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军不下马

2009-04-20

人物 2009年11期
关键词:张学良将军

周 默

盛典刚过,当我们还沉浸在雄壮的阅兵歌声和排山倒海般气势的画面之中时,一个我们最不愿意听到的消息传来了——吕正操将军辞行西去。

虽然他已经活到了106岁,但我们还是觉得太短太短。在我们心中,他们那一批人就是英雄的化身,在祖国和民族有危难的时候,有他们在,我们就不会惧怕。他们可以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化为力量来保护我们。今天,象征着中国人民幸福和团结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那鲜红的血一样的颜色不就是证明吗。

我们一直在想,凭着他那钢铁般的意志和豪爽乐观的性格,还能让我们继续感受奇迹,因为他知道,有多少人的思念和寄托都在他身上。他是那个伟大的、无可比拟的时代留给我们的唯一可以触摸到的神话。然而,他还是走了。

以他的性格,他不愿意看到我们痛苦的泪水,他会为每一个人的坚强而高兴。好,让我们每一位尊敬和热爱这位老人的人挺起胸膛,列起长阵,敬着军礼,为他送行吧。我们深信,不管走到哪里,不管走得多远,他那执剑高歌的灵魂依然在呵护着我们,他那高大挺拔的身躯永远都不会倒下,将军不下马!

人,其实都有适合自己做的职业,恰如其分如鱼得水,反之如履薄冰。将军——军人的材料,且有着智慧和无尽的求知渴望。当这些优点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时,这个人必不平凡。

将军的家乡在辽东半岛的南面,辽宁省的海城县。

从地域上来讲,这里是一块风调雨顺的宝地。明末清初,山东、河北、河南的大量农民东移,垦殖经商,建立起一片繁荣。正因如此,英俄日等列强也都窥视不止伺机掠夺。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相继入侵中国,侵吞了大片的北方领土,日本更是先后发动了1894年的甲午战争和1904年的日俄战争。两次战争,中国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日本取代沙皇,继续强行“租借”中国国土,整个东北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半殖民地。而海城由于其辽沈之门户,海疆之咽喉的地理位置,被横行霸道的日本人作为继续南进占领全中国的基地长期驻军。将军就是在这种环境中出生和接受启蒙的。

从地域文化上来讲,辽宁人性格刚硬,身材高大,仗义执言,好打不平。是中国人群体中彪悍好斗的一支。但由于当时政府的腐败,日本买办用各种诱惑手段致使政府中的贪官污吏像狗一样围着日本人转,老百姓敢怒不敢言,忍气吞声地生活在受外强侮辱、欺压,抬不起头的环境之中。

吕正操将军与日本人的第一次交手是在他的童年。一个日本武士的孩子自恃家传的一点功夫,到处欺负中国孩子。一次这个小日本与将军在一条小路上相遇,他把将军堵在路上,要求将军给他鞠三个躬再走。将军当然不从,小日本抬脚就踢在将军的腿上,将军未动,小日本误以为将军软弱又踢一脚,没想到将军疾风般的快拳快脚,即刻把日本人打翻在地,并骑在身上暴打一顿。小日本狼狈逃窜去搬救兵,将军却大声喊出“你要是再找事我跟你拼命!”将军的话震慑了日本人,他们没敢再碰将军。几十年后,将军回忆起这件事的时候还说,从这一“仗”开始,我就知道日本鬼子没他妈什么了不起的,你厉害,他就完蛋了!

从这时起,将军从武报国的决心已定。他在学校除认真读书还组织同学操练习武,他喜欢指挥着同学把队伍排列得整整齐齐军人般地前进,老师看到他的这种精神,把他原来的名字正超改为正操,取古文中操之必正之意。将军欣然接受,一字之改恰被言中,日后的吕正操真正成了指挥操练千军万马的统帅。

世界军事史专家,哈佛大学教授杜派撰写的《世界军事人物全书》中记载了将军。要强调的是,这本书记述了中国自孙子以来的军事人物156人。其中,现代的共产党人方面是27人,除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和建国之前牺牲的方志敏、刘志丹、叶挺之外还有1955年授衔时的10位元帅和10位大将。而在开国57位上将中,只有吕正操将军一人。这从一个方面反映出国际社会对将军谋略作战、善于用兵的一个评价。

17岁时,将军得知张作霖要张学良组织一支精良的部队,作为日后与日军作战的样板,叫卫队旅,便说服了父母和十分疼爱自己的爷爷奶奶去报名,结果如愿被编入卫队旅一团三营九连。做军人是将军盼望已久的,他那颗强烈的要拿起武器驱逐强暴的心让自己认真而努力地进行每一项训练,很快他便成为连队中学习和训练的榜样。几个月后,旅部要挑选一批重点培养的骨干,将军第一个被选中了。

他被安排在旅部副官处。在旅部,将军勤奋的工作状态,英俊干练的形象引起了少帅张学良的注意。一次,将军在黑板上写完一篇宣传文章后,发现张学良一直站在身后观看。张学良微笑着对他说:“字写得不错,人长得也不错,你是哪里人呀?”当得知将军与自己同为海城人的时候,张学良更高兴了,他拍着将军的肩膀斩钉截铁地说:你一定要去读讲武堂!

讲武堂是1906年由时任东三省总督赵尔巽创办的,目的就是让军人有个学习的地方,培养军人的文化和军事素养。1919年,为了整饬奉军,张作霖花巨资重修校舍聘请师资增加学科,使之成为与云南讲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和黄埔军校并列的四所正式军事学校之一,并亲自担任了讲武堂的堂长。将军在1923年冬天就读讲武堂五期(此时张学良已出任讲武堂监督即教育长),他与张学良的师生之情、袍泽之谊由此开始了。

将军的传奇有两个方面,一是军事上的胆略和智慧;二是学识上的渊博。

老资格革命家、教育家成仿吾曾讲过这样一件事情,一次,他专程到中南海朱德家中,请曾经留德的朱老总为他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提提意见。朱老总想也没想就说,这要请吕正操来呀。原来,将军不仅多年来坚持攻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而且英文也有相当高的水平,这使成仿吾大为惊讶,并由衷敬佩。

将军在校读书时,经历了他人生的第一次战斗——第二次直奉战争。他随张学良左右足足打了半个月。恶战结束,张学良从负伤的将军身上看到了他的坚定、坚韧和坚强的性格。1925年10月,各科成绩均名列前茅的将军在讲武堂毕业后即被任命为营长。

一位读完军校的年轻人已被任命军官后会有很多的晋升空间,但将军看到的是军阀混战、国家破碎、民不聊生,而且又听到了张作霖想要买日本人的武器以供内战之需。想想自己一腔报国热血不能去打鬼子,而只能同胞之间自相残杀,便留下一纸字条,称“不打鬼子我无用只能告‘老还乡了”。张学良知道此事后大为叹息。

没过多久,张学良成立了四方面军团司令部,求才若渴,他派人找到将军,向他转告自己的意思,绝不屈从日本人,下决心把日本人赶出去。将军听了心头一热,凭他的了解,张学良是说得到做得到的汉子。将军没有犹豫,立刻赶到了锦州,当了少帅的副官。抗日救国是联系两个人的共同理想,也使两个人重新走到了一起。

就在这个阶段,将军接受了共产

党的影响。极为重要的是,张学良是一位深受儒学与西学熏陶,民族主义思想浓厚而封建思想较少的开明将领。他重视人才,不论党派,广纳贤才。一批东北军留日青年在日本读书时加入了共产党,回国后仍被张学良重用,他们在东北军中传播共产主义思想。在这种环境影响下,将军读了一大批马列主义的书籍,在书中他懂得了社会主义,懂得了一个人要产生价值必须要有一个远大的目标,要依靠一个有前途的政党,要靠大家的力量来实现。此时的吕正操,已经从单纯的对敌人充满仇恨的年轻人成长为着眼全社会的革命者,他希望看到有一种崭新的形式改变旧的政权。

做张学良的副官,是很多人日思夜想的,但将军却下决心要率兵打仗。他几次向张学良提出要求,张学良在无奈地批评将军年轻浮躁之后,还是迁就了这位坚韧自信的军官,把他派到了东北军十六旅任参谋长。

1931年夏天,十六旅移驻北平南苑。就在这一年,发生了九·一八事变,张学良被迫执行蒋介石的命令,忍痛率军退入山海关内。他一面代蒋介石受过,背“不抵抗将军”的骂名,一面暗中操作,指挥属下组建东三省抗日政府和抗日军队,与日本汉奸傀儡政府对峙了四个月之久。这中间将军做了大量的工作。

19 32年冬,十六旅奉命开往热河。1933年初山海关失守;日军进攻热河,热河失守。当时蒋介石有意压制张学良,不让其他部队支援,意图让张学良俯首称臣甘拜下风,并利用日军的力量削弱张学良的兵力。

热河失守后,张学良十分焦急,电召将军连夜从热河赶到北平,汇报军情。将军当夜在中南海万字廊见到了张学良,向他报告了前线的详细状况。张学良直截了当地表示,我就是想听听你说,依目前的情况我们打下去会是什么,结果。将军信心十足地表示:日本鬼子根本没什么了不起,在我担任北平城防时,日军多次挑衅,我拉开部队做好准备,结果他们一年多时间一次也没敢上来。气势是胜利的必要条件,我部所守长城各口在喇嘛洞打了胜仗,喜峰口失而复得,士气高昂,不打就撤退都是老蒋闹的。打!必胜!张学良听后眉头舒展了,他告诉将军,你马上回去接任六四七团团长,在最前线。并转告何柱国、缪徵流、孙德荃三位旅长,全线反攻!东北军全部拼上也要打到底!

不料,次日将军尚未登程,张学良被迫通电下野的号外就传遍大街小巷,妇孺皆知。张学良无奈再次代蒋受过。结果。这次张学良授权将军带兵抗日全线反攻的命令再也没有机会执行了,这也成了一个历史的遗憾。

历史似乎是一部没有舞台的大戏,会有重复也会有变化。1934年,蒋介石因看重东北军的实力,又知道张学良在东北军的绝对影响,把张学良从欧洲请回来,并任命为鄂豫皖剿匪总司令,以图利用其力量对抗共产党,但张学良却早就熟知蒋介石的为人并深记上一次关键时刻蒋的做法。

张学良的一位爱将高福源在直罗镇战役中被俘,红军对东北军的抗日主张是清楚的,知道东北军与红军作战大多是无奈之举,所以对东北军的俘虏和伤兵均给予热情关照悉心救治,并在瓦窑堡举办了“东北军军官政治学习班”。周恩来副主席在学习班上亲自与东北军的军官交谈,鼓励他们回去说服东北军的兄弟们,抗日才是中华民族的一致目标,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才能使中国人民幸福生活。从此,高福源成为共产党和东北军的联络人。张学良与共产党领袖见面并达成了停止对抗、一致抗日的共识。从此张学良多次苦劝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都遭到了蒋介石的大骂。蒋介石已经察觉到张学良的观点已转向共产党,下决心要拿掉张学良,并又一次导演了一出与前次一样的大戏。蒋介石写信给陕西省省长邵力子,密嘱其在大公报上发表消息,称张学良和杨虎城已被取消兵权,让二人无奈自动放弃兵权。但这一次,东北军得到了这个秘密消息,当晚张学良、杨虎城即发动兵谏,活捉了蒋介石。兵谏改变了抗日的格局,也改写了历史。

将军是西安事变中最近的参与者,他一直住在张公馆的东楼,负责保护张学良和了解沟通各方面的情况向张学良汇报。正是在这次让历史永久铭记的事件中,将军看到了共产党人的光明磊落和以民族利益为重的胸怀,看到了周恩来这样的共产党领袖谦和朴素的作风,正式向北方局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申请。西安事变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也改变了将军的人生。从此,中国共产党军队中多了一位英勇善战的指挥员,新中国将帅录中多了一位名叫吕正操的上将。

西安事变之后两星期,张学良召集了信任的下属,严肃地宣布“我要伴送蒋介石回南京,此举对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有利。三天一定回来”。虽然将军与其他人都极力劝阻,但张学良决心已下,无可更改。将军走到张学良身边小声说,我等你一个星期,你不回来,我便回去掌握部队。张学良信任地点了点头。

军人守时,按照时间,一个星期之后,将军赶回徐水团部掌握部队。1937年5月4日,将军被批准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他在部队中成立了“东北抗日武装同志抗日救亡先锋队”并任总队长。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日寇大举进攻华北,进而全面侵华,旨在灭亡中国。国民党部队继续南撤,华北战场一片颓势,土匪猖狂,恶霸混抢,兵荒马乱,侵略者铁蹄逼近,老百姓扶老携幼逃荒逃难。这一切让将军及部队所有官兵怒不可遏,但蒋介石还是要求部队南撤再南撤。当时将军部队归五十三军所属,当撤到石家庄东南的藁城梅花镇一带时,日寇紧追而至距离非常近了。军长万福麟知道将军部队的军规严整,上下统一作战能力强,急令将军阻止日军,以保证大部队的完整脱身。

将军得悉,早已经恨得牙根痒了,终于有了杀敌的机会。他立刻指挥部队快速穿插占据了敌人必经之路的有利地形,构筑了简单的掩体。很快敌人的骑兵先头部队赶到,激战一小时,毙敌数十人,缴获一批弹药和战马,官兵士气为之大振。

当夜,将军在藁城梅花镇四德村布置了阻敌的位置,受尽日军折磨的百姓纷纷送来各种食品过年一般。凌晨,日军坂垣师团的两个大队开始进攻,战斗激烈,一直打到正午,阵地没有失守,毙敌数百。战斗之时,大部队已安全撤出。此时敌人集中兵力围攻一营守卫阵地,军长和师长来电要求将军放弃一营,马上撤出战斗。将军看后大怒,是我们这些兄弟用命保护了你们撤退,我的士兵一个也不放弃!他马上了解了情况,分兵两路,用最快的速度夹击日军,日军误以为大部队增援仓皇逃走了,一营士兵安然脱险。此役为日军进犯河北受到的首次沉重打击。将军胆略过人,抗命反击关爱下属,而且以猛虎下山之势给骄横的侵略者狠狠一击,大大激发了当地军民压抑已久的抗日情绪。

仗打胜了,装备和粮草也都得到了补充。部队抗日情绪大振。将军与骨干的共产党员协商后对全体官兵宣布,即日起,部队脱离国民党,北上抗日。

所有的战士都举起枪支大声地呼喊:北上!北上!北上!吼声震天。这一天,这支勇敢的队伍改称为人民自卫军,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折,将一支军阀和国民党领导的部队改变成由共产党指挥的部队。人民自卫军最初编为三个总队,将军被一致推选为司令员,政治部主任及三个总队长一律由共产党员担任,形成了坚强团结的领导核心。将军治军有法有智,他为部队制定出了严明的制度,以不准扰民、严禁贪污、官兵平等这三章为重,并谱写了人民自卫队军歌。用不同的方式教育士兵们自觉遵守新部队的规定,严格律己提高军事素养,培养士兵们热爱故乡,热爱国家的情感,激发抗日热情。很快,部队从上到下形成了相互鼓励,学文化练军事的良好风气,战斗力大大提高。

部队的改编适时而顺利,令这位果敢的共产党员颇感安慰。下一步如何走,将军分析了目前的情况,靠自己这支部队打回东北去,显然不够,在驻守河北的日子里,他已经熟悉了这块土地和这里的人民,他那善于思考的大脑早已对这方土地了如指掌。将军下定决心,就在这里开始,打掉步步逼近的日军,为抗日做出最积极的斗争。

将军迅速与冀中各地的党组织取得联系,做出战略部署,一举拿下由土匪出身的汉奸尹松山部队把守的大城高阳,缴获了大批日本新式武器和被服,自卫军得以全部换上新装。随后召开公审大会,当众处决尹松山。除此之外,对在战斗中抢劫商店的两个官兵军法处置。自卫军在民众眼中很快便成为具有智、信、仁、勇、严五德的军队。百姓踊跃报名参军,各路地方小武装也纷纷加盟。将军的政策是,几拥护共产党抗日主张的一律欢迎,但是必须遵守自卫军的纪律。在地方党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人民自卫军很快发展到五千多人,编成三个步兵团,一个特种团和一个特务营。不久,省委决定在晋察冀军区领导下,成立冀中军区。冀中行政公署、人民自卫军与其他抗日武装合并正式改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将军任冀中军区司令员、第三纵队司令员、冀中公署主任。当时冀中根据地开辟至大清河北,东到津浦路,南临沧石路,西达平汉路,北迄北宁路,有24个县城在我方手中。在第三纵队成立的半年中,有记载的对日军作战就有一百多次,三纵像钢刀一样一次又一次地插向侵略者的心脏。根据平原地势和日军的作战方式,将军总结出了对付敌人的不同打法,有针对性地打了一个又一个胜仗。在冀中,吕正操的名字让日军闻风丧胆。

当年在冀中平原上流传着这样一首歌:

我们英勇的吕司令

给冀中八百万人民

带来了无限的光明

在广大的平原上

在滹沱河两岸

领导冀中人民展开神圣的战争

至今尚存的冀中抗日老兵们依然都熟悉地记着这支老歌。

在大军溃退、敌众我寡之际,年轻的将军挺身而立,逆军令而行,在冀中平原上举起第一面共产党武装抗日的红旗,这面旗帜是何等的鲜艳啊!这一切在我们眼中被视为用鲜活的生命铺就的通向今天幸福生活的道路,用身躯构成的一块块基石,伟大得令人不能不肃然起敬。而在将军的口中,他率部浴血奋战的这些经历,只是淡然地借用了孙子的一句话来归纳: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新中国成立后,将军就任铁道部第一副部长和铁道兵副司令员,协助滕代远部长工作。滕代远部长是一位老资格的革命家,但是在战争年代积劳成疾,日常工作更多地落在了44岁的将军身上。熟悉将军的人都知道,他的工作作风是大刀阔斧,但绝不疏忽。谁要是想“对付”吕部长,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上任后,将军亲自走遍了铁路系统的不同单位,了解了详细的现状,发现按当时的管理办法无法保证新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巨大需求。很快,他便提出了全国一盘棋,军事化管理的要求,并强调组织纪律性的重要,制定出一大批提高工人工作热情的具体措施。这些基础性工作制度的建立使铁路系统几十年来大为受益,极大地提高了我国铁路管理水平。时至今日,铁路系统的工作作风与效率还都保持着半军事化的特点,能够令行禁止,这得益于当年将军以带兵的严厉果断培养的工作作风。

1953年春天,美国秘密将原子弹运到中国周边国家。毛泽东主席对原子弹从战略上藐视转为战术上重视。他说:我们今天要比昨天更强大,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大炮,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们要不受别人的欺侮,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1954年,赫鲁晓夫访华,中国提出请苏联帮助中国制造核武器,双方签署了相关的协议。但随着双方在意识形态上的差距,苏方断然终止了合作,并撤走了全部专家,封锁销毁了全部技术资料。中央立即做出决定,自力更生,用八年时间搞出原子弹。当时全国上下通力合作,铁路首先被推到最前线,在大西北建立试验场,所有的物资及弹体的运输必须要靠铁路。将军带领着技术人员和数以万计的铁道兵官兵、铁路施工人员向荒漠进军。还是像作战般的缜密,将军带领着技术人员制定出一套适合的施工办法,提前完成了核基地的专用线,这条线保证了核基地数量庞大的物资和人员的运输。

原子弹的理论计算、物理爆炸试验、技术突破、材料生产等都由核工业部门的专家解决。其他相关的试验设备,零部件,辅助设备都没有现成的,需要有关专家提出要求,由技术人员和工人按要求制作出来,这就需要建立一个规模很大且有很多技术工人的工厂,以保证其加工质量和保密安全的要求。

国防部高科技任务要求极为严格,要组织这样庞大的技术人员队伍确实不易。将军义无返顾地承担了这个任务,他调集了铁路各个工厂的能工巧匠,集合在一起提出了要求。他告诉大家,我们铁路大军就是一支铁军,没有我们打不胜的硬仗。

这支由铁路技术工人组成的原子弹辅助工作队伍果然不负众望顺利圆满完成了全部任务。时任中科院党组书记的张劲夫在回忆那段往事的时候说:吕正操部长那里来的工人都很不错,我曾夸他们是金手艺,用双手可以制作出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1964年10月16日,北京时间13时,中国成功地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仅仅用了五年时间。

中国人以前所未有的自信自豪面对整个世界,这当中也有将军以及铁道兵战士和铁路工人的汗水。

将军的敢作敢为是出了名的。1958年,国家在修建了武汉长江大桥后决定修建南京长江大桥。当时滕代远部长因病长期疗养,将军为铁道部代部长。由于南京大桥的地质条件复杂,加之苏联专家全部撤走,使建桥增加了非常多的困难。国家的经济困难,资金有很大的缺口。将军在现场仔细询问了工人的工资、民工的工资之后,对大桥建设的负责人说,符合条件的年轻人可以穿军装,津贴和他们现在收入差不多,能用的民工尽量用,会省很多钱。干的都不是技术活,要灵活使用有限的资金。陪同检查的方毅说,农民工是有指标的,用多了计划不允许。将军说,大

铁道兵党委从大局着眼,主动报告中央。邓小平批复:“撤销铁道兵建制,全部并入铁道部”。

多少人对将军说,你撤销了铁道兵,在部队就没有根了,你会得罪多少人啊!将军豪爽地回答,要根子干吗?得罪人的是我,算账来找我就是了。敢作敢为,国家为上,永不更改。

1983年,担任了全国政协副主席的将军工作重点转到了统一战线。每年有很多时间在国内走动调研和视察。这使他有机会看到地方的情况。将军的性格让他爱恨分明,每到一地看到百姓和孩子的疾苦,他总要过问,努力建议当地部门协调帮助,予以解决。但看到不好的东西毫不掩饰,痛斥方快。有一次,将军到一个风景名胜区,看到大大小小的会议牌子,将军生气了,他把一个会议的组织者叫来说,你们在这儿能开会吗?能工作吗?简直不像话!这开会那开会都是风景名胜区,古人说天下名山僧占多,我看改成天下名山会占多吧。他向中央提出要制定硬措施来制止这种现象,他说过去我在铁道部当部长多大的事一个电话会议就解决了,那时的技术都可以,现在那么多新东西难道就不行吗?他还提议要搞禁会区,把风景名胜都列进去,实在要见面开会到贫困地区去,一边开会一边看看还有这么多老百姓在过穷日子。将军的建议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

1991年3月10日,西安事变的55年后,张学良和夫人获准离台赴美。在台北桃园机场登机前,张学良表达了想要回到祖国探亲的意思。消息传到北京,邓小平对当时的中央领导说:“要开个会,研究研究这个问题”,中央经过研究,决定派人去见张学良,邀请他回国,而去的人非将军莫属。

赴美之前,政协主席邓颖超在中南海西花厅与将军长谈,并以个人名义给张学良写了一封信。

将军一行5人于5月23日从北京出发赴纽约,为张学良九十岁生日贺寿。5月29日,两位恒心未改的老人见面了。在电梯前,两位老人紧握双手久久注视着对方,感慨万千。年轻时因抗日救国心手相连,几十年过去已是耄耋老人为祖国统一跨洋再逢。遗憾的是,两位老人相约北京再见的愿望没有实现。

晚年,将军卸下全部官职好不自在,按他自己的话说,到现在才能按自己的想法活着。将军读书,爱书,将军喜欢网球,喜欢桥牌,哪样都是高手。将军喜欢大海,和许多伟大的人物一样,喜欢在大海中畅游。准确地说,他们是那种因喜欢征服大海的快感而喜欢大海的人。

将军无私,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最为清楚。将军不溺爱孩子,只要求孩子认真工作,努力学习,为人正派,其他一概不照顾。孩子的职业自行选择,尤其不会找人说情让其做官,孩子们竟真的没有一个人做官。将军暮年腰如板,颈如松。多少人羡慕不已。将军说:“知道从小要求的重要了吧”。将军一生不管做到什么官位,身姿都是按战士的标准要求自己的。

将军百岁时,仍思维敏捷,谈笑风生。多少人赞美并想寻其奥秘,将军一句:人不在于活多久,而在于做多少事——便做出了所有的解答。将军根本不在意自己的年龄,而恰恰是这种视生死与己无关的气势,让这位传奇的将军保持着如此完美的体魄和情怀。

将军百岁生日时,从上至下很多单位和个人都希望为其祝寿以示情谊,都被将军一一辞谢。将军写出了“老年唯好静”,婉拒了客人的来访。

生日当天,家人、秘书、警卫员一起吃了涮羊肉,过了一个轻松温暖、其乐融融的特殊日子。

国,当有栋梁,将军是!

将军说:人生下来就有一个任务,活着就一直向前走下去。

将军仍在不停地向前走着……

将军走了,还骑在马上,背影高大而威武。但他不会走远,永远走不出我们的视线。他把高尚的精神留下了,让我们慢慢地品味,久久地享用。将军,您不要走远,我们用思念相连,想我们的时候,回过头来,看我们一眼。

猜你喜欢

张学良将军
“将军”兔
我家的“将军”
将军
张学良:新旧动能转换绝非一日之功
将军吃了“闭门羹”
将军驾到
张作霖竟然这么帅,比张学良颜值更高
张学良六爱
将军完婚
张学良谈『西安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