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经济复苏,远未到欢庆时

2009-04-16

环球时报 2009-04-16
关键词:全球性危机转型

中国经济似乎已感受到了一丝春天的暖意,3月份的一系列数据让人们看到了经济复苏的希望:素有经济“晴雨表”之称的用电量明显回升,新增人民币贷款再创纪录,进出口降幅有所减缓,就连一度噤若寒蝉的房地产商也因为近来市场上的“小阳春”而松了一口气……这些迹象是否说明中国经济真已触底反弹,并将率先走出危机?对此,我们一定要保持谨慎乐观。这场全球性经济衰退不仅是对中国人的智慧的考验,更是对中国人的耐力的锤炼。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多少让中国有些猝不及防,它把中国经济的软肋暴露无遗。长久以来对海外市场的过分依赖使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支撑———外贸出口,在过去的半年中受到沉重打击,更牵连出失业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美国消费者一没钱,中国工人就失业”的尴尬也没有解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更是使房地产等领域出现了虚热现象。过高的投资率、对外依存度、外汇储备,以及城镇与农村收入差距等,让中国必须直面发展模式中的潜在问题。现在,尽管经济数据的好转让人们看到了一线希望,但中国经济面临的结构性问题仍远未得到解决。

虽然早在10多年前“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产业升级”就成了中国经济转型的目标,但经济的快速增长很快就掩盖了这些问题,甚至在一些领域加重了这些问题的严重程度。在当前巨大的世界金融危机下,要解决这些结构问题,既需要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也需要做好长期的、合理的“经济调养”。

应当看到,中国经济转型“调养”的最大难度是,它正处于近期与长远两个目标的夹击中。从近期看,今天的中国经济已经和世界经济紧密交织在一起。在世界经济下滑尚未探底的情况下,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必须为抗衡有可能继续的恶化做好准备。此时,中国面临的主要挑战是,通过加大投入来抗击全球经济的继续恶化,刺激经济复苏,确保就业。

从长远看,金融危机的爆发推动了全球经济结构的调整,已经被打得七零八碎的世界经济镜子再也无法重圆。目前,各国都在寻找经济发展的出路,中国也无法再回到老路上去。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综合考虑环境、能源、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诸多因素。因此,近期救市的投入必须符合长远的目标,长远的目标又只能在近期目标实现的基础上才能推进,这样的政策实施难度给中国经济提出了空前的挑战。

当前中国经济复苏的几个小亮点的确让人鼓舞。但是,要知道中国政府在应对全球性经济危机方面没有太多经验,中国大多民众也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全球性危机。我们无法完全掌控危机对中国的冲击度、持续性。虽然每一个老百姓都希望中国能够最早地走出危机,但当整个世界经济都还处于低迷阶段,我们依然需要持有足够的耐心。

中国必须实现转型,而转型需要信心,同样也需要耐心。在这场危机的风暴刚刚刮起之时,很多人将危机看成是中国的机会——一个痛下决心实现经济转型的机会。如今,经济复苏的一线曙光虽然给了我们信心,但还远远不是欢庆的时候,我们理应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当初的目标和决心。▲

猜你喜欢

全球性危机转型
民族地区幼儿园空间的全球化与民族性判读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论中国式英语的发展趋势
文化自信:凸显英语教学的时代特点
全球广播电视的新进展和技术趋势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
“声”化危机
河口正陷入危机