标的个性化,强调信息技术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张扬学生的个性;体现在注重教学目标的发展性,强调信息技术教学要着眼于未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目标的全面性,要求信息技术教学要做到知识和能力、智力因素和人格因素、主体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的统一,要求建立具有多维性、系统性、开放性的信息技术教学目标体系。这一点也反映了现代教学理论在方法论层面上的更新,顺应了现代社会培养人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特征三内容结构的丰富性

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就需要不断整合人类文明的成果,不断更新丰富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给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因此,内容结构的丰富性是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第三个发展特征。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科体系的形成与分化、文明成果积累速度的提高,使得信息技术教学的开放自由程度和社会化程度相当突出,从而促进了信息技术外延的扩展和内涵的深化,促进了不断产生和涌现新的应用于教学的信息技术手段。信息技术按其功能和应用范畴,可以分为基础技术、支持技术、主体技术和应用技术。基础技术主要是涉及物质本质的新型材料的研制和开发技术,如半导体材料和通信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支持技术是在材料科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包括微电子技术、激光技术与微机械技术、生物技术和集成制造技术;主体技术主要是信息处理工具的计算机技术、控制信息运动的控制技术、传递信息的通信技术、信息转换的传感技术以及模拟人脑活动的人工智能技术等;应用技术是把信息用在教学工作的各个领域,形成各种应用系统。用于教学的信息技术是基础技术、支持技术、主体技术和应用技术这四个层面的综合,构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体系,其中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从技术层面来看,信息技术的发展特点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从教育层面来看,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发展特点呈现出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和系统开放化。

特征四工具手段的科技性

教学手段指教学活动中所使用的媒体、工具和设备,是信息技术教学得以有效开展的重要条件。在现代高科技的信息时代和学习型社会里,人们注重把科技进步所创造的各种新的工具、手段积极引进和运用到信息技术教学中去,不断改造和增加信息技术的种类,提升信息技术的技术含量和开发其教育功能,创新和优化教育教学效果。因此,工具手段的科技性是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第四个发展特征。

科技手段的运用使信息技术教学的物质条件变得丰富多彩。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了很多新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计算机、数字视频演示仪、大屏幕投影仪、多媒体语音设备、远程交互电视设备等。科技手段的运用也使得图书资料的配置得以不断更新。许多学校建立了视听阅览室、电子图书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资料检索、下载软件、网上讨论学习等。新的教学手段能使学生始终处于所学知识的前沿,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总之,科技性的教学手段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替代的积极作用和性能优势。

如何真正发挥科技性教学手段的作用和优势,使之切实成为高水平信息技术教学的工具,是一个需要不断努力探索研究的重要课题。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合理把握不同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把教学手段融入信息技术教学体系的整体建构之中,科技性的教学手段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才能为教学工作搭建高效的信息传递平台。

特征五具体实施的综合性

由于教学对象的主观能动性、教学目标的多维发展性、教学内容的复杂多样性、教学过程的动态发展性、教师素养的个体差异性及信息技术的结构多样性和发展变化性,必然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信息技术进行选择和重组,必然要求教师综合地优化整合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教学体系的整体功能。因此,具体实施的综合性是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第五个发展特征。

具体实施的综合性是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突出特点,也是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信息技术教学实施的综合性,要求学习方式综合化、教学资源综合化、教学模式综合化、教学方法综合化、教学过程综合化等。如何结合时代特征、文明进步的趋势、教育的规律和学生发展的需求,整体综合和组织加工信息技术,并综合优化地在教学中实施使用,使信息技术教学真正体现人类文明的精华成果,并具有全面系统的教育价值。这是现代信息技术教学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

(作者单位:云南红河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手段心理学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创新执法手段,提升执法能力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