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背景下高职高专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思考
2009-04-19谭小花
网络自诞生以后,不仅自身不断演进,而且迅速与其他文化特质相结合,形成一个庞大的虚拟文化丛,其应用渗透到教育、经济、政治、科技等众多领域。网络文化不仅增强了不同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之间的接触与交流,而且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它对个体信息素养的影响显得越来越深远。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概念最早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 (Paul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 “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1]2000年 1月,美国大学和研究图书馆协会 ACRL制定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Higher Education)提出,大学生应具备的信息素养有5项指标:1.确定所需信息的内容和范围;2.能快速有效地获取所需的信息;3.鉴别信息及其来源,并能将选择的信息融入自己的知识基础和价值体系;4.能有效地利用信息来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5.了解利用信息所涉及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合理、合法地获取和利用信息。[2]
一、网络文化背景下高职高专学生接受信息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21世纪是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网络的发展,信息的来源和途径不断增加。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素养已成为信息化社会人们所必须的一种基本素养。[3]从当今的工作方式和信息环境看,与信息的拥有量相比,高效获取、分析、利用和创新信息的能力则更为重要。
终身学习是现实对人们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信息素养则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它贯穿于所有学科、所有学习环境、所有教育环节。
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高职高专学生己成为网上最为活跃的群体之一。其网络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也直接影响着我国未来网络社会化建设的道德基础。综上所述,高职高专学生接受信息素养教育非常必要。
二、网络文化对高职高专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影响。
迅捷的互联网是一个信息高度离散化的国际文化网络,它极大地调动起人们发展和创新的潜能。同时,网络文化对现代社会的负面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
(一)网络文化对高职高专学生的信息知识的影响
信息知识是信息素养的基础,是有关信息的特点与类型、信息交流和传播的基本规律与方式、信息的功用及效应、信息检索等方面的知识。信息知识不但可以使人的知识结构改变,而且能够激活原有的学科专业知识,使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发挥更大的作用。网络文化的丰富性和共享性使高职高专学生能够获得更充分的知识和信息的支持。它不仅激发了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宽了高职高专学生的学术视野和求知途径,扩大了高职高专学生专业知识面,提高高职高专学生自身的文化素质,而且也为信息知识的积累创造了契机。
(二)网络文化对高职高专学生信息意识的影响
信息意识是指人们对自我信息需求的敏感度,即从信息的角度来理解和感受各种“社会现象,行为观点,敏捷地注意到周围环境中存在的信息,并采取积极的行动获取信息。在网上,高职高专学生可以直接接触、参与、感知外部世界,充实了精神生活,使身心放松,缓解学习与工作压力,有利于高职高专学生的身心健康。但部分高职高专学生上网旨在聊天、看一些花边新闻、游戏等,不能够从客观现实中引出概念、思路、计划,用以指导自己的行为,使信息活动具有目的性、方向性、预见性和自觉性。
(三)网络文化对高职高专学生信息道德的影响
网络信息伦理道德是指人们在利用网络信息的同时,对于计算机病毒、电脑黑客、网络安全、知识产权等产生的问题要有充分的认识,必须遵循一定的网络信息伦理道德,抵制信息污染,规范自己的信息行为与活动,不参与网络非法活动。网络是一个没有边界的世界,不同的文化形态、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等在这里交融。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面对的网络信息并不全是真实的,其中有相当多的信息是错误的和虚假的,甚至是有害的。
(四)网络文化对高职高专学生信息能力的影响
信息能力包括信息获取、评价、运用与创造等能力,即要高效地搜索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对所获得的信息的效用、价值、真伪等进行评价并灵活运用,将其有机融人自己的知识体系,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生成新的信息。[4]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是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核心内容。网络文化的交互思维方式,使得高职高专学生们在多维的相互沟通中获得思维的启发和创新的灵感,提高思维的创造性。
三、高职高专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一)认识上存在误区
我国的很多行业正处在从工业化社会的劳动密集型,向信息化社会的信息密集型跨越的转型期,但高职高专教育界许多人的思想还停留在认为毕业生今后只要不从事IT 工作,无须太高的信息素养,这种思想在部分学校领导、教师及学生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弗洛伊德曾经说过:思想是行动的预演。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由于观念认识上的差距,自然造成高职高专教育对信息素养教育的不重视,再加上没有把信息素养纳入评价体系,造成信息素养教育效果不够理想。相当部分高职高专学生缺乏信息意识,对信息素养的概念普遍感到很陌生。通常是新生对信息的需求缺乏渴望,高年级学生的求知欲往往局限在本专业的教科书或外语应试上。各类专业教师没有或很少对学生有效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作积极的引导,使学生的信息意识淡泊、信息素养得不到良好的提高。
面对这样的现状,首先要改变传统观念。要明确21世纪对高职高专学生信息素养的要求,改变急功近利的教育观念,把信息素养教育贯穿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加强学校的领导和宏观协调,把信息素养教育纳入学校的教育工作计划中,保证信息素养教育的经费投入和教学条件,把信息素养教育工作状况纳入学校对教师工作评估内容,加强督促检查。
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还要强调教师的信息意识。教师应在教学理念中加入信息素养等相关概念,利用情境模拟、教学游戏、虚拟实验室、情境化学习、协同实验室、网络化教学等信息化教学方式强化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现实发展条件的制约
高职高专信息素养教育起步晚、信息化水平不高、学习资源缺乏,重硬件,忽视人文。学校虽然大都建立了网络中心,联通了中国教育科研网,但落实到课堂教学和学生课余使用还很难让人满意,加上近几年高校扩招后学生人数增多,相应的投入跟不上教育规模的发展,大部分师生在日常教学中仍然缺乏必要的现代信息技术条件。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网络中心、计算机中心等应相互协调、资源优化。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任务是加快全校教育信息化步伐,改变教师和学生的传统教育观念,带动全校师生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和学习。网络中心应为学生提供安全、畅通、优化、多样化的网络服务,计算机中心也提供好服务,使高校校园真正成为一个信息素养教育的良好摇篮。
(三)信息道德尚需培养
在对信息道德和信息法规内容的认识上,有相当多的学生仅认为“计算机犯罪”属违法问题,只有少数学生了解“对知识产权的侵犯”、“对个人隐私权的侵犯”和“网络上的人为恶习”等也属于违法或不道德范畴。再如,有的学生不清楚或不遵守信息行业的网络社交安全规则,以致网络欺诈、网络成瘾以及进入网恋误区等网络社交不安全的情况屡屡出现。
信息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判断和选择的能力,指导他们学会选择、吸纳和认同优秀的信息道德价值观念、信息道德规范和信息道德理想,教育他们如何对所收集到的信息按照道德标准进行鉴别和筛选,可考虑开设诸如“信息素养”、“信息法规”、“网络伦理与道德”等方面的内容,把信息法规及文明信息行为等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培养大学生自觉的信息道德意识。高职高专学校应当及时审慎地开展信息道德教育,根据不同情况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提高对负面信息的鉴别能力、批判能力,增强学生对有害信息的“免疫力”,更好地发挥网络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
(四)信息能力需要提高
高职高专学生信息能力低主要表现在信息语言的局限性。一是检索语言的局限,不知道检索方法,无法简捷地获取需要的信息知识;二是无法应对专业数据库的主流语言——英语。相当部分高职高专学生只擅长利用“搜索引擎”获取信息,不了解图书馆馆藏结构和信息检索方法,对如何获取文献资源尤其是电子信息资源较为陌生。
对高职高专学生信息能力培养不仅仅包括计算机、信息管理方面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还应该从专业知识与信息素养综合培养的角度,将计算机知识、管理信息系统知识、专业知识与相应的专业软件工具实际操作能力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分析、处理领域信息的能力。信息技能层面的培养主要可以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三个方面入手。具体到低年级可以带领新生参观图书馆,着重基础信息知识,利用图书馆的知识,计算机和网络的基础知识的培养;二年级着重运用信息能力的培养,网上资源导航,有关数据库的使用,有关专业学习的辅助等;高年级着重专业信息素养的培养,可进行有关专业研究的辅助,有关论文写作的知识。教育的形式可采用讲座、网上教学等。
【参考文献】
[1]林岚.谈高校图书馆对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 2007,(11).
[2]吴红.大学生信息素养与高校图书馆的责任[J].理论月刊,2006,(8).
[3]习万球.关于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职能的思考[J].图书馆论坛,2002,(5).
[4]王东.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初探[J].教育探索,2007,(5).
(作者简介:谭小花,重庆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