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的发展和创新
2009-04-20刘靖华
从我国音乐教育的现状看,总体发展是好的、是健康的,特别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力促进教育的发展,促进音乐教育的普及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教育体制、社会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原因,当前我国的音乐教育还比较薄弱,国民、尤其是学生的音乐素质普遍较低。因此,我国音乐教育也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民对音乐教育需求的提高不断的进行改革、发展和创新,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音乐教育的现状
近几年,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也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音乐教育也伴随着教育的发展发生历史性的变化,形成了基本适合中国国情的音乐教育体系。但是,音乐教育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从教育体制方面看:音乐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尚未确定,音乐教育改革尚未到位,完善的音乐艺术教育法规和一系列规章制度还未完全形成,音乐教育发展规划还需要完善,音乐教育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还需进一步努力。二是从音乐教育本身来看:由于扩大招生导致生源质量的下降,致使教育质量不高;由于师资缺乏教师工作压力过重,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由于教学设备和设施设备跟不上教学实际的需要,直接影响教育的质量。三是从社会变化环境来看:国民音乐艺术素质的提高得不到普遍的重视,能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体现中华文明传统文化的艺术精品不多,大众艺术、群众艺术活动阵地被商品艺术所侵占,因此造成不良的文化环境。四是从家庭教育方面来看:由于“望子成龙”的心理作用,对音乐教育产生双重倾向:有的家长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社会需要,学乐器、学歌唱,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有的家长让孩子学习“数理化”对孩子的音乐艺术追求视为“不务正业”。以上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的音乐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逐步得到解决。
音乐教育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要按照“和谐社会”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为培养21世纪需要的艺术人才服务,为营造和繁荣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服务。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要坚持音乐教育的正确方向。坚持艺术为人民大众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基本方针,坚持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基本创作方法,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青少年负责的态度,拿出积极、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尤其是创作和推出适合于广大青年和人民大众的艺术作品。
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把音乐艺术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和完善学校音乐教育法规以及相配套的一系列规章制度,要按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要求,在教育法规和制度上确立音乐教育在各类学校尤其是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各教育部门和各类学校都要完善音乐艺术教育发展规划,使音乐艺术教育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改革音乐艺术教育的教学方法。在中小学,要改变单纯把学生关在教室里的课堂教育方法,要以课堂教学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育为主,积极开展课外音乐实践活动。高等教育尤其是师范教育,要以社会、校园艺术活动为主,同时对学生进行较高层次的音乐教育和技能教育,使大部分学生音乐素质有较大提高,少部分学生在某一方面达到专业或准专业水平。
改革教育评价制度和方法。将学校的合格与升学率分开,在评价上脱钩,加快建立起一种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和对学校办学方向、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的科学评估制度和标准。对中小学艺术教育,要制定出明确的、可以量化考核的水平指标,纳入整个教育考核体系。
在音乐教育对象的“民主性”方面,强调音乐教育面向每一个人,即教育对象的“大众化、平民化”。特别是加强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教育、贫困地区学校的音乐教育。同时考虑不同年龄段,如:儿童、少年、中年、老年不同年龄段的不同的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对象的早期化
学过音乐的孩子,是最聪明、最敏感、最善解人意的孩子,受过音乐教育的孩子比那些没有受到音乐教育的孩子更有可能获得幸福美满的人生。音乐教育早期化的意义有以下几点:
没有天生的天才,儿童的能力是后天培养出来的。爱因斯坦在他的自传写到:“我一生的事业得益于童年时期的音乐训练”。这位世界一流的科学家,一直是个学习成绩极差的“笨孩子”,校长和老师都一直断言,这个孩子将来不会有什么出息。到最后连他自己都失望了,打算退学。但他的父亲没有失望,老爱因斯坦开始教他拉小提琴,并一再告诉他,唯一能够为人治疗悲伤的良药,并非其他,而是音乐。果然,爱因斯坦的小提琴拉的非常好,经常被邀请登台演出。在父亲的鼓励下,他开始变得自信起来,并最终成为少数站在科学顶峰的显赫人物。
早期教育对孩子潜能的开发意义重大,对儿童实施教育越早,才能开发的效果越好。日本教育家“铃木”认为儿童的能力开发遵循年龄递减的规律,比如孩子出生时有100分的潜能,一生下来就合理开发,将来就有100分的能力;如果5岁后开始,即使是非常理想的教育,儿童将来也只可能具有80分的能力;如果从10岁开始教育,就只能有60分的能力了。不管是选择学习音乐或其它知识,这些都不重要,关键的问题是:不论学习什么知识都尽可量提前。
能力的培养是早期教育的根本目的。铃木认为,能力是共通的,不论通过什么方法获得的,重要的是实际能力,不管做什么它都会作为生命的机能在起作用。他指出,能力的培养如同酵母的发酵,每个人所处的条件不同,其各种能力都有一定的成熟期,但都要从简单的做起,反复训练,在循序渐进中培养、提高、发展。音乐教育恰好符合上述教育的特点,这也是当前社会生活中人们选择音乐教育的目的所在。
音乐教育可以为孩子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孩子的形象、感觉,全都是孩子的生命力适应环境而形成的,愉快温暖的家庭是培养孩子能力的必不可少的最佳环境,那么学习音乐、进行良好的音乐教育,恰好可以给孩子提供愉快的生活环境,使孩子用音乐的方式理解世界、理解人生。
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宗旨,以提高全民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教育。而音乐教育可以积极地、潜移默化地促进人的上述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深入探讨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音乐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好的音乐作品能触动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奋发向上的力量,来推动社会进步。《义勇军进行曲》鼓舞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打败侵略者,建立新中国。雄壮的《国际歌》能超越世界,使全世界被压迫人民团结起来,为争取民主、和平、解放而斗争。
音乐教育开发智力的作用也很明显。爱因斯坦说过:“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音乐要求同样的思维过程”。音乐作品强弱分明、缓急交错,弹琴左右手的配合、舞蹈全身的协调等都使大脑皮层结构在感知、记忆、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过程中,重新获得强大的创造力。音乐教育的“丰富想象,开拓思维,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作用已成为社会的共识。
良好的音乐教育可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马克思指出:“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我国古代名医朱振亨说:“乐者亦为药也”音乐是情感艺术,它通过优美的音律不仅能兴奋神经、调节情绪、减轻精神压力,医治心理疾病,而且通过优美的音乐、律动、舞蹈等形式能强身、健体和健美。
音乐教育与美育是密不可分的。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并通过它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人才。事实上,受过音乐教育的人会逐渐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逐渐养成互爱互助,礼貌待人,举止文明,气质高雅,仪表端庄和美化修饰自己的良好习惯。这些都是在当今社会人们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教育与劳动密不可分。音乐来源于生活。许多音乐作品如:《拉纤歌》、《打夯歌》、《船工号子》、《我为祖国献石油》、《咱们工人有力量》等等。都是以人们生产劳动为素材,加上适合劳动的节奏、旋律,展现出生动、活泼、的劳动场面,表现出劳动者情怀的优秀作品,从而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
由此可见,音乐教育和素质教育二者是密不可分的,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并尽早应用于素质教育中,使学生在音乐教育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有了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和振兴才有希望。
音乐教育与市场经济
任何教育的发生和发展都离不开其存在的经济基础、并为相应的经济基础服务的。音乐教育也是如此,面对当今社会经济的市场化趋势,音乐教育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这是摆在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音乐教育应积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音乐教育结构,调整音乐教育培养目标,改变音乐教育内容和方法,树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养音乐人才的理念。音乐教育改革适应市场经济必须做到:
音乐理念的更新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一方面要求教育、文化艺术、音乐教育等与之相适应;另一方面教育、音乐教育等艺术只有适应市场经济才能生存和发展。
音乐教育的办学体制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音乐教育的专业化办学体制,为基础教育服务的观念不牢固,课程设置过于强调音乐学科本位,追求单科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重专业技术水平,轻教育实践和综合人文素质的养成,这些都不能适应迅速发展的社会需要。
音乐课程的价值要在市场经济中得到体现。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要确立“以人为本”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要培养“全能型”“复合型”的音乐人才,实行“多元化”的音乐教育,在演唱、演奏、即兴创作、表演、记谱、音乐赏析、分析评价、理解音乐和其它人文艺术及人文艺术以外的学科之间的关系等诸多方面全面推进。培养出具有全面素质和能力的音乐人才。
音乐结构的重组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要在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改革上进行探索,实行“学分制”课程管理,保证基础课,减少必修课,扩大选修课,增加音乐理论与相关的人文学科知识,实行基础理论相互渗透、基本技能交叉适用的教育原则,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前后连贯,左右疏通,使之产生“立体”思维和综合理解的效果。
音乐教育的发展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音乐教育适应市场经济是音乐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教育运行机制,调整教育结构,以市场需求为人才培养导向,以市场发展为专业设置依据,以平等竞争为人才进入社会的途径,只有这样才能促进音乐教育的振兴和发展。
音乐教育手段和方法的创新
当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教育在各科教育中得到了大力推广。音乐教育也不例外,它突破了传统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淡化了单纯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重视了学生对课堂教育活动的参与和对音乐审美的体验,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音乐教育手段和方法的创新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自身的音乐素质。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取决于教师音乐素质的高低,教师要善于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抓住知识点、育人点、训练点。教师要有创新的教学精神,科学的处理教材,善于发现突破口,找准切入点,捕捉契机,把学生引入创造的环境。
巧妙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变时尚为实用。多媒体进入教学领域,给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使课堂教育步入一个更高的境界。在运用这些现代化技术和先进手段时要加强教师的学习,努力提高制作和操作能力,同时要加强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增加适当的文艺演出,体现课堂教学的灵活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以新的《课标》为契机,创造有趣的教学活动。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从学生的童心、童趣出发,着力激发出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歌词、节奏、旋律的创编活动中,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即兴设计、即兴排练、即兴表演,不断点燃学生新思维的火花,这不仅可以巩固音乐知识,提高音乐能力,同时也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刘靖华: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责任编辑:赵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