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允石为国招“才”进“宝”
2009-04-17齐殿斌
齐殿斌
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有一项特殊的“进口”任务,它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这就是引进国外智力工作。
2008年10月17日,温家宝总理在接受美国《科学》杂志主编艾伯茨专访时深情地说:“在对外开放中,引进智力资源、引进科技人才是最为重要的。”而国家外国专家局就是中国政府具体负责这项“最为重要”工作的行政部门。
2006年9月底,季允石由河北省长调任人事部副部长、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成为这个“最为重要”工作部门的新“掌门人”。
日月轮回,两度春秋。这位在江苏、河北两个大省担任过多年省长,被称为“实干型”的高级领导干部,在新的岗位上,同样引来了许多人的关注,留下了令人称道的佳绩。
体贴“国宝”:为外国专家建中国的家
“爱泼斯坦、沙博理、寒春、伊莎白……”,季允石如数家珍般说着一个个外国老专家的名字,讲起自己与这些外国老专家的不解之缘。
20世纪30年代开始,在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战争年代及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峥嵘岁月里,一批外国友人为追求正义,支援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建设事业,来华与中国人民同甘共苦,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2005年去世的爱泼斯坦先生,他于1938年在香港参加宋庆龄创建的保卫中国同盟,从事国际宣传工作,为广泛争取国际人士对中国进步事业的了解和援助做出了艰巨的努力。美国专家阳早、寒春夫妇当年越过战火前往延安参加中国革命,解放后在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工作,在奶牛品质改良和养牛机械化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还有日本老专家土肥种子、马来西亚老专家马丁等等。这些“国宝级”的外国老专家中,有的在新中国成立后就加入了中国国籍。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年风华正茂的热血青年,如今到了耄耋之年,有的已与世长辞,现还健在的有11位。几十年来,国家外国专家局一直在积极做好各项服务,使这些外国老专家在中国安度晚年。
为来华工作的外国老专家服务,是国家外国专家局的职责之一。当然,不仅仅是老专家,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的各行各业都邀请了外国专家到中国来进行指导,国家外国专家局既当牵线的“红娘”,又要全力做好服务工作。
季允石介绍,国家对这些专家非常关心和重视。每年国庆,总理都要邀请他们参加国庆招待会;春节前,总理还与他们举行专门的座谈会,并一起吃年夜饭。2005年4月17日,在爱泼斯坦90岁寿辰前夕,胡锦涛来到这位外国老专家家中,同他及家人热情握手,表示问候,并送上插满鲜艳花朵的花篮,祝爱泼斯坦生日快乐,健康长寿。胡锦涛动情地说,你和一批老专家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作出的重要贡献,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季允石说,国家外国专家局,要进一步完善外国专家工作准入、居留、国民待遇和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激励更多的外国专家来华,为他们在华工作和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各级外国专家局真正成为“外国专家之家”。
倾心工作:“请进来,派出去”
2008年9月29日,温家宝总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了荣获本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的50名外国专家以及他们的眷属。温总理说,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凝结着成千上万名外国专家的智慧和劳动。
2006至2008年,季允石担任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以来,已经连续三年主持“友谊奖”隆重的颁奖仪式,见证了中国引进国外智力工作的成就和发展。
“友谊奖”是中国政府对外国专家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做出的突出成绩和奉献精神的感谢和表彰。该奖项每年评选一次,年平约产生获奖者50名,逢五逢十国庆年为100名。从1991年设立到目前,已有来自58个国家的共999名外国专家获此殊荣。
外国专家局的主要工作是什么?季允石概括为六个字,就是“请进来,派出去”。而这六个字却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涵。
早在革命战争年代,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热忱吸纳外国专家和国际友人参加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白求恩、柯隶华、路易·艾黎、爱泼斯坦、马海德、阳早、寒春等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上世纪50年代,中国曾聘请了大量的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专家,吸引了众多海外华侨华人专家,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并派遣大批学生到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留学。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引智事业进入全面开创、积极推进的新时期。1983年7月8日,邓小平同志发表了著名的“七·八”谈话,指出“要利用外国智力”。从此,引智事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引进国外智力作出一系列重要概括和论述,有力地推动了新时期引智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
多年来,在引进国外智力工作中,无论是教科文卫类专家还是经济技术类专家,都对中国的建设发展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日本专家平松守彦多次到中国各地传授日本“一村一品”先进经验,接收中国技术、管理人员到日本研修学习,并派专家来华进行指导。如今,由他倡导的“一村一品”项目已经成为各地农民致富的重要项目。
5年前,美国高盛银行全球前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桑顿辞去职务,放弃高薪到清华大学当一名年薪1美元的客座教授,令世界金融界大为震动。目前,他主要负责“全球领导力”课程,已经成为清华大学最受欢迎和最有影响力的课程之一。
2005年初,德国专家威斯德作为西门子公司代表派驻唐山,任铁路动车组项目德方总负责人,频繁往返于中德两国之间,保证了项目顺利实施;经过3年的努力,使得国产化时速350公里车型进入了批量生产阶段,其国产化率超过70%。
请进来的同时,还积极派出去。多年来,我国每年都选派各类人才出国(境)培训。如2003年,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教育部在财政部的积极支持下,启动了“高校领导海外培训项目”,分期选派全国100多所高校的领导到美国、英国等国家的一流大学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开拓他们的国际视野,增强他们的战略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
季允石上任后,积极贯彻党中央提出的人才强国战略,认真践行“自主培养开发人才和引进海外人才并重”的战略思想。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季允石领导国家外专局连续推出了一系列“请进来,派出去”的新举措,为中国的引进国外智力工作拉开了新的序幕。
善于思考:推动创新与发展
在多年领导工作的实践中,季允石养成了善于运用理论、善于学习思考、善于总结经验的习惯。他深知,在新的形势下,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工作,对于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极其重要。
他上任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致力于积极抓好“用科学理论武装队伍”。他提出全国引智系统开展所有的工作,都应该用科学的理论来武装,都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理论先行,才更有助于把握正确的方向。
在季允石的推动下,2008年6月16日,全国引智系统引进国外智力战略与方法专题研讨班在国家行政学院隆重开班。来自全国各省区市外专局长作为学员参加研讨班学习。
开幕式上,季允石作了题为《关于新时期引智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的主题报告,对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是邓小平《利用外国智力和扩大对外开放》重要谈话发表25周年以来引进国外智力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作了全面深刻的总结,对新时期引智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并拟定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探索、实践的重要课题。
“可以说,一部改革开放史,也是一部引智发展史。”季允石认为,新时期积极引进国外智力,是顺应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立足中国国情的客观要求,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有效途径,参与国际人才竞争的现实需要。
季允石将改革开放30年来引智工作的经验概括为“四个必须”: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服务改革开放大局;必须坚决贯彻“以我为主,按需引进,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和“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更有成效”的方针,发挥市场在配置国际人才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找准引智工作的突破口,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必须增强全局观念,协调各方,加强协同,密切配合,形成引智工作合力。
季允石在用科学理论武装队伍,大力推动引智创新和发展的同时,还特别注重加强机关自身建设,抓紧建章立制,研究制定工作规划。在他的组织领导下,国家外国专家局出台了一系列指导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如2008年1月制定印发了《引进国外智力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分类指导意见》。他还亲自主持编写了“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十一五规划”。
回顾以往:“引智”成就令人振奋
季允石欣喜地告诉记者,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外国专家局开展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就。
首先是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做好引智工作。比如,从政策、项目和资金等方面向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倾斜,集中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装备制造业技术升级及资源城市转型等方面的引智项目。
在为西部大开发和新疆地区发展服务方面,支持清洁能源、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风沙治理等生态工程建设,加大了对发展特色经济、优势产业的引智支持力度,围绕新疆人才队伍建设和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急需,大力开展了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同时加强了对中部地区崛起和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智力支持。
在工业领域,围绕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先支持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国有大型企业、软件、集成电路及相关产业等,推动一批关键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在社会领域引智方面,大力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聘请外国医疗、卫生、金融、保险、法律、公共安全、社会保障和危机管理等方面专家,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及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
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国家外专局实施了“海外智力西进工程”,借鉴发达国家开发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验,促进西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特色产业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党的十六大以来5年中,西部地区共聘请海外专家逾15万人次,派出培训3万多人次。
同时,国家外国专家局还把服务“三农”作为重中之重,坚持为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服务。
季允石介绍说,目前,我国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呈现新局面。政府机构和民间组织的国际人才交流空前活跃,仅国家外国专家局就与399家国(境)外人才机构建立了经常性的交流机制;建立了中国国际人才市场及分市场24家。
他认为,近年来的引智工作,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展望未来:“引智”事业任重道远
2008年11月28日,以“融全球智力,促共同发展”为主题,以“国际化、高端化、专业化、精品化、市场化”为目标的2008年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在深圳开幕。季允石在会上说,“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需要不断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科技成果,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培养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各类人才。”他表示,中国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引智力度,为国际人才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加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全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但是,我国人才总量相对不足,结构不够合理,创新能力亟待提高,特别是高层次和领军人才严重缺乏,人才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对引进海外人才和智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季允石明确提出了下一步引智工作要在九个方面取得新突破、新进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国外智力支持,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拓展引智空间,充分利用国际人才资源;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引进国外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管理经验;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借鉴国外成功方法和先进经验;继续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创建引智工作新格局;全面深化改革、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广泛开展国际人才交流;积极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加对社会建设引智资源供给;服务建设和谐世界,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一切文明成果;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大力提供海外人才和智力保障。
季允石深深感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引智事业前景广阔、大有作为,引智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他坚定地表示,要带领引智系统全体同志齐心协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扎实工作,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不断推进新时期引智事业的发展创新。
为官之道:“先动腿,再动嘴”
季允石上世纪60年代末从山东大学物理专业毕业,整个70年代,他都是在工厂里度过的,从工人干起,当过厂长。1980年,就任江苏省苏州市第二轻工业局副局长一职,正式开启他的政坛生涯,那一年他35岁。此后,从团省委书记到市委书记,从江苏省省长到河北省省长,再到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在不同的岗位上尽职尽责,经受着实践、历史、人民的检验。
季允石坦陈,28年的为官历程绝非一帆风顺,而自己也从来没有想过只当“太平官”。他回顾,每到一个新岗位,都面临不小的挑战,很多都属于改革开放进程中深层次的矛盾或体制转化问题。每当面临新困难,他最坚信的一个字就是实事求是的“实”,就是说实话、办实事、鼓实劲、求实效。
在多年的领导工作实践中,季允石摸索出了“实”的最好经验:“先动腿、再动嘴”,就是亲临一线把实际情况搞清楚,经过深入思考,理清思路,再做决策,发布指令。
在连云港担任市委书记的5年,季允石跑遍每一个乡镇。当上江苏省省长后他的足迹遍布江苏所有的市县。而2002年12月18日到任河北省政府时,他用两个星期日夜兼程跑遍了比江苏面积大一倍的河北。从任代省长到来年1月召开河北省人代会仅有的20天时间里,为提交一份切合实际的政府工作报告,他白天视察,晚上赶路,边写报告,边征求意见,最后硬是跑遍河北的11个地级市,提前完成了工作报告。
到了国家外国专家局,季允石同样把了解实际情况当成首要任务。他上任后不久,在深圳举行了全国外国专家局长工作座谈会。短短几日,他把会议之外的时间排得满满的,逐一听取每个省区市外专局长的意见,很快就将全国引智系统情况了然于胸。在这之后的两年时间里,他不辞辛劳,风尘仆仆,利用各种机会深入实地,详细考察工作,为制定工作规划和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能有机会为国家和百姓做事,是自己一生最大的光荣”。季允石正在为人才强国战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倾尽全力招“才”进“宝”——引进海外智力和人才。历史将会记住他坚毅而忙碌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