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危机促使人才西流

2009-04-17

西部大开发 2009年3期
关键词:留学人员海归高新区

王 非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对此,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表示,在金融危机日益蔓延的情况下,我国正抓住机遇包揽人才,积极开展海外人才引进工作。

正月初七,新年上班第一天。伴随着一声声“新年好”的节日祝福,受聘于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的法国专家贝尔纳·埃布拉尔,精神抖擞地作别春节“黄金周”,满怀信心地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

贝尔纳教授长期从事超导材料、磁性材料和低温物理研究。从2002年底至今,他每年往返于西安和巴黎之间,为中法联合项目的实施与联合培养研究生计划做了大量工作。

目前,国家重点项目学科带头人中的72%是“海归”,81%的中科院院士,54%的工程院院士也是“海归”。在全国创办的60多个留学人员创业园中,留学人员创办企业5000多家,年产值逾100亿元。

紧缺人才成为香饽饽

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2009年留学人员将“海量”回归西安,预计人数将达到1000名。其中具有良好国外工作背景的紧缺人才占到两成,据西安留学人员与专家服务中心副主任沈悟介绍,从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以来,西安每年的出国留学人数大概为2000人左右。与全国每年12万留学人员的数量比较,西安的比例不算高。

留学生在海外的学习期一般为四至五年,西安留学人员的回归率约为30%,也就是说,每年走出国门深造的2000多名留学人员当中,只有600名回国工作。其中,大多数海归会选择东南沿海城市工作,来西安工作的大概只有百余名。根据学历认证和统计情况,去年已有500多名留学人员来西安创业或就业。沈悟副主任又介绍到,经过详细的调研和数据测算,2009年将成为留学人员的回归年,预计西安人数将达到1000多名,是去年的两倍。

记者了解到,西安每年出国深造的2000名留学人员中,去发达国家的占到了70%。受金融危机的波及效应影响,北美、欧洲等地发达国家的实体经济受挫,企业大量裁员,这也是留学人员大量回归的一个重要原因。此次留学人员的大量回归对西安来说是一个契机。在今年回归的留学人员中,证券、金融、保险和装备制造等紧缺专业的人才将占到两成多。沈悟说:“他们大多具有良好的海外工作经验,专业也正是国内企业急需的。”他希望,在全国上下扩大内需的契机下,西安四区两基地企业抓住这次发展机遇,重点吸纳这部分含金量较高的人才。

高新区呈现海归回巢热

世界范围的金融海啸,已经明显波及海外留学生的就业状况。随着全球经济形势日益糟糕,国外企业为削减成本,纷纷制定裁员计划,春节过后短短四天里,美国500强企业已经有4万多员工失业。中国留学生面对愈发艰难的国外就业形势,纷纷打算回国发展。记者了解到,在西安高新区和经济开发区,许多企业都已察觉到了留学生“回巢”的势头,“潜海归”已经成为高层次人才市场的热点名词。

西安高新区人才服务中心高端人才引进部部长何平告诉记者:“以往由于西部城市的环境和待遇不如东南沿海城市,我们一周只能收到零零散散两三份‘潜海归的求职简历,但最近明显有所增多,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两倍以上,有时一周能收到十来份简历。”何平说:“这只是‘回巢势头的开始。西安高新区的主导产业是软件、集成电路和通信,许多西部知名企业都想借助金融危机异军突起,占领市场主动权,所以需要大量高端人才来从事研发工作。”

在西安高新区投资的海外企业现在呈现这样的特点:一边压缩国外生产、在全球大型裁员;一边在高新区扩大人才招聘数量。何平认为,“潜海归”们来到西安高新区的高峰时期是今年上半年。尤其是有良好工作背景的“潜海归”们,目前的首选仍然是上海、北京等城市。“但当金融危机的浪潮进一步加剧时,西安将成为他们首选的西部城市。”

另外,一些留学生也跃跃欲试,想要在西安高新区创业。高新区创业园发展中心主任助理杨荣告诉记者,春节过后,已经接到了几十名想在园区创业的留学生打来的咨询电话,同往年相比,无论是从企业规模和个人专业层次都有所提高。

亿元招揽高层次人才

带技术、项目、资金来高新区创业的优秀回国留学人员和创新团队,将获得数额不等的财政补助。记者从西安市人才领导小组会议上了解到,为加大力度引进海外高层次优秀人才来西安就业。目前,西安市已经完成了对高层次人才需求情况的调查摸底工作,收集重点项目岗位高层次人才需求36项。西安市委组织部正在协调有关市级部门研究制定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实施办法和配套政策。

据悉,围绕国家和陕西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西安市拟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5211计划”,即从2009年起,用5年时间,引进符合国家引进计划条件的海外高层次人才20~30名;引进符合陕西省引进计划条件的海外高层次人才100~150名;为西安市重点工程和项目引进急需和紧缺的海外高层次人才1000名。对符合国家和陕西省引进计划条件的人才,将一次性配套资助每人50万元,对符合西安市引进急需紧缺海外高层次人才条件的,分层次给予5万~10万元的资助。

与此同时,陕西省还建立了海外人才招聘制度、急需紧缺海外高层次人才信息发布制度、海外高层次人才联系制度等。积极发挥学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作用,密切与海外高层次人才联系,建立和完善了符合海外高层次人才特点的考核制度、协议薪酬制度,以及期权、股权和企业年金等中长期激励措施。今年年初,已经建立了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服务网上窗口,并且组建了办事机构,为引进人才提供接洽、咨询、中介等服务。此外,还把已经开展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工程纳入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范畴,统一指导和实施。加大经费投入力度,计划五年时间共投入1.5亿元财政资金用于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

洋专家助推陕企创新

前不久,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外国专家局长会议上,陕西省外专局获得“全国引智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陕西省外专局局长侯路明获得“全国引智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受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外专局的联合表彰。

说起陕西省外国专家局的引智工作,有位专家不得不提,他就是来自日本的“水稻旱育稀植之父——袁正市”。“虽然他只是拿了个简单的行李箱来到中国,但是他研究的水稻旱育稀植每年可以给陕西的农民增收1亿多元。”提起袁正市教授,侯路明局长的言语中充满了敬佩。

据了解,像袁正市这样用自己的智慧造福陕西百姓的例子,在陕西省外国专家局的引智工作中还有很多。近些年来,陕西省外专局引进推广了许多国外农业新品种和先进技术。近百个经济作物在陕西省推广种植,其中榆林马铃薯大面积高产创全国纪录;引进的国外先进果业品种和技术,让陕西的苹果优果率从30%提高到70%,陕西苹果拿了四个全国第一;欧洲大粒樱桃种植面积5万亩,每亩最高收入达2万元。

去年,陕西省外专局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引智工作造成的影响,认真组织引进国外技术、管理人才项目计划的实施。以西安高新区为重点,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国际前沿技术,在人才信息、科技资助、申报重点科研项目、海外学人对口交流和表彰奖励等方面给予扶持,吸引富士通、英特尔等30多家国际著名软件企业落户,使西安留学人员创业园成为西部最具吸引力的海外人才高地。

多层次引智格局形成

目前,西安留学人员创业园有留学人员2000多名,创办企业500多家,年收入超过千万元的达30家,陕西软件产业连续8年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长速度。同时,扶持20多家高科技企业开展高科技研究,西安华迅公司研制的GPS集成电路芯片组,结束了中国在卫星导航领域无芯的时代,打破了国外垄断。

为了结合陕西经济发展的特点,陕西外专局从财政经费中拿出314万用于支持引智重大项目,实施引智工作项目带动战略,对产业化前景广阔的TFT-LCD玻璃基板开发、GPS芯片组产业化、彩屏手机驱动芯片等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并根据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客观要求,坚持扶优扶强、重点项目重点支持,加大了对三维可视化地质综合解释系统、国际新药评价平台开发、法士特齿轮质量管理等一批软件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引进国外专家项目的支持力度。

陕西省引智项目以高新技术、能源重化工、装备制造和软件产业等方面为重点,充分利用国外人才、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大大提高了陕西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西安变压器公司为研发国家西北电网750KV示范工程的配套机电产品,特聘世界上最早生产750KV变压器的乌克兰专家阿列克德洛夫教授指导工作,不但填补了我国超高压变压器生产的空白,公司也形成了自有知识产权的成套设计生产体系。西大北美基因股份有限公司连续多年聘请生物芯片方面的外国专家和海外华人专家团队,帮助企业提高科研技术水平,目前,由他们公司组建的“国家微检测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成为我国三大微检测中心之一。

近年来,陕西外专局先后引进国外专家12180名,利用专项经费执行引智项目2401个,选派出国(境)培训9679人,吸引了4265名海外留学人员回国来陕工作或创业,资助171名留学回国人员,西安高新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共创办留学人员企业591家,转化科技成果1000多项,向49名为陕西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颁发了“三秦友谊奖”,为陕西省的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大量国外智力支持。

(图片由陕西省外专局提供)

猜你喜欢

留学人员海归高新区
河南省国家高新区创新实力稳步提升
河南省国家高新区创新实力稳步提升
广东新认定6家省级高新区
四川新增7个省级高新区
海归如何看待海归工资仅5000元
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海归潮形成
新海归
厦门市留学人员身份认定新规8月27日起实施
80、90后海归创业新头牌
使领馆——留学人员的温馨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