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力量
2009-04-17潘钦栋徐寰徐海云孟雅丽肖琳梁龙李谦锋刘兴
潘钦栋 徐 寰 徐海云 孟雅丽 肖 琳 梁 龙 李谦锋 刘 兴
策划蒋蕾居新宇
日前,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主办、《中国纺织》杂志社承办的“2008年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评选揭晓。山东济宁如意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丁彩玲。武汉科技学院教授、博导徐卫林。中国纺织工程设计院院长周华堂,天津天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机修钳工、技师刘生友等20人成为行业创新的榜样。这20人是中国纺织行业的创新缩影,他们在科技、品牌和管理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9年我国纺织业面临严峻形势,而坚持自主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成为摆脱困境的根本途径。2009年。也将是纺织业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产业创新能力。提高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实现我国从纺织工业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的目标,任重道远。而此次年度创新人物评选的举办。旨在表彰2008年度做出突出创新业绩的先进个人,进而推动和提升全行业创新工作的蓬勃发展,为行业和企业树立榜样。鼓励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参与行业创新,共同推动产业升级。振兴纺织业。
本次活动通过企业自荐和组织推荐的方式,本着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评委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及各专业协会领导和有关专家组成。这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自2005年以来,第四次在全行业开展“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评选活动。受到了业内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据了解。“2008年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表彰及论坛活动将于3月28日在北京召开。届时,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及各专业协会领导和有关专家等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时期下纺织业的发展。
短评
以创新迎接振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也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源泉,也是一个行业进步的动力所在。对我们纺织业来说,在行业当前遭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切影响时,创新更是产业振兴和发展的关键要素。在最近通过的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里,就明确提出必须把自主创新作为加快振兴纺织工业的重点之一,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因此,“2008年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的评选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具有特殊的意义。在行业遭遇危机时,我们尤其需要创新,需要行业创新的榜样,通过挖掘他们身上积极进取、潜心钻研、勇于创新的闪亮精神,给行业树立起指引方向的标杆。例如,武汉科技学院的徐卫林教授与如意集团丁彩玲等技术人员合作完成的“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对传统纺纱技术及理论实现了重大突破,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将对行业的技术进步与产品升级换代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他们的创新,不仅是对企业作贡献,也为行业作出贡献。无疑,我们行业需要这样的优秀人物,多多益善,共同谱写突破困境、抗击危机的一曲乐章。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也为年度创新人物的评选付出了巨大努力,杜钰洲会长等协会领导,高度关注年度创新人物的评选过程,提出了大量有益建议,帮助顺利完成评选工作。同时,纺织企业也踊跃报名参与,体现了追求上进、为行业发展添砖加瓦的精神风貌。
这一切,都让我们深深感动。当前,我们已经取得共识,自主创新是行业发展的主题,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升级的主要动力之一,只要我们全行业能齐心协力,共同携手,一定能战胜危机,迎来行业新的振兴发展。
丁彩玲超越极限
山东如意集团执行总裁
●丁彩玲以超越极限的姿态,在技术创新上屡攀高峰,2008年取得的一系列成就让她在行业中异军突起。尤其是以丁彩玲为主要领导的企业研发团队与武汉科技学院、西安工程大学共同研发了“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更是淋漓尽致展现出她的横溢才华和“技术无止境”的理念。
“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的研发成功,意义非凡,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组织的项目专家鉴定组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对传统纺纱技术从理论到实践都形成突破,是我国纺织行业一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原创技术,突破了环锭纺纱纱支的极限。
2008年,她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中有2项获得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有1项获得三等奖,2008年11月丁彩玲还荣获桑麻纺织科技一等奖。她立足企业,刻苦钻研,成绩突出,是纺织行业中青年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丁彩玲主持的“极细羊毛超薄面料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以及与东华大学合作完成的“复合功能精纺毛织物的溶胶凝胶整理技术”项目,双双于2008年10月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她主持研发的“高档精纺面料多组合交化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获得三等奖。其中,“极细羊毛超薄面料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利用嵌入式复合纺纱新技术,突破纺纱技术瓶颈,同时在织造、染整环节又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申请9项发明专利,推出了纺织超薄面料的概念版,重量仅有90克每平方米,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具有明显技术与质量优势。
卫国万紫千红成风景
宁波百隆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
●他是一个出色的创新领舞者。在他的带领下,从色卡的开发,到设备的改造、配棉关键技术上的工艺革新,再到在产品开发与销售模式的调整,百隆的每一创新之舞都充满了活力。
百隆集团是中国做混色纱、色纺纱最大的集团之一。2008年,百隆销售额达35亿元,创新品种在利润中已占到50%~60%的份额,新产品产值率已达10%。这样的成绩在行业效益大幅下降之年,尤为难得。
谈及创新的成功,卫国将其归功于百隆有一支好的团队,大家都有非常高的敬业精神和较高的职业素养,强有力的集体力量,才使得创新工作取得了今天的局面。他谦逊的表白,更是诠释了一个创新者应有的态度与职责。
卫国非常重视细节,百隆的创新也在细节种渗透到各个层面。2008年集团各所属工厂对工艺改革了100多项,采纳的技术创新建议200多条,万锭用工率减少30~50人,生产工时缩短约2小时,工作效率提高约30%。更为耀眼的是,百隆迄今为止共推出30余本混色纱色卡,其中最新一本共收集有1080种颜色,基本涵盖了整个纱线颜色。针对2008年异常形势,公司一方面下调订单的起步数量,另一方面采取多元化的运输方式。2008年全年公司共生产500磅及以下的小单品种达3万多个,色号近4万多个,为保证交期,共空运产品100多次。百隆的创新可谓炫舞异常,多点开花,成为行业中一道亮丽的创新风景线。
“只有源源不断的创新,才能使企业拥有新鲜血液。及时捕捉消费需求,致力于合理创新和稳健开发是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所以公司要生存、发展、壮大必须走创新之路。”卫国说。
刘政一枝独秀看“雪松”
湖南华升株洲雪松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政依据对特高支、超细薄纯苎麻产品,纯苎麻
牛仔面料等系列化开发和配套技术标准和质量体系的制定,为苎麻产业的发展开拓了新路。
2008年是纺织企业较为困难的一年,但株洲雪松凭借着他们强大的企业竞争力优势,在麻纺织行业中却一枝独秀,入选“2007、2008年度中国麻纺行业竞争力10强企业”,成为苎麻行业唯一跻身中国麻纺行业竞争力10强的企业,成为苎麻纺织行业的领军者。
他们始终坚持科技创新,产学研结合,不断研发新产品,为企业的竞争增添活力。目前公司新产品已占产量的60%以上,新产品产值占总产值36.26%,新产品利润占公司总利润的90%,新产品平均成本利润率50%,营业利润率14.09%,高支高档苎麻纺织市场占有率及产品研发能力均处于全行业领先水平,获得2008年度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产品开发贡献奖。其中,由刘政主持的“高支苎麻及新型含麻多元复合纤维纺织印染技术及产业化”被发改委、财政部列为纺织业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重点支持项目。
在麻纺行业中,株洲雪松新产品开发尤为突出,明确重点开发高档次、高品位、高附加值产品,为企业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他们每年都有技术成果并获得技术奖项,许多新产品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对合理开发我国独有的苎麻资源,提高苎麻纺织品的附加值以及在国际上的地位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陈建忠谁持彩练当空舞
江苏霞客环保色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还给自己一个碧水蓝天,献给别人一个多彩世界,陈建忠一直以此为梦想,不断努力着。
他始终把“绿色环保”的理念渗透到产品的研发和技术的创新之中,依靠核心技术,在彩色纤维的研发、生产领域实现了“天人合一”、“三元无限”两大技术创新突破,全面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面对去年的严峻形势,他运筹得当,积极化解了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冲击,实现了色纺纱全年销售31710吨,比2007年增加6924吨:出口5615吨,与2007年持平的良好成绩。
2008年,公司调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致力于开发“熔体直纺在线添加”技术。该技术是在密封环境下通过在线添加系统将各种功能性母粒或色母粒直接注入熔体输送管道内,生产出各种差别化短纤维及有色短纤维。该技术是国内具有领先水平的创新技术,整个过程在完全密闭的系统内完成,使纤维的色泽状况和差别化程度更臻于完美。技术的成功使“纺织业逐步减少印染”成为可能,创新性地为下游企业提供了一种成本较低、色差易控制且织物效果好的高科技产品。
得益于技术的不断创新,在此基础上,陈建忠顺势提出“配色”、“配纤(棉)”、“配能”、“配技术”、“配物流”的“五配服务”的管理理念,开始了从“独舞”走向产业链的“同频共舞”的模式创新。
苏善珍科技创新露锋芒
江苏凯宫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他逆向思考,人才换位,产品开发收获奇效;他攻克技术难关,成功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KGFA208型自动落筒机,向国内外证明了中国纺机企业的创新实力。八年时间,苏善珍将一个几十万元的普通小厂,发展成销售3亿元的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已成凯宫的灵魂所在。
技术创新让凯宫笑傲江湖,2008年6月成功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KGFA208型自动落筒机样机,改变了我国在此关机设备开发上较为依赖引进技术的局面;2008年3月推出的JSFA588智能型高效精梳机,速度达到500钳次/分,其核心技术为自主开发;2007年~2008年期间,累计开发新技术50项,有7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研发并投入生产高新技术产品3个系列6个品种,精梳机、并条卷机、自动落筒机、粗纱机技术申请专利受理41件,发明专利18件。这是凯宫发展快与强的根本所在。
凯宫设备开发快,水平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人才选用上不拘一格,大量聘请用户企业里的技术人才,将纺机技术与纺纱工艺结合,有效利用了双向人才组织开发。而这还只是苏善珍制度创新的一角。苏善珍用制度创新保障技术创新,用技术创新推动纺机行业设备水平和棉纺行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他的创新兼具双行业效果。全方位的创新之路,也使凯宫在2008年行业整体利润下滑的状况下,依旧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汪建根企业灵魂是创新
浙江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汪建根毫无惧色,以“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的态度,把危机变成机会,积极提升产品品质,开拓国内外市场,带领企业实现100%的产销率,出口业绩居同行业首位。体现了他力挽狂澜的风采。
汪建根认准创新是企业发展必由之路,把自主创新定义为企业的灵魂,一心推动企业不断研发新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以领跑市场,形成持久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他还十分注重经营机制的创新,突破传统营销模式,协调同行企业规范经营行为,倡导行业自律,避免恶性竞争,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在汪建根的主导下,2008年桐昆集团实现出口创汇1.2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0%。公司涤纶长丝产量达到97万吨,聚酯切片达到23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40亿元,出口交货值1.2亿美元,利润1.5亿元。
汪建根积极开展形势任务教育,狠抓节能降耗,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提升产品品质,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保持了公司顽强的运行态势和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在他的决策下,企业完成2项国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级火炬计划和星火计划5项,获得国家专利6项,多项涤纶纺丝技术及产品填补了我国纺织行业空白。
现在,公司新产品科技贡献率达到45%,新产品创新绩效超过70%,还获得2008年度“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产品开发贡献奖”,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荣获“国家免检产品”称号。
周华堂走出国门拓市场
中国纺织工程设计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他领导才能与科研实力兼备,爱国激情与创新动力进发,埋头科研与拓展市场两不相误。
在周华堂亲自指导下,“百万吨级PTA装置工艺技术及成套设备研发”、“聚酯四釜流程日产1200吨酯化反应器工程开发”、“PTA废水处理及回用技术研究应用”、“聚酯装置节能减排”等课题均顺利完成。对已经开发成功的聚酯技术如何延伸、完善,周华堂非常关心。作为项目技术方案指导者,周华堂对2008年开发成功的“大型聚酯直接纺生产有色丝”及已基本完成的“连续聚酯线生产阳离子可染聚酯技术”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周华堂注重市场推广,制定了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方针。2008年,他避开国内同行竞争,先后到印度、巴基斯坦、沙特、阿联酋、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洽谈,开拓新型区域市场,截止2008年底,共与外商签订合同13项,完成7项,5条生产线均一次投产成功。
周华堂长期奋战在科研、管
理、经营第一线,身体力行,任劳任怨,善于学习,勇于奉献。优异的业绩使其赢得了国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称号。
徐卫林革放鼎新耀行业
武汉科技学院教授、博导
●徐卫林厚积薄发,独辟蹊径,带领研发团队成功完成了一次纺纱技术的革命,震动了我国纺织界,为行业树立了一个创新标杆。2009年伊始,由徐卫林主导研发的“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在山东如意科技集团通过鉴定,这项技术将为纺纱工业开辟一个新的时代,也将极其深远地影响整个纺织工业。“嵌入式系统定位纺纱”利用创新改造后的环锭纺细纱机,通过对纺纱工艺技术的创新应用,大大降低了纺纱过程中对纤维根数、长度的要求,实现了毛纺500公支、棉纺500英支的超高支纺纱;这项技术实现了资源的优化利用,使低支原料能够进行高支纺纱;实现了原料的充分利用,使传统纺纱难以利用的原料可纺;此外,该技术具有高效、低耗、短流程、节能的优点,并为不同原料优化组合与花色品种多元化纺纱提供了新途径。
徐卫林在研究中,十分重视从理论高度上的把握,重视机理方面研究和原理性的创新;在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徐卫林致力于产业发展,在开发新型纺材及新产品上取得多项重大突破。2008年,徐卫林主持完成的“优质天然高分子材料超细粉体化及其高附加值的再利用”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部分研究成果经专家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徐卫林还成功研制出纳米有机纤维粉末和用于新产品的改性技术,并在纯天然纤维单向导汗纺织产品、电晕放电预处理法开发了耐洗涤防水拒油纺织品、微波辐照加速丙烯酸类单体在毛织物表面的化学接枝改善毛织物的防缩性能等功能纺织品的开发方面取得成就。他所从事的研究广泛应用于企业生产,直接推动了产业技术进步。
肖长发创造“纯净”水世界
天津工业大学副校长国家膜分离技术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
●十年磨一剑,肖长发凭着一个科研工作者十数年持之以恒的执着和勤奋,让纺织行业拥有了制造中空纤维分离膜的自主知识产权,他带领的团队也成为国际国内中空纤维分离膜领域影响最大、成就最突出的研究团体之一。十一年前。我国中空纤维分离膜的研究尚集中在化工领域,这一工业节水和废水资源化的重要技术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平,肖长发本着兴趣和为行业争口气的想法,开始了对中空纤维分离膜的探索,并且通过努力逐步解决了膜污染、纤维强度和孔隙的矛盾等国际性难题,业界为之瞩目。
中空纤维分离膜是一类重要的功能纤维材料。其分离装置具有体积小、能耗低、易操作、效益高、不产生二次污染等特点,是资源、能源和环境等领域的共性技术,已成为工业节水和废水资源化等方面最受关注的核心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不论在中空纤维分离膜的品种、质量,还是应用技术方面都还有很大差距,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用于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回用等的新型中空纤维分离膜,为水资源保护与水处理提供质优价低的膜产品和分离技术,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任务。该项研究成果获得200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2009年6月,天津高新技术开发区年产10万平方米的中空纤维膜试生产线将正式投产。
洪天祝非“常”之道行天下
天虹纺织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
●他后发先至,以精博强,10余年间,他由无名小卒摇身而成中国包芯纱大王。洪天祝似乎玩转了纺织行业的创新魔方,他以近似芝麻开门般的方式,很轻易地便洞开了一个行业的价值殿堂,完成了对一个行业最成功的价值投资。
在2008年,天虹集团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利润2.4亿元,利润中创新品种占到70%。在形势异常严峻的2008年,天虹集团所有企业仍保持100%开台率和95%以上的产销率,全资子公司徐州天虹时代纺织有限公司更是达到平均万锭创利税突破1000万元大关的高效益水平。
洪天祝可谓是创新的集大成者,创新手法之灵活让人啧啧称奇。他以先租赁后收购之举,迅速将江浙一带的中小棉纺企业整合,脱离低水平重复建设之路,专注于生产包芯纱,他还为此专门成立“品种研发中心”,2008年投入近800万元。而由此带来的直接产值为5000万元,间接产值为5亿元。
企业运营的顺利进行,得益于洪天祝管理上的独到之处。他首创“三个本地化”管理模式。即“人才本地化,效益本地化,发展本地化”,天虹先后吸纳地方纺织企业下岗职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再就业人数一万余人,这样的管理模式,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创新同样需要魄力,天虹集团曾在2006年,在越南投资21万锭规模的生产能力,基本采用全套国产设备(经纬),创建了“天虹越南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在2008年底已实现盈利。在国际化的今天,天虹的成功试水,不知能否给行业以启发。
洪天祝认为,“天虹十余年的发展,很多特色之处早已过去,没必要太过关注。搞纺织的创新往往不是很复杂,应该是一点就通,关键还是要拥有专业的精神、进取的心态和适当超前的理念。”
王力民科技点亮创新力
华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他临危受命,他意气风发。从亲自抓新产品和新技术,到果断同时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主持“数字华纺”,王力民以对创新的执着和魄力,不断提升品牌贡献率和科技贡献率,倡导节能减排,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中国的纺织企业家树立了典范。
2008年,华纺在王力民的带领下,完成印染布产量2.06亿米。比上年度增产450万米;一等品率达97.4%,比上年度提高0.59个百分点;伸长率为2.12%,比上年度提高0.06个百分点;实现利税9852万元,实现了平稳发展的目标。
为应对金融危机,公司全力推进科技创新,产品研发和产品质量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先后获得国家科技成果4项、发明专利5项、新产品开发优秀奖6项,获得2008年度“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产品开发贡献奖”,位列纺织工业竞争力500强第62位,印染行业竞争力第3位。他主持的“数字华纺”项目,集管理信息化(ERP)、生产自动化、营销网络化和设计数字化于一体,在国内同行业数字化建设中居于领先地位。通过中国印染行业专家论证,成为国家信息产业部示范工程。同时,在节能减排方面,公司引进EFM自动净化技术,获得了“2008年度节能减排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
王力民不仅具有很高的专业技术和专业理论造诣,而且在企业现代化管理实践中有独特的管理思路和方法,在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同时,大举推进各方面创新,推动了企业的整体发展。
刘生友自学成才做楷模
天津天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机修钳工、技师
●刘生友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人生道路,经过不懈努力,他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新时期的知识型、技能型专家。多年来,他潜心钻研、大胆创新,成就了一流业绩,为行业建设作出突出贡献,诠释了人生中“超越自己”的含义。由于业绩出色,2008年12月刘生友获国家人力保障部组织评选的“第九届中华技能大奖”,在20名获奖者中是纺织业的唯一代表。他也曾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二次被评为纺织行业劳动模范,并光荣当选为中共十七大代表。
刘生友从一名普通技工,通过刻苦学习,成长为一名自学成才的维修专家,他为此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他虚心学习,每逢遇见难题,都坚持思考和摸索,善于利用各种资料,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并且不断总结经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他有强烈的上进心和责任心,积极地想方设法完成上级安排的工作任务,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同时热心培养技术工人,主动传授知识技能,为企业培养大量过硬的设备维修人才。他一直负责天津纺织系统工人技能比赛的考评工作,研究、制定喷气织机设备维修工比赛的项目内容和考评标准,培养出了众多优秀技能人才。
工作中他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好成绩:摸索出“中涨力,小动力,小开口,大缓冲,早引纬”的工艺方法,使布机效率由75%提高倒90%,最高时达到96.4%;成功采用国产汽车减震器取代进口喷气织机减震器,节约大量的成本;通过国产零件替代进口和零部件改进、自制解决设备上的难题共60多项。
陈丽芬巾帼英豪洒阳光
江苏阳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丽芬一直思考着如何承担起中国纺织龙头企业的重任和如何让“阳光”成为国际品牌,在她全球化视野的引导下,阳光集团加快了技术产品创新和参与全球竞争的步伐,成绩斐然。
作为520家国家重点企业之一和全球最大的毛纺企业,2008年1~10月,阳光集团实现销售125亿元,利税9.2亿元,集团经济效益位于同行业首位。这一成绩的取得实属来之不易。
在陈丽芬的推动下,阳光集团积极参与国际化,打造国际化的品牌,与多家著名企业建立供应链关系,出口创汇也连年刷新纪录。
陈丽芬认为创新是一个企业长盛不衰的根本所在。因此2008年,她领导并组织建立了阳光集团重点技术创新体系,以平均每天30~40个新品的开发能力,始终在国内保持领先水平,并步入了国际先进行列。她抓企业创新工作,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所依赖的新品快速研发的反应机制并不是盲目和激进的,而是建立在企业对市场的掌控能力基础上的。她组织开发的“中华极品呢绒”填补了国内空白。同时,她大胆创新,打破传统毛纺织品在原料选用的局限,采用多种新型纤维研制精纺面料,扩展了毛纺的概念。她在创新上的成功尝试给行业突破困境带来了很大帮助。
在企业的国际化步伐和打造具有国际化的品牌工作上,陈丽芬也不遗余力。目前阳光集团先后在澳大利亚、美国、意大利、俄罗斯等国家设立了销售设计公司。多家国际著名品牌都与“阳光”建立了供应链关系,“阳光”面料还与全球著名服装企业建立了直接供应网络,成果突出。
杨勋达则兼济天下
旭日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
●勇于担负起责任的人,往往越加容易成功。因为他们的胸怀决定了发展的宽度,他们的胆量决定了发展的高度,而责任就变为动力,延长了发展的长度。旭日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杨勋,就是这样的人。要说人们更熟悉他的,要属真维斯品牌创始人的身份。真维斯品牌发展至今,已在国内30多个省市开设了1800多家专卖店,2008年销售额达30多亿元。
大进制衣有限公司是集团旗下品牌“真维斯”梭织下装的主要生产厂。2006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开始进行CSC9000T社会责任体系推广建设项目,作为公司的带头人,杨勋积极响应协会倡议,于2007年底在大进制衣厂建立了CSC9000T运作体系,同时对多项管理要求定下改善目标及实行改革方案。经历了一年的努力,2008年取得显著成绩:对比2007年员工收入增长了16%,员工出勤天数减少13%。公司产量增加了4%,员工的人均生产量提高17%。
与此同时,杨勋还积极参与行业相关活动、研讨会,将大进厂推行SCC9000T的成功经验介绍给同业。真维斯的企业文化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他最大的心愿是给年轻人以梦想和机会,他的培训方式是每个月到一个管理区,亲自跟员工讲述自己的经验和管理知识。他还常在上海复旦的专业班里讲课。他说他最喜欢跟年轻人“分享快乐”。在公司管理方面,杨勋还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电脑部是真维斯的信息中枢,这个十多年前组成的IT部门从一开始就直接由杨勋带队,真维斯的整个信息系统皆出自这个部门,为公司做出正确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胡永康引领休闲产业潮
广东中山市沙溪镇人民政府党委书记、人大主任
●胡永康把一名公仆的精神融入到了一个城镇的发展,在他任职的七八年里,时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沙溪镇已领全国休闲装之先。
2008年,沙溪预计全镇实现生产总值190多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服装业产值为140亿元,同比增长16%,占工业产值的86%。
应对金融危机,他千万百计帮助企业走出困难,迎接挑战。在他的指导下,政府出台了《沙溪镇工业企业奖励办法》等扶持政策,从财政拨出200万元专款,对创名创优企业进行奖励,培育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企业。同时,他们还努力为企业排忧解难,增加服务功能,开展通关和外资服务的业务,积极协助企业办理输欧盟的出口资质认证。引导企业如实申报,实现价格回归,扩大了出口总量。
胡永康积极引导沙溪纺织服装业的转型升级。通过引进一批新项目、促进一批企业上等级、创出一批名牌产品、发展一批新客户的“四个一批”以及推进名师、名厂、名牌、名镇“四名”工程,使沙溪建立了拥有300多家与制衣相关的纺织、漂染、印花、水洗、织唛、钮扣、机械配件等配套企业,形成了与之相配套的布匹面料市场、制衣机械市场、辅料市场、布碎市场等4个大型专业服装市场,构筑了从织造、整染、布匹、绣花到服装加工、销售等完整的服装生产、服务链条。休闲服装产业的聚集和辐射效应增强,竞争力和知名度有效提升,进一步巩固了中国休闲服装重要生产基地的地位。
周成建要做世界的裁缝
上海美特斯邦威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逆与上、热与冷,这两组看似矛盾的词却在周成建的身上有着恰当的诠释。面对全球经济“入冬”,他却逆势而上,2008年8月不仅使美特斯邦威成功上市,去年10月又推出更高端的“ME&CITY”新品牌。而在业界纷纷多元化扩张的情势下,又是他反其道而行,保持冷静与执着的激情,扬言要做“全球的裁缝”。
作为国内休闲服的领军企业,周成建带领美特斯邦威率先应用“生产外包,直营与加
盟销售相结合”的模式,设计并营销自主时尚休闲服饰,并提出“新时尚”的理念。周成建瞅准奥运会的机遇,将青花瓷、功夫、水墨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苗族刺绣融入产品设计中,吹起了浓郁的中国时尚风。
2008年8月,周成建将美特斯邦威在深交所成功上市,其身价一日飚升至161.4亿元,成为内地服装首富。10月更高端的新品牌“ME&CITY”在国内第一家品牌旗舰店开设,将品质、个性、时尚的理念影响到更广的消费群,仅2008年前三季度美特斯邦威就实现净利润1.61亿元。最近周成建带领美特斯邦威继续逆势扩张,拟于未来五年为自身及上下游合作伙伴提供10万个就业岗位。也许正应了那句话:“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
周成建新的抱负更是“要成为全球的裁缝,并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新时尚的生活体验”,在他身上我们才能真正懂得:出奇才能制胜。
黄伟国从牧场到成衣商
上海嘉麟杰纺织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他的创新思维与独到的眼光体现在他卓越的运营理念。黄伟国深知,一个企业要赢得和维持竞争优势不仅取决于其内部价值链,还取决于一个更大的产业价值链,多年来,他领导上海嘉麟杰构筑了从牧场到成衣商这一完整的供应链,以信息透明与绿色安全的形象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控制与把握。
在产业价值链的构筑上,他从最基本的面料抓起,与供应商共同进行原料的设计,加速新原料的开发。而他亲自主持开发的高弹纤维形成高密挡风层服装面料和薄型保暖弹性针织技术分别获得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受到了专家与消费者的好评。
在积极探索务实技术的同时,黄伟国一直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利用信息整合优势和灵活的分拣、仓储、物流配送能力,承担更多供应链角色分工,降低流通成本,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帮助品牌商更好进行品牌拓展。
为了选择适合公司战略,他积极探索产品定位的细分市场,开辟了新的市场与技术蓝海,积极开发高档圆机针织羊毛面料并促成产业化,填补了该项目在国内技术与市场的空白。
黄伟国清醒地认识到,即使产品技术与市场做得再好,环保工作出了漏洞,也要付出惨重的代价。他把承担社会责任与提高企业绩效很好地结合起来,进行了供热系统、电力系统改造和设备保温及废热回收等项目,2008年万元产值能耗下降20%以上,减排50%以上。
也正是由于他的这种创新理念,使上海嘉麟杰2008年1~10月就实现销售收入40211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以上,利润增长50%以上的骄人成绩。
张荣明爱与美的领跑者
北京爱慕内衣有限公司董事长
●创新实现了爱慕技术水平和设备先进程度赶超国际,创新成就了爱慕“做中国人自己的内衣品牌”之梦,创新赋予了爱慕“尊重历史文化,营造创意氛围,发展创新平台”的独有文化理念。爱慕创新之道的领路人——张荣明,带领爱慕人怀揣“创造美,传递爱”的使命,经过十五年的品牌营销实践和市场搏杀,正借助创新的力量迈向国际化。
张荣明一直都很注重科技的研发,这使企业在技术创新和设计创意方面获得了领先的优势。无痕切边模压工艺系列产品,OUTLAST空调丝保暖衣面料、激光镭射与高温粘合技术产品等都为企业赢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爱慕还与高校研究院所展开一系列的合作,开展了例如人体工程学和适合中国女性内衣版型的研究。
2008年,在张荣明的带领下,爱慕系统精炼的阐述了自己的企业文化,并编写成册——爱慕文化手册,以此影响员工行为,影响社会。2007年至2008年爱慕自主设计建造了多个文化空间:爱慕会所、爱慕时尚生活馆、爱·仁美术馆、爱吧、爱慕时尚空间等,走在了企业品牌文化创新的前列。爱慕拥有优秀的内衣设计团队,为品牌不断注入创新的力量,爱慕品牌也因此荣获2008年度中国国际时装周的品牌大奖——最佳内衣设计奖。
此外,在张荣明“内衣模特专业化”理念的指引下,爱慕不断发现与推出优秀的内衣模特人才。填补了国内模特业的这一空白。
储呈平展现丝绸新魅力
江苏鑫缘蚕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他用创新让丝绸这个中国最古老的符号展现了现代独特的魅力,他靠改革把企业带上了新的层次。2008年我们不仅在看到他在生态产业链上创新的“干净”,更看到了他在为人处事上那份“干净”。储呈平创造性地打造出国内丝绸行业最为完整的生态产业链,并在生物质节能及桑蚕茧副产物综合利用上形成了独特的循环效果。
有人将丝绸行业喻为“最环保的工业”,而储呈平依然精益求精。精心打造出了国内丝绸行业最为完整的生态产业链,形成了栽桑养蚕、蚕茧收烘、缫丝、绢织、染整、制衣、真丝家纺以及蚕桑副产物综合利用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不仅如此,储呈平注重提高桑蚕茧副产物和废弃物的综合开发利用,在桑枝条的回收利用、蚕沙制作蚕沙枕、双宫蚕的功能性开发、制丝废水的循环利用、下脚丝下脚蚕回收利用、蚕蛹的综合利用方面,都形成了独特的循环效果,整个蚕丝绸环节变废为宝,推动了产业大循环。
储呈平的创新不仅在于加大研发力度。坚持技术创新,实施循环经济,推行节能减排,更在于对社会的责任,面对金融危机,资金周转困难的情况,他以丝厂以厂丝质押的方式,鑫缘将融得的资金提供给丝厂,帮助丝厂渡过难关。在2008年秋茧收购中以高出周边地区每公斤4元左右的价格对蚕茧实施保护收购,保障了蚕农的利益,体现了社会责任。
张玉高创新给我愉悦感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研发总监
●他矢志不渝地应用现代先进技术改革传统纺织生产方式,他的创新荣誉数不胜数,在他的创新殿堂上,你能深刻感受到的只有两个词汇:专业,激情。
“它来自于我的创新激情。在技术上不断超越过去,不断突破自己过去的成就,给了我无穷的乐趣,这种愉悦感是金钱与财富所买不到的。”谈及创新的动力,张玉高如此说到。在张玉高看来,现代纺织业已成了一个知识不断更新换代的、跨行业产业。在当今先进技术日新月异的年代,应用现代先进技术改革传统的纺织生产方式,对纺织行业的研发人员是一种挑战和要求,同时也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正是基于他的激情和认识,自2001年起,他累计申请32项发明实用新型专利,其中16项已授权。他参与研发的新产品、新技术先后获得各级、各种奖项超过60项。仅在2008年,他申请了5项专利,他领导的集团研发中心被评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他参与了《针织成品布》等多项国家标准的起草,他开发了有智能温度调空衬衫、香味纯棉高档面料等新产品,他引进了冷轧堆生产线。
专业造就价值,2008年,由专利技术带来的直接收益约人民币2000万元。获得奖项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带来的直接收益大约占公司销售收入的63%;平均单个产品附加值提高了30%;在效率提高方面,平均约20%。
“研发活动是一个集市场、信息、技术和生产过程于一体的实践活动,溢达研发的成功经验是紧跟市场、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不知道张玉高的创新之谈,能予行业企业几多借鉴,几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