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晨光
2009-04-17宋挺
宋 挺
这已是我第二次来桐庐严子陵钓台。第一次来时,我还是个调皮的孩子,一鼓作气地从山脚跑到山顶,没有留意身边的风景,只感觉大片大片的绿色被抛到背后,跑到山顶后,享受着清新的风与脚下渺小的船只轻轻地飘荡在一江碧水中。
已是初秋的时节。我乘坐游艇飞驰在富春江上,只见两岸秀峰连绵,翠岗重叠,游艇惊起无数雪白的浪花。又见到赵朴初那几个遒劲的大字“严子陵钓台”,依然是古朴庄严。仿佛时光又倒流到我的还是个孩童的光景。
舍舟登岸,导游接待了我们并开始介绍景点与严子陵生平事迹,在《后汉书》记载中,严光,字子陵,会稽余姚人,少有高名,曾与光武帝刘秀同学。至光武即位(公元25年)乃变姓,隐居不出,光武帝思其贤,令人寻访。后有人有奏报,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知是严光,乃备车遣使,再三召请,严光才至洛阳见帝。光武帝问他,何故不肯相助治理国家?严光说:“从前唐尧是有道贤君,想请巢父帮他治理国家,巢父听说要他做官,认为耳朵都脏了,忙用水洗耳。人各有其志,岂能相迫。”光武帝当面授予谏议大夫的高官,他不接受,仍回富春山隐居,过着耕钓生涯。
我一边走,一边思索,不觉竟走过了如一只飞鸟歇于水边的客星亭,走过了别有诗情画意的水上垂钓廊,走过了凌波而筑的沧波桥,走过了深碧清澈的天下第十九泉。当我抬头时看见一座四角亭,亭旁有一块表面平滑的巨石,相传是李白酣饮醉卧之所,称为“李白醉酒石”。原来,当年李白被迫辞官离京一路游山玩水来到富春江,访隐士叔昭夷,叔以当地之美酒五加皮与佳肴子陵鱼热情款待。此二物皆是桐庐地方特产。酒,色如红玉,醇厚而甘香;鱼,形类银鱼,细嫩而鲜美。宾主频频举杯,肆意畅饮。次日,李白带着叔照夷的美酒佳肴离去,他见江边有一巨石,石面平坦,便置酒举杯,独自饮酒,酒到半酣,即于石上赋诗一首“我携一樽酒,独上江渚石。自从天地开,更长几千尺。举杯向天笑,天回日西照。永愿坐此石,长垂严陵钓。”吟罢,又复痛饮,直至酩酊大醉,酣卧石上。我读了李白的诗,心中涌起一股悲凉。夕阳下,青山中一块大石头上,一个孤独的醉影,他看见青山轩邈,连绵不断;江水滔滔,一泻千里,心中想起曾经抱剑出蜀,意气风发,一度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怎能不借酒浇愁,抽刀断水?可是,这世间的事又是如此阴差阳错,天意弄人,李白一心想要干一番事业却寥寥收场,而严子陵拒绝高官厚禄,拒绝刘秀的“三顾茅庐”,一心要隐姓埋名独守自己一片宁静的乐土。恐怕,严子陵先生早已预知会与李白、陶渊明一样的结局——空有一腔热血,却报国无门,落没身退,与其那样,不如趁早将世事浮华抛脑后,过着与世隔绝,悠闲聒淡的垂钓生活,将一切看透,看淡。所以啊,李白又有何想不明白,你看这山之俊美,水之灵秀,酒之香醇,鱼之味鲜,人生何憾?想象着诗仙仰天长笑,几分痛快,几分惆怅,几分释然。
谜一样的严子陵,究竟是为了世外桃源,或是为了洁身自好,又或是为了避免落寞收场,他选择了归隐?问世间谁能真正读懂他,了解他。青山无语,绿水凝噎。因为所有的人们终将被历史的风飙吹折成碎片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