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俗文化的记录者

2009-04-17

西部大开发 2009年3期
关键词:社火航拍摄影家

王 非

李志萍,一位活跃于影坛的女摄影家,她以相机作笔,记录西部风情,描绘大地画卷,礼赞艺苑奇葩,弘扬传统文化。她以拍摄民俗文化为特色,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影展并获大奖,还曾赴韩国、日本、奥地利等国家展出。她勤奋、务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呈现给人们的是一幅幅美丽图像。

在常人看来,摄影是件奔波受罪、不挣钱的苦差事,而她却偏偏爱上这项工作,一干就是20年,且无怨无悔,乐此不疲,将全部精力都投身于摄影事业。说起她的摄影,完全是艺术熏陶使然。李志萍从小喜欢绘画、舞蹈,艺术的种子从小就在她的心里蕴藏。当面临工作选择时,她放弃了到行政部门吃官饭的机会,而进入照相馆当了一名摄影师。酷爱艺术的她,非常热爱摄影。就这样,在这个岗位上,一直干了十几年,成为国家特一级摄影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走南闯北采风忙

在李志萍的眼里,西部的文化是非常丰富的,旖旎美丽的草原风光,浓郁厚重的民风民俗,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遍布各地的文化遗存,这些都是艺术家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作为摄影师,她深知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她要用镜头去捕捉、去反映,为人们留下难得的民俗文化影像。

近十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城市的经济建设突飞猛进,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剧增。反映陕西,宣传陕西,成为李志萍的一种自觉追求。民间的婚嫁、陕北的年俗、关中的社火、陕南的木偶等等,都成了她拍摄的对象。她走南闯北,深入基层,到农村采风,大约有五年时间里,她都是在陕北过的年。陕北浓浓的春节气息,火红的对联,欢腾的腰鼓,扭动的秧歌,一幅幅多姿多彩的民族风俗画,使她忘记了寒意,忘记了疲劳,翻越于沟沟峁峁之间,许多村落里都留下了她忙碌的身影。

有一年秋天,宜川县一农户家,正忙着嫁女,窑洞前的院场上,熙熙攘攘挤满了前来帮忙的乡亲好友。这时,有位身穿红衣服的女子,拿着相机屋里屋外地跑前跑后,不停地观察着。姑娘出门的时候到了,按当地的风俗,舅舅要将她抱出娘家,抱上驴背。绣着“喜”字的红伞打开了,正在此时,端相机的女子喊了一声“新娘子”,新娘似乎听到了熟悉的声音,揭开了红盖头,只听“咔嚓”一声,新娘的笑脸被定格在胶片上。

这位端相机的女子,不是主人家的亲友,也不是请来的婚礼摄影师,她就是李志萍,专门从省城西安来到陕北采风的女摄影家。李志萍到这户农家不足几小时,就与新娘混熟了,她的真诚感动了新娘,所以人家也乐意让她拍照,与她配合。这次采风的收获《红妆喜嫁》组照,被评为陕西艺术摄影学会年度学会奖。

此外,李志萍还深入到甘南等地拍摄草原风光、大漠黄河、藏族人家、喇嘛寺庙,还去陕西洋县拍摄了杖头木偶等。她将这些精彩画面一一摄入镜头,成为难得的文化资料。

记录民间活化石

对于民间文化,李志萍情有独钟。陕西华县的皮影、合阳的提线木偶、陇县的背社火等,这些都是难得的传统文化遗产,被誉为“民间活化石”。随着时代的变迁,农村发生了深刻变化,由于电视、电影、网络等现代文化的冲击,一些传统文化在年轻人心中逐渐淡化,慢慢走向衰落,有的甚至已经消失。一些老艺人年事已高,有的已经过世,而年轻人却忙着打工,很少有人再学习这些东西。民间艺术面临青黄不接的困境,作为摄影家,李志萍觉得有责任记录这些民间活化石,让更多的人了解它,传承它,弘扬民族文化。

在使命感的驱动下,李志萍多次来到农村,跟踪拍摄。这些原生态的东西,没有任何装饰,是千百年来民间文化的积淀,是老百姓最喜爱的文化形式,最受群众的欢迎。在采访华县皮影时,那精湛的雕刻技艺,娴熟的表演技巧,真使人叫绝。她从多个角度拍摄了这些东西,希望这一文化瑰宝能长久流传下去。

在陇县拍摄社火时,她凌晨两三点就起床了,参加演出的村民早早起来化妆,连孩子们也不例外。这种社火是在大人的背上有一个架子,把孩子绑在上边,穿好戏装行头后,就像孩子站在大人们的肩上,俗称为背社火,很独特。然后走上几十里路,到县城表演。李志萍从村上一直跟到县上,拍摄了许多精彩镜头。

有一年春节,她去合阳拍片,大年初五从西安出发,颠簸几个小时后刚一落脚,正好赶上民间木偶剧团装车要到村上演出。她顾不上休息,立即跟车连夜赶到一个村庄,现场记录了合阳提线木偶演出的全过程。第二天,她又跟随这个班子拍摄了几场演出。看着民间艺人们那精彩的表演,激越慷慨,细腻委婉的唱腔,使她深感这千年剧种,“中华一绝”的魅力。老艺人们对艺术的热爱朴实而执著,把这些东西当做自己的孩子一般呵护,使她感动不已。回来后,她写了这样一首诗:

人们在闲暇中追求着时尚,

我把它轻轻地捧给你欣赏。

祖先留下的遗存,古朴而独特,

凝聚着历史的印痕,奇葩的芬芳。

传承文化,是我们不变的向往。

航拍西安母亲河

渭河是西安的一条母亲河,由于城市发展的需要,规划部门要对西安市区、临潼、渭河流域进行一次航空勘查,航拍的任务就落到李志萍的肩上。她凭着自己的乐观、勇敢、沉着和冷静,把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当她从西安出发,一大早赶到阎良机场时,由于天气变化,取消了当天的航拍。第二次又去,因临潼兵马俑博物馆接待外国元首参观临时禁航,这次又没有飞成。第三次一切条件具备,她如愿以偿的登上了飞机,将自己固定在机舱口,飞机从阎良起飞,先到华山、临潼,然后沿渭河飞到西安,当时还有电视台的摄影师一同拍摄。她盘腿坐在舱口近两个小时,四个照相机,根据不同的地形和飞行高度,长枪短炮,轮换操作。她盘坐的腿感到麻木了,便试着将腿伸出舱外,可脚刚一伸,大风嗖地一下将她的腿吹进舱内,她只得又盘腿继续拍照。当这次拍摄任务完成后,飞机上负责安全的师傅说:“今天最担心的是你,可你表现的非常好。”

第二次航拍任务是在法门寺,这次她乘坐的是动力伞,论安全系数,要比飞机危险得多。再说,当时正值寒冬,拍摄难度可想而知,尽管航空器配有连体的大棉袄,但高处不胜寒,风又大,加之人被绑在上面不能动,动力伞上有许多连接线老遮挡视线,手指被冻的麻木了,拍一张照片真不容易。当要拍一个镜头时,刚选好景,动力伞被大风吹走了,又得重来。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提前反应,选好景物,快速行动。就这样,她在空中飞行了约三十分钟,终于拍到了满意的照片。

李志萍的成功,得益于她热情开朗、容易与人相处的性格。但更重要的是她对于事业的执著追求,不怕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使她成为陕西首位航拍女摄影师,纵观她的作品,不难看出她是一位勤于奔波、行万里路、吃千般苦、善于思考、不断进取的人。她的影像视角独特,画面充满原汁原味的生活气息,呈现出一种自然的美、古朴的美。反映出一种真情实感,因此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她的作品在1995年获得中国摄影家协会举办的摄影大赛特等万元大奖,编入了《中国摄影家全集》,有数十幅作品曾在全国和省、市摄影大赛上获奖。最近,她又获得了西安市摄协首届“金朱雀”奖。

如今,李志萍除担任陕西艺术摄影学会常务理事,还担任西安市摄影家协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对于未来,她充满信心,将继续以摄影为使命,用更广阔的视角去发现有价值的东西,留住真实,留住美丽,用自己摄影的功底和技巧,拍摄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猜你喜欢

社火航拍摄影家
航拍巴彦呼硕
魅力航拍
黄山老年大学摄影家协会作品选登
陇 州 社 火
AirCraft航拍辅助软件
陇州社火
摄影家胡小平眼中的锦屏
摄影家罗剑平眼中的锦屏
摄影家杨黎明眼中的锦屏
陇州社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