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十二中:走进博物馆来考古

2009-04-16杨冬梅

中国德育 2009年2期
关键词:西汉考古书写

杨冬梅

北京市各中小学校借助社会大课堂这一平台,积极行动,将学校德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下面分别就北京十二中、京源学校开展的社会大课堂活动作一介绍。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让我们的学生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被动接受、死记硬背,到走出校园,融入社会大课堂,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激活思维,拓宽思路,从身边丰厚的历史遗址遗迹、博物馆等社会大课堂中汲取历史智慧,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他人、对自己、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据此,我们结合初中历史课中所讲西汉知识,组织学生走进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开展了一次考古实践活动。

大葆台西汉墓体现了汉代最高级别的墓葬体制。“梓宫、便房、黄肠题凑者,天子之制也。”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就是在大葆台西汉墓遗址上建立起来的。博物馆开发了参观地宫、书写竹木简、历史剧表演、模拟考古等四项活动,这对我们了解西汉政治、文化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一、活动前

把每班学生分组,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各组学生针对博物馆的四项活动收集资料。

对参观地宫活动要求有:

1.回答西汉有哪些王国以及王国问题是怎样形成的。

2.回答北京地区在西汉由哪个王国统治,了解当时王国统治者及封国的情况。

3.简单了解我国古代棺椁葬制。

4.了解大葆台西汉墓发掘情况。

对书写竹木简活动要求有:

1.回答从古至今人们用过的书写工具有哪些。

2.简单了解我国汉字发展的历史。

3.列出我国几位古代书法家的名字。

4.背诵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

对历史剧表演活动要求有:

1.评价汉武帝和东方朔。

2.了解董仲舒、司马迁、公孙弘、汲黯基本情况。

3.思考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

4.每班选出八名学生作为演员,初步排练《东方朔觐见汉武帝》剧。

对模拟考古活动要求有:

1.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什么是遗址遗迹。

2.了解考古的涵义和作用。

3.列举不同历史时期我国考古工作取得的成就。

收集资料后,每班学生在课堂上分组交流。这为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博物馆进一步验证、质疑、解惑打下基础。

二、活动中

博物馆的四项活动分别在四个场馆进行,除模拟考古现场外,每个场馆可以容纳50人。在博物馆老师的安排下这四项活动可以同时进行,中间进行轮换。每项活动分小组进行。

(一)参观地宫

活动组织过程:

1.学生分组进入地宫参观。为便于学生听讲、记录和细致参观,每小组最多不超过15人。

2.以小组为单位听博物馆老师讲解。

3.进入展品陈列室参观,听讲解,做记录。

通过参观,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历史、感受历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感性认识。北京地区当时远离西汉的统治中心,但还建有如此规模的墓葬,可见王国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西汉王国权力过大,威胁中央,所以西汉统治者不遗余力要解决王国问题。同时,激发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悠久文化,更加热爱自己生活的这块土地。

(二)书写竹木简

活动组织过程:

1.学生每四人一组进入书写现场坐好。

2.学生听博物馆老师讲解汉字和书写工具的发展。

3.学生现场书写竹木简(四人可合写一首古诗词)。

通过书写竹木简活动,使学生了解汉字和书写工具的演变过程,体验书写工具的改进对文化传播所起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对中国书法的热爱。

(三)历史剧表演

活动组织过程:

在书写竹木简的现场专用场地表演《东方朔觐见汉武帝》剧,每场由八名学生参加。

在历史剧表演活动中,演员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展开激烈争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深入理解。

(四)模拟考古

活动组织过程:

1.考古现场可容纳100人。分组进入模拟考古现场,每四人一个考古探方。

2.由博物馆老师讲考古的相关知识,介绍考古工具。

3.发放考古用具:铲子、尺子、刷子等。

4.开始考古挖掘。

5.把本组的“出土文物”和现场一侧的壁画相对照,填写考古报告。

6.整理工具,考古结束。

在模拟考古活动中,每四人一个考古探方,有的测量,有的记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协调能力;学生发掘出器物,会进一步引发求知欲,思考:我挖的是什么?什么时期的?干什么用的?为什么那个时候会有这样的东西?这样通过活动—思考—质疑—解惑等一系列教学环节,促进学生对传统历史文化的理解。

三、活动后

我们组织学生围绕这次活动出展板。

我们要求每名学生写一篇活动感言。

学生动手把一片片竹简穿起来,做成一部真正的竹书。

学校开设历史剧选修课,排演《东方朔觐见汉武帝》《鸿门宴》等,学生各显才华。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深深感到:“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博物馆,近距离触摸历史,学生所获取的知识、提高的能力和生成的情感是课堂教学所不能比拟的。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将首都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充分挖掘社会大课堂的无限潜力,让我们的历史教学绽放出永久的魅力。”

【作者单位:北京十二中初中部,北京,100071】

责任编辑/刘 烨

猜你喜欢

西汉考古书写
“考古”测一测
西汉
周末加油站(Ⅵ)
事实上考古不是挖恐龙
书写要点(十)
养成书写好习惯
考古学家
人必其自爱
路温舒编蒲抄书
书写春天的“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